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车子除了用来漂漂亮亮打打卡,还挺有一种深藏不露的魅力——知道它怎么跑,知道它怎么操控。可现实里,很多普通小车,特别是在同价位段,差别就像是咖啡店的拿铁星巴克的浓缩——都叫拿铁,但一尝就能知道差哪里。像我周末试开两辆车,刚开始还挺新鲜,实际没想到它们的内部差别能大到这个程度。
有次跟个同行聊天,他说:你觉得那辆A车比较香?我都觉得是B车的底子更安稳。说得有点像推销,其实我懂的,他其实是在说——这车的底盘质感、悬挂调校,差距挺明显的。同样价钱的车,优劣差别其实就像两片豆腐的嫩与硬,肉感与弹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了一组出厂照片,是一辆投产样车,那天工厂工人还在忙碌中摆弄,感觉车身线条虽然普通,但用料和工艺的细节,真能影响一辆车的耐用度。当然啦,芯片、传感器这些核心模块,其实就像人身体的血液系统,供应链不敢大意,得保证流通顺畅,否则出问题就麻烦。
有朋友说:你觉得那些硬件改良,真的用得着吗?我一开始也觉得硬件都够用,谁用这玩意还折腾?但细想,硬件的优化就像厨房里不断炒香料,味道上来了,绝对不一样。特别是像电池管理、加速响应这些,直接影响得分、用户体验,甚至打个比方:就像路上的坑,是没改好胎的车子跑着跑着就坏,从研发角度看,确实要把0到1的质量控制到极致。
但我得说,也不能只盯料子,要注意 supply chain 的捧铁圈—其实就像买菜,农户的存货、仓库的配比都得合理,否则一不小心,价格飙升或缺货,就让这盘菜变得无味甚至难吃。车企也是一样,研发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其实挺激烈的。最近我意识到——很多车的品质差别,不全是厂家说了算,也有供应链打底牌的事儿。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转个话题:你知道车的成本大概占到售价的百分比多少?我猜大概25%到35%(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估算还挺模糊的,样本少,但总有个大致范围吧)。这意味着,成本上去,价格要涨,销售压力就更大。
以我理解,渠道那一部分,怎么说呢,就像市场上菜贩子设摊。多点摊、多点选择,当然是消费者喜欢的,但也把价格战推到极致,最后买车的,真的是看中价钱,挑最实在的。那运营这个渠道,除了价格战外,促销、售后、交车手段,都在玩数字游戏,得靠天时地利人和。
跟用户关系也是个学问。有人直接讲:我打算换辆电车,充电站多,住得远的还省事。但我想问:你们知道吧,电池换算成百公里的成本,大概能做到几毛钱?我估算不到确切数字,可能是0.2元到0.4元(样本少,估算含糊),但重点是不像油车那样可以跑到几百百公里都不用加油,而电池其实是捉摸不定的。
你觉得,驾驶员们的收入为什么会越来越难?有没有想过,除了单纯的价格和供应链差异,我觉得还跟心理期待有关:人们从行业黄金期过来,突然接受不到像样的回报,就会觉得自己花了岁月,赚的钱反倒少得离谱。特别是平台抽成这块,层层转包后,司机拿到手的钱就像是微乎其微。
平台抽成,好比你做手工活,卖钱前,老板偷偷切份,还不让你知道,最后你手里剩的比起付出的时间和肚子饿的心情都要少。虽然说宣布抽成降了,可实际上,转包变得更加隐秘。有时候我在想,平台会不会其实早就知道司机们的收入很难看清底细,故意让抽成模糊焦点。
这让我不禁问:究竟是什么让一辆原本人人都能上手的车变得这么难赚?是不是行业里潜规则的变化,已经让司机们变成了工资的苦苦追寻者?有次跟一位修理工聊,他说:你们司机还想赚钱,排班时间长点就能补回来。但我觉得,健康问题其实很重要——如长时间久坐、腰痛、胃病,这些职业病早被忽视。
我还想到,专门跑一些机场或商务客的司机,收入可能会高点,但风险也大。像某些转型高手,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地图,估算着下一票的利润空间。但实际情况是,行业的过度饱和和收入差别,让很多人都在踢皮球。所以想一想:在这个看不清前路的行业里,还有没有可能找到那一线曙光呢?
说到转型,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天真,想着高端帮忙接送,利润能多点。但人家要么门槛高,要么技术要求妥妥比普通车要复杂得多。有时候,觉得如果车辆还能用,干嘛非得转?但真能坚持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哎,其实我挺佩服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司机,毕竟,付出和回报永远不成正比。你们说,市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清理出条活路?还是说,只有等行业泡沫慢慢爆掉,才会有人从泥里站起来?或者,根本就不可能,除非我们把省油、耐用、乘坐舒适性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身边有人开始动心转行。有次修车的师傅跟我说:再这样熬下去,我也不如开自家小店算了。我心想,这也是个方向——兜里那点存款和经验,也许能变成新起点。就算探索转型很难,有没有可能在某个瞬间找到突破的点?谁知道呢。
这个行业,变化的速度快得让人睁不开眼。市场过热、从业者迷茫,似乎都成为常态。你说,下一步会是哪样的剧情?是不是会出现一些新玩法或新科技,让行业焕发新生?或者说,毕竟技术再好也要有人买单,那当你的汽车变得比手机还聪明,司机们还能坚持多久?
我归根到底还在想——在这个越走越拥挤的行业里,留给年轻人的漫长战场究竟在哪里?又有谁能在这场跑得很快,却很累的赛跑中,稳稳站住脚跟?这个问题,把我留在心里,反复问。不知道这些微小的细节里,藏着的未来会不会提醒我:不管车子跑多快,真正难捱的,是那份还要继续走的信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