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热度未减,精英换车心思多,门店日常与购车纠结
六月的天气总是让人琢磨不透。早上刚下过一场暴雨,中午太阳又毒辣得很。我在商超里的鸿蒙门店做销售,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擦掉展车上的水渍——最近进店看问界M9的人还是不少。虽然说现在是淡季,毕竟高考中考撞一起,不少客户都陪孩子复习,但每天15-20组人来转悠,总有那么几个人盯着M9打量半天。
其实从端午前到现在,人流确实降了点,那会儿一天能有25、30组,有时候我都顾不过来。但这阵子吧,一会儿家长带着孩子路过,说等考试完再来看;一会儿电话那头又有人说“今天太晒了,下周再约”。也正常,这批客户年纪差不多都是事业小成、有娃的主力军,对大空间和科技配置格外上心。
说起买M9的人,他们选得最多的还是六座增程Ultra版。这款车型在我们这里十台里能卖出七台。有意思的是,纯电五座版反而没什么人提,大伙总觉得这么大的SUV用纯电跑起来续航压力大。偶尔碰见执意要纯电的,多半家里还有别的代步工具,对油耗、补能这些完全无所谓。
我印象最深的一单,是个企业老板。他原先开奔驰GLE,都快七年了,本地小公司做得还不错。本想继续入手BBA,但朋友们一个接一个换成问界M9,他也就动摇了。试驾之后直夸二排零重力座椅舒服,还老拿X5和GLE对比,说行驶质感真没啥差距,而且内饰用料、音响体验都更高级些。他挺注重圈层认同感,看身边老板们陆续开上新款,就怕自己落伍似的。一番研究后,当天下单毫不犹豫。
价格方面嘛,其实大家关心的不只是裸车价,还爱琢磨选装清单。例如六座增程Ultra官方指导价53.98万,要配鎏金黑外观和望舒杏/松露棕内饰,加起来要1.2万,再加21寸星辉轮毂6000元,高阶驾驶辅助城区包10000元(限时优惠),算下来热门配置基本2.8万左右。有些客户交定金前非要拉着我一起算购置税,说到底就是图个明白放心。
至于权益,现在6月30日前下定还能拿到价值20000元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抵扣券,还有6000块交车礼包,以及两年的卫星通信套餐。这种时间节点,每次权益变动都会被老客户追问,“是不是马上涨价?还能不能赶上一波优惠?”搞得我们每次发朋友圈都要仔细斟酌措辞,以免引起误解或者扎堆抢订现象出现。
讲真,在我们这四线城市,买这个级别SUV的大部分都是民企高管或私营企业主,也有律师这样比较讲究身份标签的人。他们喜欢把家庭和商务用途结合考虑,所以三排六座布局特别受欢迎——第三排平时不用可以放倒当临时后备箱,很少有人真的拖很多行李出去玩,大多数时候都是接送亲戚或谈生意顺带载几个伙伴罢了。所以五座版在他们眼里反而鸡肋,用不上空间还浪费潜力。
经常遇到对比宝马X5 40M运动型或者理想L9 Ultra版本来的客人。有一次,一个宝马5系老用户专程来体验我们的ADS城区NCA功能,我全程陪同试驾,可惜他觉得系统限速50公里太慢,“还不如自己踩油门痛快”,最后还是回去选了熟悉品牌。有些预算有限但喜欢大空间科技感强烈的人,会退一步选择理想L9,也坦言主要因为等不到货或者预算卡死,只好妥协一下。不过败给理想这种情况,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大家也理解——毕竟谁的钱不是辛苦挣来的呢?
也有趣事发生。有天隔壁蔚来ES8展厅来了俩朋友,其中一个本打算随便看看,却被另一个蔚来用户拉进我们的店“凑热闹”。结果两个人坐进问界M9,一开始还嫌造型偏保守,可一听音响、一摸中控屏幕流畅度,再加底盘NVH表现,两人的表情就变味道了。当场决定第二天带家属再来看一次。这种“串门”式成交,在我们这里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经常遇见本冲着别家来的,被现场氛围吸引住转头下订单。最后他们也是经过反复比较,包括售后服务啥的,都觉得产品靠谱才签字画押走流程,那股满意劲藏都藏不住。
当然啦,不是所有环节都顺利。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交付周期,有时候热门颜色加热门配置一等就是六七周,好多人催促希望当天提当天走。我跟厂家反馈过好多次,但产线那边也是按部就班没法插队。一位急性子的哥们甚至建议:“你们多囤点现货呗,这样咱当场交易多爽!”唉,要是真那么简单,我们销售估计早笑疯咯!
还有一些挑剔点的新用户,会吐槽外观设计没有预期中的科幻感,总希望厂家推更多新花样出来,让自家的爱车显得更独特一点。我只能劝他们耐心等等,说未来肯定不会只停留在这一套风格上,到时候记得到店支持一下新品哈!
写这些碎碎念,其实也是记录下最近工作的小片段。从晨曦微亮擦拭展厅玻璃,到夜晚关灯收拾资料柜,总归离不开那些围绕汽车展开的小故事。如果哪位读者恰好正准备换辆像样的大SUV,又正巧纠结于品牌与圈层之间,希望我的经历多少能帮你捋清楚思路吧。不知你有没有类似关于等待、选择甚至轻微焦虑的小插曲?偶尔回头看看自己的购车历程,也是另一种乐趣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