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换电池别贪便宜,三类不靠谱电池避坑记
我家楼下的老李,去年冬天刚给他的那辆绿皮小龟王换了块新电池。结果不到半年,续航掉得比我的发际线还快。说起来,他买的那块还是邻居小赵介绍的“特价库存”,价格是便宜,但天天推着回家也真够呛。
其实很多人图省事省钱,都容易在换电池这事儿上踩坑。我前阵子在修车铺蹲了一下午,看师傅拆装,一边喝茶一边八卦,还真听到不少门道。像老李这种买了库存太久的铅酸电池——外表看着挺新,其实里面早就亏过几轮点了。听修理铺师傅念叨:“这玩意儿放时间长了自己都饿死啦!”他说有些店里堆着没卖出去的新货,生产日期都过仨月、四个月,这种基本上用不了多久就开始掉链子。
还有一次我去配钥匙时碰见个骑得飞快的小伙子,他说他之前被忽悠买过一组写着“售后专用”的非卖品,说什么厂家特供,其实就是翻新的。他吐槽才用了五六个月,就跟废铁差不多。“外壳油光水滑,一敲里头空荡荡。”原来这些所谓售后专用,多半是把旧坏件回收回来翻新再糊弄人。
更离谱的是,有些低价减重版,我亲眼见过两个同型号摆一起,一个明显轻不少。据说有商家偷工减料,把铅板做薄,好运气能撑一年,不走运半年就歇菜。我微信群里的技师朋友调侃:“净重少两斤,用料能厚到哪去?你信它能跑远?”
后来有经验的人教我几个招数挑原装正经货。一是扫码查生产日期,现在大部分品牌都会印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连批次和出厂地都查得到。有次帮隔壁阿姨选,她拿出来那块才一个礼拜的新货,比旁边陈列柜上的那些灰扑扑要靠谱多了。
再一个就是掂重量。这事儿以前总觉得玄乎,自打自己动手称了一回才明白。同样20安时,有6公斤、6.2公斤,还有6.8公斤,那最沉的一只确实抗造。有时候包装箱侧面会直接标净重,也不用非得抬秤去称,只要不是特别轻飘飘,大概率不会太差。当然也不能迷信重量,要结合壳体质感一起看,新壳一般颜色深且哑光,翻新的漆面发亮还带颗粒感,这点老王头摸一摸准没错。他每次路过维修摊,总爱顺手拍两下,“手感不对,就是猫腻。”
不过选好新电池也不能高枕无忧。有年夏天,我爸嫌充满慢,被商家忽悠加钱配个快充头,美其名曰缩短充电时间。结果没俩月,那组铅酸鼓包冒液,还怪天气热。我找熟悉的大志哥问,人家直摇头:铅酸吃不得大流量,“急性子”反而伤寿命。不仅如此,有时候以旧换新的时候遇到高价收购旧件,也别高兴太早,很可能就是想让你接盘翻新品。
偶尔闲聊还能听见更冷门的话题,比如南方湿热地区因为空气潮湿、电极易腐蚀,本地维修师傅甚至建议定期擦拭接线柱;而北方冬天温度低,每年入冬前最好检查一下蓄电性能,否则半路趴窝可没人管你推车走夜路。而像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小众品牌,因为渠道杂乱,更容易出现假冒伪劣混进市场,据群友爆料某县城曾有人一次被骗整箱“纸糊”货色……
所以吧,这年头想让自家的小踏板跑得久一点,还真不能光盯价格或贪图方便。这些年身边亲戚朋友踩雷的不少,有被虚标容量骗的、有图便宜买轻型缩水版结果天天挠墙骂娘的,还有抱怨用了假壳翻新品最后闹心收场……大家嘴上虽然嘲笑彼此倒霉,可心里谁又不是希望下一组能多撑一年?
对了,上周末在社区广场遛弯,又碰见那个去年吃亏的小赵,他正掏出手机扫码验码——学乖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