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这事其实挺让人惊讶。你说,这公司8月28号才刚说要开始造车,才过了15天,就把首轮融资搞定了,这速度,谁看了不得说一句:“这公司是真有点东西!”以前我们都习惯了那些传统车企,一说要干点什么,左批报告、右论证,可能三五个月甚至一年都没啥特别大动静。而追觅这波操作,直接把“速度即实力”拿出来,给大家伙露了一手。
追觅是真的能“跨界”?很多人可能对追觅还有点陌生,说白了,它其实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一个吸尘器做得特别牛的一个科技公司。大家可能担心:“你既然是吸尘器起家的,有没有把造车这件事当回事?”但你看它的动作,融资如此之快,还直接瞄准德国建厂,搞得和特斯拉工厂并肩而立,新工厂面积甚至还比特斯拉柏林工厂还要大一截,这气势摆出来不是闹着玩的。
资本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肯定。中国企业前些年总是被说“仿造”、“跟风”,但现在,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全球布局,咱们已经开始被国际资本看上了。资金就是信心,如果没有硬实力,谁愿意真金白银砸给你?追觅搞出“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这么个大手笔,说白了,这就是要用最强的研发、最严的品质、最广的市场,直接硬碰硬干全球市场。
你想一想,一个刚宣布造车的公司,短短半个月就拿到钱,还选址紧挨着特斯拉,谁不说,这公司后面肯定不简单。追觅选德国不是凑巧,要知道德国的汽车工业全球第一梯队,不光是制造标准高,供应链也扎实。而且德国人对啥都很认真,追觅愿意在这盖大厂,明显就是奔着“造最好车”去的。
说回追觅的第一款车,追觅把目标瞄准了市场上的顶级豪车——布加迪威龙,说白了就一句话:我要做世界上最牛的电车!这话吧,看着像噱头,可仔细琢磨,这其实是一种战术。现在中国造车一抓一大把,想抢市场太难了。直接做超豪华纯电,把调门拔高,把自己的技术、品牌、甚至团队的能力都推到天花板上,如果真能做成,不就是一炮而红嘛。大家都想冲超跑,可动辄几千万一辆,普通人谁买得起?纯电车成本相对可控,如果追觅真能用最新电驱、智能化技术打出来,指不定真能把原来汽油超跑那套逻辑给颠覆了。
他们说自己有“超级马达”,这其实是追觅一直引以为傲的技术。造小家电的时候,马达就是最核心的技术点。你要知道,马达做得好,动力、效率、耐久度这些全都是根本。如果马达这块在同行里真的有壁垒,那造车也不用怕。毕竟,天生的马达王,到了电车领域,说不定来一波技术降维打击。
此外,追觅直接说会在美国CES 2026亮相首款车辆,这也是个战略信号。中国企业一往全球市场冲,以前大多数都选在国内开发布会,国外只是后续补充。追觅直接就奔着全球核心市场去展示,这气势,跟过去那种只在国内玩票的不一样。CES可是全球最顶级的科技展,追觅敢在这上面秀产品,说明对自己技术、产品都有绝对的信心。这车要真能现场吸引全球媒体和投资人关注,后续融资、订单不用愁。
现在咱们说造车,嘴上容易,实际难。你就看现在号称造车的新玩家一大堆,“蔚小理”三家已经占据头部,新出来的每一个要想成气候,都难得很。可为什么资本还是能看好追觅?说白了,有几个底层原因:
追觅科技本身有全球渠道布局。现在国内造车,很多都在玩技术或国内圈地,追觅早就是全球化做家电的公司,海外业务铺开了。要知道,汽车是最卷的国际产业之一,没有渠道、没有市场资源,造出来就卖不出去。而追觅这个做家电的渠道本就是全球的,转过头来推汽车,天然比别人多一个轮子。
团队规模也很关键。人家明确说,短短时间就组了将近1000人的造车团队,并且还在扩充。你想想,能搭出这么大一个班底,说明他们不止有想法,真的能把资源调动起来。造车不是小打小闹,不光搞技术,还得很懂管理。短时间能把队伍整合起来,这背后绝对有“资源+管理”双重能力。
技术跨界其实很有玩家壁垒。不是说你做个家电就能做车的,可你掌握“超级马达”这项核心技术,在纯电赛道就是个大杀器。现在汽车行业越来越往“电动化、智能化”靠,谁能拿出动力系统新突破,谁就能在市场上抢到赛点。如果追觅的马达可以真得用在顶级纯电超跑上,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动力、续航、体验都会有质的提升。
其实,现在中国企业出海造车已经开了先河。蔚来、小鹏、哪吒、比亚迪这些早就开始在欧洲、东南亚甚至南美布局,但大部分还停在性价比路线,纯高端纯豪华的电车并不多。要是追觅能把顶级超跑做到电驱转型、性能爆表,再能控制成本,给全球高端市场一记重拳,那就有可能完成品牌价值、产品力的跃迁。
话说回来,追觅为什么能搞这么快?大家别觉得这是偶然出来的,其实现在这个市场变得巨快,谁有能力把握趋势,谁就能吸引资金和人才。现有玩家一窝蜂拼利润,追觅换一种思路做豪华高端,资本立马就看到了新的蓝海,如果团队/产品再靠谱,那钱自然就来。
不过,造车真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你得有技术、有战略、有资源,还得有执行力。追觅现在看起来是顺风顺水,但接下来地要造出来、研发要跟上、供应链要管起来、政策环境要适应——每一步都不能踩空。最关键的,最终产品必须得能打得过强手,毕竟全球高端纯电不是谁都能玩得转。
还有人说,有没有可能追觅只是炒概念?我觉得,这种机制根本不管你怎么吹,资本是最现实的,不相信“画饼”。15天就砸钱进来的资本肯定翻来覆去考察了追觅的班底、技术、系统、商业模式,没两把刷子,别说德国建厂,融资干脆拿不到。美国CES如果能把车真拿出来,你说是不是比国内那些PPT造车强?
总而言之,这事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已经学会了全球化资源配置,把创新和执行力结合起来。以前大伙吹牛做表面,现在追觅直接用行动说话,资本认可、市场布局、技术自信、团队扩展——每项都做到了。就看接下来的新厂怎么开工,全球首秀能不能惊艳世界。如果3年内首款车真能如期量产并打开市场,那中国造车又多了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牌。
最后我觉得,追觅造车这步棋,是给中国汽车产业做了新样板。我们过去都是一步步模仿、慢慢积累,现在追觅逆向创新,技术驱动、品牌全球化、目标高端市场,一改以往造车套路。大家可以慢慢观察,这公司能不能在两三年后成为真正的国际新品牌。但无论结果如何,起码这波追觅的动作值得所有造车企业好好学学——真正用技术和全球化思路赢得资本,把速度变成实力,把梦想变成产品,这才是中国制造新气象。
你说,追觅汽车能不能改变全球电车游戏规则?我们等着看,但起码现在他们已经走在了路上。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