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红红火火,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这本来是件大好事。
可就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也冒出来一些让人皱眉头的怪事。
一边是刚说要回国大展拳脚的法拉第未来(FF),新车一亮相就和长城汽车的高端车型长得像双胞胎一样,引发了一场到底是谁“抄”谁的大讨论;另一边,捷途汽车的经销商为了卖车,在直播间里搞起了低俗擦边球,画面不堪入目,最后被平台直接封禁。
这两件事,看似一个在产品层面,一个在营销层面,但往深里看,其实都反映出在当前激烈到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出现了急功近利、不走正道的苗头,这种风气如果不及时刹住,对咱们整个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咱们先来说说法拉第未来和长城汽车这档子事。
法拉第未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FF,它的创始人贾跃亭本身就话题性十足。
这次,他旗下的一个子品牌推出了一款叫SuperOne的MPV,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商务车。
可这车一发布,明眼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这车的外形轮廓、车灯样式、内饰布局,怎么看怎么眼熟,简直就是长城汽车旗下魏牌高山这款车的“翻版”。
要说汽车设计偶尔有相似之处也正常,但这两款车相似到了几乎可以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这就很不寻ेंट常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网友发现,FF的官方网站在介绍这款新车的时候,页面上竟然清清楚楚地写着“高山9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系统”的字样。
这简直就像是抄作业的时候,连同学的名字都一起抄上去了,证据确凿,想赖都赖不掉。
虽然FF方面很快就删掉了这行字,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截图早就传遍了。
这下子,各种猜测就都来了。
有人说,是不是长城把技术或者生产线卖给FF了?
也有人说,这是不是FF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对长城高山进行了“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模仿抄袭?
一时间众说纷纭。
最后,还是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出来给了一个官方说法。
他说,长城汽车并没有和FF直接合作,这件事是一个中间商在操作,这个中间商从长城采购了高山这款车的散件,然后在海外进行组装,最后贴上了FF子品牌的标志进行销售。
这种模式在行业里叫CKD,通俗点讲,就是把一辆车拆成一堆零件,运到另一个地方再给它拼起来。
这个回应虽然撇清了长城和FF的直接合作关系,但也从侧面证实了,那台SuperOne的核心“骨架”和技术,确实是源自于长城的高山。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首先,它严重伤害了原创者的积极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长城汽车为了研发高山这款高端MPV,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设计师画出第一张草图,到工程师进行无数次的测试,再到生产线上的精密制造,这背后是成千上万人的心血和数十亿计的资金投入。
结果,别人通过一个中间商,轻轻松松地就把你的劳动成果拿过去,换个牌子就成了自己的新产品。
这对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如果这种“走捷径”的行为被默许,那以后谁还愿意投入巨大的成本去搞创新呢?
大家都去当“搬运工”好了,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就会被破坏。
咱们中国汽车工业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像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技术研发上死磕。
想当年,众泰汽车就是因为过度模仿保时捷等品牌,虽然短期内吸引了眼球,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了。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如果说产品设计上的争议还带着一些商业操作的复杂性,那么在营销层面的乱象则更加直接和赤裸。
最近,奇瑞旗下的捷途汽车一家门店的直播间就上演了一出“翻车”大戏。
为了吸引观众,这家店的直播完全偏离了介绍汽车的本意,变成了一场低俗表演。
直播中的女主播衣着暴露,言语轻佻,充满了各种暗示性的挑逗。
更离谱的是,直播的镜头还多次故意对准女主播的裙底和腿部等位置进行特写。
这种毫无底线的营销方式,哪里是在卖车,分明是在打着卖车的幌子搞软色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这种行为不仅立刻引来了大量网友的批评和举报,直播平台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对该账号进行了无限期封禁。
事后,捷途汽车的厂家也紧急发表声明,表示会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这件事情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
大家都有目共睹。
价格战一波接一波,新车型层出不穷,消费者都看花了眼。
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些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
但办法有好有坏,靠产品实力、优质服务去吸引顾客,这是正道;而像捷途这家经销商一样,想靠低俗、擦边球来博取流量,这就是歪门邪道。
这种做法,看似能短时间内吸引一些猎奇的目光,但实际上对品牌形象的伤害是致命的。
汽车毕竟是价值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件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非常谨慎,看重的是品牌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长期的服务保障。
一个连品牌宣传都做得如此低级、没有格调的企业,怎么能让消费者相信它的产品是可靠的、服务是有保障的呢?
这种营销方式,最终只会赶走真正的潜在客户,给品牌贴上“低俗”、“不入流”的标签,得不偿失。
无论是长城与FF的“克隆车”风波,还是捷途的“低俗直播”事件,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到底应该坚守什么?
是只看眼前的销量和流量,不择手段,还是应该着眼于长远,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树立好品牌?
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出了一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的优秀品牌。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和声誉,需要行业里的每一位参与者共同来维护。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应该加强自律,坚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把精力用在技术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上。
同时,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这种不正当竞争和违规营销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让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诚信经营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也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选择我们中国自己的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