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要“完蛋”?续航、性能真缩水?用车社:别被忽悠!

今日车界,一股“新能源车要完蛋”的论调,甚嚣尘上。

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用车社,今天就带大伙儿,把这股风刮到哪儿,又是个啥路数,给它捋清楚。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关系到咱的荷包,还有未来出行方向,必须得说透。

当初,新能源车那可真是风光无限,环保、智能、未来之光,名头一个接一个。

可近来呢?

风向好像变了。

有人说“续航又不行了”,有人抱怨“充电桩还是老样子”,冬天性能“直线下降”,甚至有人直接开喷“买它就是交智商税”。

听着就让人心里一咯噔。

这到底咋了?

是车企技术不行?

还是咱期望太高?

或者,背后有啥咱们不知道的“猫腻”?

新能源车要“完蛋”?续航、性能真缩水?用车社:别被忽悠!-有驾

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

那些听着好像挺有理的“开倒车”论调,细品之下,味儿就有点不对了。

第一波:续航这道坎,真就迈不过去了?

你想啊,当年油车加满一箱油,五六百公里跑下来,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现在换电车,厂家吹嘘个七八百,甚至上千公里,实际呢?

打个七折都算客气,一进冬天,那续航直接“骨折”!

这对那些常跑长途,或者住处没法安充电桩的朋友来说,那叫一个煎熬。

我有个哥们儿,前阵子刚提了辆新势力纯电车,那叫一个激动。

结果第一次跑长途,高速上电量刷刷往下掉。

导航显示离最近充电桩还有50公里,心里那个忐忑啊!

最后只能停服务区,排了半小时队才充上。

那滋味,比当年油价涨停还难受!

他说:“这哪是进步?

不就是把‘加油站焦虑’换成了‘充电桩焦虑’吗?

而且,这焦虑程度,有时感觉更甚。”

新能源车要“完蛋”?续航、性能真缩水?用车社:别被忽悠!-有驾

不过,咱得讲道理。

续航这事儿,确实是新能源车绕不开的难题。

技术在进步,电池能量密度在提升。

但车上用电设备也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强。

以前车,空调、音乐,也就那样了。

现在呢?

那块巨大的中控屏,智能语音系统,座椅加热通风,还有啥“空气净化系统”,这些可都是耗电大户。

所以,厂家标的续航,很多时候是理想状态下的。

一旦舒适性配置全开,尤其大冬天,续航打五折,真不是没可能。

还有,充电桩建设,国家虽大力推进,但很多地方仍是“盲区”。

老旧小区、偏远地区,想找个方便快捷的充电桩,真不容易。

这感觉,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信号若有时无,充电宝不离手。

第二波:性能这事儿,到底怎么看?

除了续航,还有人说,新能源车性能,尤其极端天气下,“不如油车”。

比如冬天冷,电池活性下降,动力明显不如夏天。

急加速,好像也没那么猛。

这事儿,得这么看。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这话在汽车上也一样。

电池的物理特性,确实受温度影响。

低温下,化学反应慢,内阻大,输出功率自然受影响。

所以,冬天续航打折,动力略降,这是科学规律。

但现在的很多高端电动车,都有先进电池热管理系统,尽量减小温度影响。

像一些特斯拉、蔚来、小鹏的高性能车,冬天跑起来,动力依然很迅猛,那一脚下去,依旧是“雷霆万钧”之势。

新能源车要“完蛋”?续航、性能真缩水?用车社:别被忽悠!-有驾

关键在于,咱怎么定义“性能”。

如果你期待的是油车“轰轰”的声浪,然后瞬间推背感爆棚,那确实,很多电动车给你的是“静谧而迅猛”的加速。

但从数据看,很多电动车零百加速,能把不少跑车甩在后面。

一辆车,静止到100公里/小时,只需3秒多,这在油车里,可是顶级跑车水平了。

还有人觉得,电车刹车脚感不如油车。

这确实有道理。

《孙子兵法》有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击。”

电动车的动能回收,就像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松油门就有明显减速感,和油车滑行不同。

很多车主需要适应。

但话说回来,动能回收做得好的车型,比如“单踏板模式”,能大大提高驾驶效率,甚至不用刹车就能减速。

这不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吗?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驾驶方式也该与时俱进。

为啥还是有人觉得“性能缩水”?

我觉得,这可能和咱们的“心理预期”有关。

当年油车时代,我们习惯了发动机轰鸣、换挡顿挫、踩油门爆发力。

电动车带来的,是全新驾驶体验,也许不够“野性”,但足够“高效”。

当大家对电动车的期待,还停留在“油车模式”时,自然会觉得它“不如油车”。

第三波:这笔账,怎么才算明白?

“买电动车就是交智商税!”

这句话,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支持者说,电费便宜,保养省钱,还有补贴。

反对者说,车价贵,电池衰减快,一两年就得换,算下来比油车还贵。

这账,确实得算。

首先,车价。

目前,同级别新能源车,普遍比燃油车贵。

主要是电池成本。

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电池价格一直在降。

加上补贴,能抵消一部分差价。

再看使用成本。

电费确实比油费便宜。

以我这儿为例,一度电0.5元,百公里耗电15度,成本7.5元。

同级别燃油车,百公里油耗8升,油价8元/升,成本64元。

这差距,不小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上的实惠,也是实实在在的。

保养成本呢?

电动车结构比燃油车简单,没发动机、变速箱那些复杂部件,保养项目少,费用自然低。

不用换机油、机滤,不用担心正时皮带。

然而,电池衰减和更换成本,是不少消费者担心的。

很多车企提供电池质保,一般8年或16万公里。

超出质保期,电池更换费用确实不低。

但技术在发展,电池寿命也在延长,报废电池还能回收利用,也能降低成本。

所以,这“智商税”还是“真香”,得看你怎么算。

如果你城市通勤为主,家里充电方便,对新事物接受度高,那电动车绝对“真香”。

它带来的平顺、静谧、低成本体验,是燃油车比不了的。

它就像一位温文尔雅的管家,默默为你打理出行。

但如果你常跑长途,对充电便利性要求高,或者喜欢传统燃油车驾驶感,那还是得好好琢磨。

新能源车要“完蛋”?续航、性能真缩水?用车社:别被忽悠!-有驾

用车社的“掏心窝子”话:别被“风”给忽悠了!

说到底,“新能源车开倒车”论,很多时候是“信息不对称”和“期望值错位”的产物。

有些媒体或个人,为了博眼球,夸大缺点,忽略优势,甚至制造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

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也有人说它“耗电快”、“不如诺基亚耐摔”,但事实证明,科技进步不可逆。

《庄子·秋水》有言:“吾之所能,非能也,是吾所遇也。”

科技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同时,我们接受新事物,也需要过程。

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驾驶体验和使用逻辑,和燃油车确实不同。

需要了解,需要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能因为一两次不愉快,就全盘否定。

汽车行业本身就在不断迭代进步。

新能源车发展至今,很多技术难题正在被攻克。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加快,续航里程增加。

智能驾驶也在飞速发展,未来,出行会更解放双手,更安全。

所以,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

新能源车肯定不是完美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但说它“开倒车”,那是危言耸听。

它只是以新方式,满足我们对出行工具的需求。

咱们用车社一直说,买车是大事,得理性。

根据实际需求,比如预算、用车场景、驾驶习惯等,选择最适合的。

燃油车或新能源车,都有它的道理。

最后,别被“标题党”和“节奏党”忽悠了。

多了解,多试驾,多听听不同声音,决定权还得自己拿。

毕竟,车是自己开,钱是自己花。

你觉得新能源汽车现在是“进步”还是“退步”?

有没有遇到让你抓狂的“续航焦虑”或“充电难题”?

你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还有哪些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