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职教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每天出门开车或者坐公交,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可能很少会琢磨一个问题:这些结实又漂亮的汽车,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由什么样的人造出来的?

还有,现在都说工厂越来越高级,全是机器人,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不需要工人了?

如果还需要,那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能跟得上工厂里那些高科技设备的节奏吗?

崇州市职教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有驾

这些问题,听起来有点大,但其实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最近,在咱们四川崇州,就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正好能帮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事情的主角,一方是崇州市职教中心,这是一所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说白了,就是未来高级技工的“摇篮”。

另一方,则是大名鼎鼎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这个工厂可不一般,它坐落在成都龙泉驿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整个中国西南地区汽车制造业的“领头羊”。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受,我给您说几个数字。

这个工厂的总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相当于18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人走在里面,一眼都望不到头。

它的设计年产能超过70万辆,平均下来,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大众汽车从生产线上开下来。

这里不仅仅是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工厂,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先进水平。

就在前不久,崇州市职教中心的张华兵校长,带着学校的一批老师,专程去了一趟这个“超级工厂”。

崇州市职教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有驾

他们这次去,可不是简单地参观旅游,而是带着任务去的,说得通俗点,就是去“摸底”和“对需求”。

学校培养学生,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教的东西和社会上企业用的脱了节,那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招不到满意的人才,两边都耽误事。

所以,学校的老师们必须亲自到生产第一线去看一看,瞧一瞧,搞清楚现在像一汽大众这样的顶尖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当他们走进工厂内部,那种场面带来的冲击力是相当强的。

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汽车制造最核心的四个车间: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

咱们可以简单理解一下这个过程。

冲压车间里,是发出巨大轰鸣声的巨型压力机,一块块平整的钢板被送进去,“哐”的一声巨响,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车门、车顶的样子,精准又高效。

接下来是焊装车间,这里简直就是机器人的世界,几百台橙色的机械臂,灵活地挥舞着焊枪,在飞溅的火花中,把一个个冲压好的零件精确地焊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骨架,整个过程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影,充满了科幻电影的感觉。

车身骨架成型后,就要送到涂装车间去“穿衣服”。

这个过程极其复杂,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包括清洗、电泳处理(这是为了让车身从里到外都防锈)、喷漆等等,保证车身在未来十几年里都能光亮如新,不生锈不褪色。

崇州市职教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有驾

最后,就是总装车间了,这是汽车诞生前最后也是最繁忙的一站。

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从发动机、变速箱,到轮胎、座椅,再到仪表盘、车灯,都在这里被有条不紊地安装到车身上,一辆能够启动、能够行驶的完整汽车,才算真正诞生。

这一路看下来,学校的老师们心里肯定感触很深。

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先进的设备和飞快的生产速度,更重要的是背后那一套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质量管理体系。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着明确的标准。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这样高度自动化的工厂里,对人的要求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答案是,要求变得更高,也更不一样了。

过去我们印象中的工厂工人,可能更多是靠力气和重复劳动,但在这里,企业需要的是能看懂复杂程序、会操作和维护智能设备、懂得数据分析的新型技术人才。

参观结束后,校企双方坐下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会。

一汽大众的人事主管开诚布公地介绍了企业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

崇州市职教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有驾

他们表示,随着工厂越来越智能化,他们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这些领域,人才缺口很大。

同时,这位主管也对崇州市职教中心培养出来的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很有潜力。

学校这边,张华兵校长也详细介绍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习就业状况。

他坦言,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和企业紧密合作,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双方很快就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未来,他们计划在好几个层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比如,共同开发课程,把企业最新的技术和标准,直接融入到学校的教材和课堂里,保证学生学到的就是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

再比如,实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让学校的老师定期到工厂来实践学习,也让工厂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走进学校的课堂,给学生们讲讲一线的实际案例。

最重要的,是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有大把的时间进入到一汽大众这样真实的生产环境里去操作、去学习,毕业时就能迅速上手,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

这次崇州市职教中心和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牵手”,看起来只是一次普通的校企合作活动,但它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大方向,那就是“产教融合”。

说白了,就是让办教育的和搞生产的真正走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光明的就业前景;对于企业来说,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而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坚实一步。

通过这种方式,职业教育不再是低人一等的选择,而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