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驾驶者来说,汽车的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带来了出行的便利与自由,但真正能给予我们安全感和底气的,其实是那个我们不常想起,却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刹车系统。
而这个系统的核心执行者,就是那几片默默无闻的刹车片。
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维修师傅告知“该换了”的那一刻。
究竟这刹车片磨损到什么地步才算是到了非换不可的警戒线?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品牌和种类,我们又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花冤枉钱?
甚至,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的车主来说,自己更换刹车片是否是一个现实可行的选项?
今天,我们就把关于刹车片的这些疑问,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次性讲清楚。
行车安全无小事,而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只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从几个明确的信号中读懂车辆给出的“提示”。
第一个,也是最直观的信号,就是厚度。
一片全新的刹车片,其摩擦材料部分的厚度通常在10毫米到12毫米之间,大约相当于一枚立起来的一元硬币的厚度。
随着我们日常驾驶中一次又一次的制动,这层摩擦材料会像橡皮擦一样被逐渐消耗。
行业的共识和安全底线是,当这层摩擦材料的厚度磨损到只剩下3毫米左右时,就必须进行更换了。
因为一旦低于这个厚度,刹车片的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都会大幅下降,在连续刹车或者紧急制动时,极易发生“热衰退”现象,导致刹车距离显著变长,甚至出现刹车失灵的风险。
检查起来也并不复杂,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蹲下身子,通过轮毂辐条的缝隙向内观察,就能看到刹车卡钳包裹着刹车盘的结构,而被夹在中间的就是刹车片。
如果目测其厚度已经明显薄于两枚硬币叠放的厚度,那就应该立刻安排更换了。
如果想更精确,市面上有售几十元的刹-车片厚度测量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能让我们对磨损情况心中有数。
第二个信号,是来自听觉的警报。
如果在踩下刹车踏板时,车轮处传来一阵“吱嘎”或者“嘶嘶”的尖锐金属摩擦声,这就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了。
当然,需要区分一种情况,比如在雨天或者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刹车盘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锈迹,此时刹车也可能产生异响,但这种声音通常在行驶几分钟、轻踩几次刹车后就会消失,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这种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是持续性的,并且随着刹车力度的加大而愈发明显,那几乎可以断定,是刹车片在向你“报警”了。
原来,设计师在刹车片上巧妙地安装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片,称之为“磨损报警片”。
当摩擦材料被磨损到接近极限时,这个金属报警片就会与刹-车盘直接接触、摩擦,从而发出这种尖锐的声响。
这声音其实是在提醒驾驶者:“刹车片寿命已到,请立即更换!”如果对这个声音置之不理,继续行驶,那么不仅刹车性能无法保证,坚硬的报警片还会持续刮擦刹-车盘,在其表面划出深深的沟槽,最终导致价格高出刹车片数倍的刹车盘一并报废,得不偿失。
第三个,也是最危险的信号,是来自于脚感的改变。
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刹车踏板的反馈非常敏感。
如果你发现,近来踩刹车的感觉和以往大不相同,踏板踩下去感觉软绵绵的,缺乏那种坚实的回馈感,并且需要比平时踩得更深,车辆才开始有明显的减速效果,这在行话里叫做“刹车行程变长”。
这绝非是驾驶者的错觉,而是刹车系统在发出严重警告。
其背后的原理是,由于刹车片变得非常薄,刹车分泵的活塞需要推出更长的距离,才能推动刹车片去夹紧刹车盘。
我们脚下感觉到的那段“虚位”,正是活塞多走出来的“空行程”。
这种情况表明刹车片已经处于极度磨损的状态,随时可能因为活塞行程达到极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动力,这是导致刹车失灵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必须立即停车检查更换。
了解了何时更换,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
走进4S店,通常会被推荐价格不菲的“原厂件”,而在汽配市场或网络平台,各种品牌和价位的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车主认为4S店的“原厂件”虽然贵,但质量最有保障。
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
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本身并不生产刹车片这类易损件,所谓的“原厂件”,其实是委托给像博世、天合、菲罗多、阿基波罗等国际知名的刹车系统供应商代工生产,然后打上汽车品牌的标志进行销售。
我们直接购买这些专业品牌厂商生产的、适配自己车型的刹车片,其质量、性能与“原厂件”并无二致,但价格却可能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同时,近年来我们国内也涌现出如信义、金麒麟等一批优秀的刹车片品牌,产品质量可靠,性价比极高,同样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在选购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同一车轴上的左右两个车轮的刹车片必须同时更换,并且最好使用同一品牌型号的产品,以确保两侧制动力均衡,避免在紧急刹车时因受力不均导致车辆跑偏或甩尾。
在材质选择上,市面上主流的刹车片主要分为半金属材质和陶瓷材质两大类。
这并非是等级高低之分,而是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优化。
陶瓷刹车片,其优点是工作时噪音小,产生的粉尘少,能让轮毂长时间保持洁净,刹车脚感也更为线性、舒适。
它非常适合绝大多数在城市道路行驶、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家庭轿车。
而半金属刹车片,则以其优异的耐磨性和强大的制动力著称,尤其在高温状态下性能稳定。
它的缺点是工作噪音相对较大,粉尘也较多。
这种类型的刹车片更适合经常重载、或者喜欢激烈驾驶、跑山路的SUV和性能车。
至于那些价格低到离谱的“三无”产品,则要坚决回避。
它们往往使用劣质回收材料制成,在高温下极易碳化失效,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于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和工具基础的车主来说,自己更换刹车片也完全可行。
这不仅能节省一笔可观的工时费,更能加深对自己爱车的了解。
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千斤顶、轮胎扳手、一套尺寸合适的套筒或内六角扳手用于拆卸卡钳螺丝,以及一个至关重要的专用工具——刹车分泵回位器。
更换过程的核心步骤包括:在安全位置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并拆下车轮;用扳手拧下固定刹车卡钳的两颗螺丝,将卡钳取下并妥善挂好,切勿让其悬吊在刹车油管上;取出磨损的旧刹车片;使用分泵回位工具,将伸出的刹车分泵活塞缓慢、均匀地顶回原位,为厚实的新刹车片腾出空间;最后,将新刹车片安装到位,装回卡钳并拧紧螺丝,再按步骤装回车轮。
更换完成后,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收尾工作。
首先,上车后千万不要立即发动行驶,必须先在原地反复踩踏刹车踏板数十次,直到脚感从最初的“一脚到底”恢复到正常的坚实状态。
这是让活塞重新顶紧刹车片,消除间隙的必要步骤。
其次,新换的刹车片与旧的刹车盘之间需要一个“磨合期”,通常为200公里左右。
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紧急刹车和高速重刹,通过平缓的制动让两者表面完美贴合,以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并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更换刹车片时,可以顺便检查一下刹车油液位和状态,如果液位过低或油液已经变质,应及时补充或更换同型号的刹车油。
同时要记住,虽然前轮刹车片承担了大部分制动力,磨损更快,但后轮刹车片同样会磨损,一般遵循“换两次前轮,换一次后轮”的周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