据说,这年头换车和换对象差不多,讲起来都挺让人头疼,尤其是那些个“老朋友式”的感觉——不少人一提到新车第一反应不是它有多拉风,而是又得重新折腾那座椅调节、又得对着语音助手作一轮口令升级,碎碎念得恨不得找售后写个建议书,就是希望汽车能像身边人一样记得前阵子的习惯,哪怕是那杯没喝完的咖啡馆也知道你喜欢什么座位,有人说这属于未来主义,美好得有点梦幻。
那问题来了:这事儿谁敢接?谁能让不同车也能像和你关系铁的朋友那样“懂你”?吉利这次真是把难题搅成了糖——靠着AI座舱这个新玩法,一下子把汽车智能整成了“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跨品牌大升级,突然就让行业里同质化走神的小伙伴集体寻思:车还能这么玩?
其实这么说,技术细节什么的都不是重点,关键还是体验。吉利这波“体验革命”,核心像是在说:“你不用去认识新车,它早就把你的所有乐趣上了存档。”讲个简单的,吉利把旗下Flyme Auto和Zeekr OS都塞进了统一的AI操作系统架构里,之前你在领克里调的座椅高度、在极氪里选的高阶辅助驾驶模式,统统保留,区别只在于视觉风格和功能“味道”上有点小差异——Flyme偏娱乐沉浸,Zeekr偏舱驾一体服务,聪明到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人虽各异,骨子里是一个家族的调调。”
这样的和而不同,也就是俗称“各玩各的,但底子一样”,车主就能在领克上耍智美交互,到了极氪又能体验到一堆堆豪华科技玩意儿,所有品牌背后却都藏着同一个智能大脑,说白了就是换车不换记忆,车变了,你的偏好还在,这下从银河跳到极氪,从吉利转到领克,用户ID统统打通——你收藏的歌不用再一首一首拉清单,喜欢的导航直接云端同步,连上周那句“最近好想露营”都被AI化为笑谈,开车途中Eva智能体主动弹出营地推荐,一边提醒你该下个车速,一边顺手推销一杯咖啡馆新品,俨然成了懂生活的老司机。
说到这里,飞度那句广告词都要失业了,“本田懂你”现在吉利接了盘,但玩法还不止如此。Flyme Auto 2还丧心病狂地在场景创新上埋了不少细节——实况桌面不只是浮在屏幕上的天气预报,懂得实时渲染外部大环境,Alive壁纸跟车速变换,数字花朵一边绽放美感,一边追踪你飙车的节奏,光那些桌面大卡片就把复杂功能全塞成了“一键直达”,座椅加热和音乐切换真的就像摁了一个馒头,属实是“按出生活”的典范。
而汽车真正的智能体验,还是在3D融合导航和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的无缝联动上展现出来。借道超车预警,红绿灯提醒,用精准可用的实际功能解锁出行难题,尤其是路况复杂时,实用到怀疑那是不是有个老司机在你后座盯着每一个细节,AI突然成了辅助驾驶的最佳拍档,比人靠谱多了。
有人说吉利是想把汽车干成移动生活枢纽,我觉得要是把座舱看成你随身“办公室+娱乐场+大脑”的合体也不为过,生态开放推动着汽车和手机互联,一车在手就能搞定日常大小事务。Flyme Auto 2支持主流手机互联协议,这几个字听上去没啥新鲜,但实际用起来就是你在车里能无缝转移工作文档,娱乐APP也是车内开趴,办公娱乐零缝隙过渡,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工作和偷懒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领克10 EM-P和银河M9已经成了首批吃螃蟹的朋友,新车搭载这套AI系统是标配,老车主也不用抱怨自己“跟不上潮流”,有OTA一键升级等你来,吉利这番操作有点像在给用户发福利,“你买得早,系统不落后”,这波好评可以安排,“老用户有老用户体验,新车新气象新技术,前后全都不掉队。”
现在说智能出行,总算是从冰冷的工具变成了有温度的陪伴者,吉利AI座舱有点像是“会思考的朋友”,不只是技术炫技,更在于它让“每次出行都像和老友聊天,舒舒服服没压力”。这点其实是行业里敲黑板的重点:科技不是为了秀肌肉,而要让人心生温暖,普通人得能用、会享受,才叫智能汽车真正落地。
不过说到这里,有些矛盾也挺明显的。现在市场上各种智能座舱花样百出,用户体验却差别巨大。有些品牌自诩“懂你”,结果要么卡顿,要么界面设计粗糙,功能多但不好用。而吉利这次玩的是“统一性+个性化并进”:一个核心,把不同品牌的特色叠加在用户日常便利上,这招真不容易。因为车企最怕的是多品牌割裂用户体验,跑偏了技术投入,最后都落成尴尬的四不像。
反观吉利打法,算是集体智慧。就像在饭局上遇到一群性格差异的大佬,各自有各自的梗,但底层都是吃货,终归合得来。用户的身份ID在吉利生态内流畅迁移,不会因车型变化而失忆。没有那种,换新车连常去的咖啡馆都要重新搜索一遍的尴尬。AI智能体Eva的情感伴随,更像是随时陪伴出行的“老司机+生活助理”混合体。下车前没想好去哪,Eva立刻根据你的过往兴趣丢出一条推荐消息,放在以前是科幻,现在是日常。
科技往往是“让人没负担”的最牛体验。吉利高级定制的场景创新,等于把现实世界搬进了车内。日常生活的那些碎碎念、琐琐杂杂,之前总没人在意,现在座舱统统记得一清二楚。坐车途中,实况桌面和实时导航仿佛在跟你说:“别怕,我都安排好了。”
当然,其实最让人有触动的是,吉利的AI座舱不只是讨好新用户,也兼顾老车主的升级权利。OTA升级作为一种“用心的补丁”,让数年前买的车不至于成为时代边缘人。有些厂商会说技术升级是新车特权,吉利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老用户才是核心”。在快节奏的车市,这种重情重义显得尤为珍贵。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看重的不光是科技炫酷,还在乎“被记住”的感觉。吉利AI座舱的出现,等于是对用户“生活记忆”的拥抱。从音乐到路线,从娱乐到生活,吉利打破了“机器是死板的”认知,给汽车赋予了个性和温度。有人开玩笑,这车都快成了你High翻天的全天候保姆,不会烦你,还特别懂你,连你上班时间都能提醒你该睡觉,朋友一样的贴心。
不光如此,吉利这套生态系统开放,主流手机协议统一,打通了原本割裂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景。无论你是哪家品牌的粉,都能在车内享受完善的功能。移动空间和投屏,“边开边搞定工作”,这一幕从前只在广告里才有,现在就成了真实写照。
最后,不得不说,吉利AI座舱的亮相,不只是一场技术秀,更是一次消费体验革命。它用细枝末节包容了个性,也用大系统覆盖了共性。再没有那种“新车要重新适应”的尴尬,也不会出现“记忆碎片化”的窘境。用户可以真正做到“换车不换老朋友”,让科技回归温情,把复杂的东西变得有人情味。
这一切,都在让我们思考一个事——未来的智能座舱,到底是拼谁更酷还是谁更懂你?吉利的答案,也许能提醒行业:别光想着秀技术,还是要多陪陪用户,弄点实际贴心的东西。
现在有意思了,这种智能座舱你期待吗?你觉得未来出行还有什么功能,是你现在最盼望的?来聊聊你的想法,也许“懂你的车”,下一秒就会听到你的建议。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