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蔚来汽车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叫乐道,它的第一款车叫L90,是一台尺寸非常大的纯电SUV。
这车有多大呢?
车长超过五米一,轴距也超过了三米一,妥妥一个大块头。
但让人吃惊的是,它的预售价格居然定在了19.39万元起。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
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么大尺寸的纯电SUV,怎么也得卖到三十万往上。
所以问题就来了,蔚来这是在做什么?
是赔本赚吆喝,还是说这台车为了低价,在看不见的地方把配置都减掉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惊人的低价,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蔚来这家公司花了十二年时间,布下的一盘大棋,现在到了收官见效的时候了。
这盘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用技术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靠偷工减料。
很多人觉得,车子要便宜,那肯定是材料用得差了,或者功能变少了。
但乐道L90走的恰恰是相反的路子。
举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是它的后电机。
这台电机的性能很强,功率有340千瓦,但重量只有79公斤。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同级别电机,重量普遍都在100公斤以上。
乐道L90一下子就轻了二十多公斤。
这减掉的重量,可不是普通的铁疙瘩,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
蔚来是通过自己研发的一种特殊铝合金材料,再加上一体化压铸这种先进的制造工艺才做到的。
这种技术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很多钱,但一旦技术成熟,开始大规模生产了,每一台车分摊下来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你看,它不是把车做“糙”了,反而是用更高级的技术把成本给“打”了下来。
这跟我们平时理解的“便宜没好货”完全是两个概念。
除了单个零件的技术突破,乐道L90还享受了整个蔚来体系的“红利”。
说白了,就是很多核心的东西,它直接拿来用了。
比如它的电机平台,和蔚来最高端的车型ET9是共享的;车里的座椅、电驱系统等关键部件,也都是用蔚来那套已经非常成熟、标准很高的供应链。
蔚来的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自己也说,这台车是蔚来公司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这就好比一个顶级厨师,他用来做国宴的秘制高汤,现在也分了一部分出来,给你做一碗家常面。
面的价格虽然亲民,但汤底的味道是普通小饭馆怎么也模仿不来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雄厚的“家底”,乐道L90才能在卖到二十万以下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有钱可赚,而不是做亏本买卖。
同时,在产品设计上,蔚来也想得很清楚,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用户最关心的地方。
所以L90没有盲目去追求一千多公里的超长续航,因为那样的电池又贵又重,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没必要。
它主推的85度电池,能跑605公里,对于日常通勤和周末出游已经完全足够。
省下来的成本,就用在了安全上,全车配了9个安全气囊;用在了节能上,把风阻系数做到了0.25这么低;还用在了空间上,让车里的每一个座位都坐着很舒服。
这就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不搞花里胡哨的配置堆砌,而是把价值实实在在地给到用户。
当然,对于一台纯电动车,光是价格便宜还不够,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充电方便不方便,跑长途会不会有焦虑。
尤其是在现在很多大尺寸SUV都采用增程技术(就是既能充电又能烧油)的背景下,乐道L90作为一台纯电车,怎么去说服消费者呢?
蔚来给出的答案也很直接。
一方面,他们认为所谓的“里程焦虑”在很多情况下被夸大了。
蔚来创始人李斌就分享过一个他在新疆看到的现象,很多开着增程车的车主,为了省油钱,宁愿花时间排队去充电站充电。
这就说明,即便有加油这个选项,大家在日常使用中还是更倾向于用电,因为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
增程车每天背着一个沉重的发电机和油箱,增加了车重和成本,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用不上,显得有点浪费。
另一方面,乐道L90用产品本身的设计来回应。
它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空间。
通过把电池包做得非常薄,只有116毫米厚,再把电驱系统设计得非常紧凑,这台车在有限的车身长度里,创造出了惊人的内部空间。
官方说可以轻松坐下6个成年人,后备箱还能放下10个行李箱。
更厉害的是,由于是纯电平台,车头没有了发动机,多出了一个240升的前备箱,放一个大号的行李箱都没问题。
这种空间利用率,是传统燃油车和增装了发电机的增程车很难做到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大的空间就意味着更强的实用性。
而蔚来敢于这么自信地推广纯电车,最硬的底气还是来自于他们花了七年多时间,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换电网络。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超过3400座换电站,其中有1000座是建在高速公路上的,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的交通干线,平均一百多公里就有一个。
开着蔚来的车跑长途,补电就跟去服务区上个厕所一样方便快捷,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而且,蔚来还透露,现在换电站的电池储备很充足,实际使用率大概只有一半,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节假日高峰期换不到电池。
当换电站不再是蔚来一家的设施,而是开始跟长安、吉利这些车企合作,跟中石化这样的能源巨头联手,它就从一个企业的负担,变成了一个全行业共享的基础设施。
有了这张网,纯电车的长途出行问题就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最后,一台好车要成功,光有好的产品和价格还不够,还得让消费者能尽快买到手。
蔚来以前在这方面吃过亏,车发布了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提车。
这次乐道L90就吸取了教训,采取了“闪电战”的模式。
7月10号宣布预售,7月底全国的门店就都能试驾了,8月1号就开始正式交付。
这种“发布即交付”的节奏,给了消费者非常好的体验。
同时,乐道和蔚来两个品牌的分工也很明确。
乐道主打二三十万的家庭市场,负责走量;蔚来则继续保持高端形象,负责技术创新。
就像大众集团有大众品牌,也有奥迪品牌一样,各司其职。
这种策略让蔚来可以把最前沿的技术先在高端车上试验,成熟之后再下放到乐道这样的普及型产品上,既能赚钱,又能保持技术领先。
可以说,乐道L90的出现,不是蔚来心血来潮打价格战,而是它十二年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的一次集中爆发。
它承载着蔚来下半年扭亏为盈的希望,也关系到背后巨额投资的回报。
这台车能不能成功,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它至少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不一定非要那么昂贵,通过体系化的能力和深刻的技术理解,最终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