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商用车行业半年报出炉,56亿利润背后藏着三个关键信号。
潍柴动力以56.43亿元净利润领跑行业,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暴涨220%,而江淮汽车却意外亏损7.73亿元。
这一冷一热的数字对比,折射出商用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商用车行业整体销量达212.2万辆,同比增长2.6%。
这个看似平稳的数字背后,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一方面是新能源重卡销量7.52万辆、同比增长195%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企业仍在消化库存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指出,这种分化趋势从2023年四季度就已开始显现。
在山东济南的中国重汽工厂里,电动重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9376辆的销量让企业拿下新能源重卡12.5%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多。
城市渣土车电动化置换政策是主要推手,深圳、成都等20个试点城市要求新增工程车辆新能源比例不低于80%。
而潍柴动力在氢燃料领域的布局也开始见效,其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已配套2000多辆商用车。
出口市场成为另一个增长点。
上半年重卡出口15.56万辆中,中国重汽独占6.9万辆,平均每天就有380辆重卡驶向海外。
在非洲某国工地,印着"SINOTRUK"标志的自卸车正在作业,当地经销商表示中国重卡价格比欧洲品牌低30%,维护成本优势更明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商用车出口单价从2020年的2.3万美元提升至3.1万美元,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
宇通客车的财报透露了另一个趋势。其净利润19.36亿元中,有6成来自校车和旅游客车业务。教育部"校车安全工程"推动的更新换代需求,让这个细分市场保持15%的年增速。在郑州宇通的试车场,新下线的智能校车正在测试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这种车型单价超过80万元,毛利率比传统客车高出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的教训同样值得关注。江淮汽车7.73亿元的亏损主要来自燃油轻卡业务,其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达到98天,远高于行业平均的62天。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企业为消化国五库存仍在降价促销,单车利润被压缩到不足5000元。云内动力则因发动机业务拖累,应收账款较年初增加23%,暴露出产业链资金链压力。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的"以旧换新"补贴数据显示,上半年商用车领域发放补贴46亿元,拉动消费超300亿元。但这个政策红利正在减弱,7月单月补贴金额环比下降1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预警,下半年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增长点。
在河北保定某物流园区,电动重卡充电桩前排起长队。司机算过账,充满电比加柴油省400元,但续航焦虑仍然存在。这个细节暴露出基础设施配套的短板,目前全国重卡充电桩数量仅能满足30%的需求。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6年建成5万座重卡专用充换电站,这个目标意味着未来两年要增加3.7万座。
商用车行业的洗牌远未结束。有分析师指出,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已提升至4.5%,而中小企业普遍低于2%,这种差距将在智能化竞争中进一步放大。某券商研报预测,到2026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达25%,这意味着还有200万辆的替代空间。当下半场哨声响起,能笑到最后的企业,必然是那些在技术和市场上都做好准备的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