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

最近大家走在路上,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

以前身边朋友聊换车,还在纠结是买德系还是日系,现在话题都变成了是选纯电还是混动。

这股风潮可不是凭空感觉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家新能源车的销量就达到了五百四十六万多辆,比去年同期一下子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三十三。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更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六月份,每卖出十辆新车,就有超过五辆是新能源车,这个比例已经连续四个月超过一半了。

这个势头看起来,燃油车好像真的要被时代淘汰了。

但事情真的会这么绝对吗?

其实也未必。

我们可以看看世界上新能源车最普及的国家挪威,即便是在那里,燃油车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这是因为,一方面,总有一部分人就是喜欢传统发动机带来的那种驾驶感受和轰鸣声;另一方面,在一些特殊的使用场景下,燃油车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比如你想开车去一趟无人区,总不能指望在荒漠戈壁里找到充电桩吧。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所以,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是,未来汽车市场可能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新能源车占据大概七成的主流市场,而剩下的三成则留给燃油车。

而这三成燃油车的阵地,很可能就是以硬派越野车和一些高端豪华车为主。

一提到硬派越野,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恐怕就是长城汽车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特定领域里堪称王者的企业,最近公布的业绩报告,却让不少关心它的人心里捏了一把汗。

不久前,长城汽车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快报。

这个“快报”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份成绩单的“预告”,虽然不是最终的正式版本,但里面的关键数字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报告里显示,长城汽车上半年总的营业收入达到了九百二十三亿多,比去年同期稍微涨了一点点,大概是百分之一。

但是,真正落到口袋里的净利润,却下滑了超过百分之十,变成了六十三亿多。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饭馆,营业额看着是涨了,客人来来往往更热闹了,但一算账,除去成本开销,发现赚的钱反而变少了。

这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担忧和疑问。

对于利润下滑,长城汽车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公司正在开启一个新的产品周期,为了推广新车型、新技术,在宣传和品牌提升上加大了投入,同时也在构建新的直接面向用户的销售渠道,这些都需要花钱,所以导致了利润的波动。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我们还需要深入看一看,这个所谓的“新产品周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要理解这一点,就得结合长城汽车的产销数据来看。

今年上半年,长城总共卖出了五十七万辆车,和去年同期的五十六万辆相比,总量上基本持平。

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它旗下几个不同品牌的销售情况,就会发现内部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作为顶梁柱的哈弗品牌,销量增长了百分之七点二四,表现稳健。

主打高端市场的魏牌(WEY)更是实现了百分之七十三点六二的惊人增长,可以说是一鸣惊人。

然而,之前主打女性市场的纯电品牌欧拉,销量却遭遇了“腰斩”,大幅下滑了百分之五十六点一九。

就连以硬派形象示人的坦克品牌,也出现了百分之十点六七的下滑。

这一升一降之间,其实透露出长城汽车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

它似乎正在有意识地收缩欧拉品牌所在的战线,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投入到哈弗和魏牌这两个利润空间更大、品牌形象更稳固的品牌上。

这种调整背后,既有可能是因为小型纯电车市场竞争过于惨烈,已经成了一片“血海”,也有可能是长城主动做出的战略取舍。

你看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都亲自上阵,在直播里演示如何给新款哈弗大狗更换前脸,这种姿态足以说明公司当下的重心所在。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所以,上半年利润的下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长城为了未来的发展,正在进行一场内部“刮骨疗毒”式的变革,这是一笔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投资。

除了业绩本身,最近汽车行业还有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所谓的“六十天账期”。

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词,其实说白了,是国家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所有大型企业,在收到中小企业供应商的发票后,最长不能超过六十天就必须把钱付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长期拖欠款项。

这个规定一出来,很多汽车大厂都纷纷发布公告,表示自己会积极响应。

其实这是国家层面的硬性要求,所有大企业都必须遵守。

那么,这个新规对长城汽车的资金状况会产生压力吗?

我们可以简单地帮长城算一笔账。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根据它去年的财务数据,长城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大约有八百亿元。

那么它手里的现金够不够呢?

财报显示,长城账上有三百五十亿元的现金和理财产品,另外还有四百亿元的应收票据,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这种票据可以随时在银行变现,和现金差不多。

这两项加起来就是七百五十亿元,距离八百亿的应付款项,还差五十亿。

不过别担心,长城还有价值二百五十亿元的库存整车和零部件。

在六十天这么长的时间里,卖掉一部分库存来周转这五十亿的差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结论很清楚,这个六十天账期的新规,对财务状况相当健康的长城汽车来说,并不会构成什么实质性的经营压力。

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会损失掉一部分原本可以用来理财的利息收入。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但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笔钱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快地流向了产业链上的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能够极大地改善它们的生存状况,让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链运行得更健康、更顺畅,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说完了国内的挑战和调整,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海外。

必须承认,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用“内卷”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轻描淡写。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城汽车虽然在国内市场拼尽全力,但有时也难免感到力不从心。

然而,在国内市场激烈搏杀的同时,长城在海外市场却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卖出去的五十七万辆车中,有足足二十万辆是销往海外的。

这意味着,每卖出不到三辆车,就有一辆是出口的,这个比例非常惊人。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新车型能否救场?财报背后危机四伏-有驾

尤其是在俄罗斯市场,长城的坦克500车型甚至成功加入了俄罗斯的总统车队,这无疑是对其产品力最好的肯定。

当然,在海外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俄罗斯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调整了汽车报废税率,这给所有进口到俄罗斯的中国品牌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长城汽车的高明之处在于其深远的战略布局。

它很早就预见到了这类风险,提前在俄罗斯的图拉州投资建设了整车制造工厂。

在俄罗斯本土生产的汽车,自然就不受这个进口税率提高的影响了。

目前,长城的图拉工厂产能全开,在满足了当地十三万辆生产任务的基础上,长城还从国内出口了十万辆车到俄罗斯。

而且,图拉工厂的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未来产能进一步提升后,长城在俄罗斯市场的优势将会更加稳固。

这背后展现出的,是长城汽车清晰而坚定的全球化战略。

当国内同行还在为续航里程、智能座舱等配置激烈内卷时,长城凭借其在燃油越野车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的深厚积累,在俄罗斯、中东等对硬派越野车有强烈需求的市场,成功开辟了广阔的增量空间。

这不仅是长城汽车的出路,也为众多正在努力走向世界的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范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