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部现场最有意思的时刻,不是开盘,也不是成交,而是深夜时的灯光。交错的键盘声、咖啡机的长鸣、销售们嘀嘀咕咕互相核对数据,再加一些不合时宜的调侃,仿佛每一位客户都在等待着最后的“降价放血”。而汽车行业另一端,蔚来的全新ES8横空出世,价格直接杀到30万以内,李斌“亲自上阵”,戏称要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目标——从这起“价格风暴”现场来看,还真不太像在做高端生意,倒有点像在抢救重伤患者。
如果我是蔚来的老车主,此刻心情估计就和在夜市里刚买完羊肉串,下一分钟摊主宣布五折,手里的签子突然不香了。曾几何时,“蔚来不降价”的flag还立在风中招展,谁承想一夜之间,旗子都成了擦地布,擦一遍又一遍,顺便把老用户的自豪感也擦没了。比起某些“割韭菜专家”,蔚来的动作显得格外直白:活下去摆在第一位,牌桌上,谁都得先玩命,谁管你身份。
说回现场复盘,证据链从一句话拉开序幕。李斌曾公开表态,活下去是蔚来当前最重要的事。这种“裸奔式”生存宣言,甩掉了曾经的高端定位梗。新ES8上市,六座行政豪华版起价40.68万,BaaS电池租用直接干到29.88万,连预售都比上市价贵上一万。上一代ES8放到同样方案下,42.8万起步,12万元的价差,生猛得像血槽见底前的回血包。与其说降价是战略,不如说是保命。
原本,蔚来是高端市场的倔强角色。2019年,李斌说绝不参与价格战。2021年,甚至还坚称“不降价”是品牌底线。但市场是修罗场,不是校友聚会。蔚来顶不住了,降价动作带着一股绝地反击的狠劲儿。李斌现场表示,如果再抱着高价没法玩,技术革新、管理效率拉高,成本降低,保证毛利。简单说,蔚来不是在赔钱拼量,逻辑上自信满满:降价是降本的结果,不是价格战。
细节再往下扒拉,ES8的爆单热度一触即发。据市场流传,新车锁单异常火爆,蔚来APP一度被涌入用户刷到瘫痪,深夜试驾的人络绎不绝——据说10天里试驾人数就有15万,早已不是什么“开新车尝鲜”,更像赶集抢白菜。只不过,李斌很克制地没晒具体订单量,说这事儿太营销,容易产销失衡,挖自己坑。这倒是和行业主流不一样,小米、华为的新车上市,动辄刷屏几十万订单,蔚来偏要做“沉默的巨人”,要么是学会了低调,要么是账面数字掐得太死,不敢秀。
行业案例里,小米YU7就因为爆量而翻车。定金都交了,排队一年还是拿不到车,导致用户扎堆退定金,友商顺势“补贴帮退”,一地鸡毛。蔚来的操作像是吸取了教训,这场降价和锁单看似风头无二,却选择不把数据端出来溜一圈。这种“明明爆了还不炫耀”的戏码,在当下流量为王的市场里,有点像点火不叫救火车。或许,这种自我收敛是蔚来现阶段最大的底气,也可能是只能“低头干活”的无奈。
理性推演,蔚来降价能否换来真金白银?蔚来虽然宣称“毛利合理”,但从汽车产业规律来看,新势力要真正实现造血,赚钱极难。短期订单火爆,小范围盈利,大额融资频繁,但如果形成不了持续盈利,吃老本总有见底那天。否则不会每次大动作之前,总有数十亿资金到账——今年蔚来三次融资,180亿实打实到位,这种“有钱就敢烧,没钱就死撑”的桥段,我们刑侦队见多了:嫌疑人有了筹码,自然敢于放开手脚,可真到案子收尾,钱没入账,什么反击都只剩嘴硬。
往更深处分析,蔚来“活下去”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博弈困境。市场存量时代,品牌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升级、用户服务、国际市场等多线战术谋生存。钱、产品、口碑、团队改革、资本助力,每一条都像破案里的证据链,单点容易断,链条才是生死。蔚来今年的确阶段性逆转:换电站狂飙、乐道L90大卖、公司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股价腾飞、资金入场,团队大刀阔斧自救改革。
只是,造车这行本质烧钱,正循环未必就算出头。蔚来暂未实现自我造血,烧钱也好,降价也罢,本质还是要拼命寻找长期价值。而不论你降得多狠、资源有多多,市场最终是用脚投票。
话说回来,降价是企业自救的非常措施,是一种不得不用的“拆弹”行为。只是拆弹专家面对不稳定的引线,能否安全过关,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刀。降价保命、订单疯涨,表面是胜利,底层是困境。蔚来如果最终能把尊严挣回来,那是企业自我重塑的故事。如果不能,行业大洗牌下的淘汰,就像侦查现场里的“消失的证据”,谁都不会记得它曾经高端过。
在这个生死边缘的牌桌上,没有谁能高枕无忧。正如何小鹏说,五年后中国本土车企或许只剩五家,所有的奋进都是一场存活的豪赌。蔚来是赌徒,也是破阵者,降价是其掀桌子的动作,结果谁也不敢下结论。我们可以冷静分析,但没人能承诺它一定“活得漂亮”。
汽车市场里的每一次降价,都像是案发现场的关键证据——你会如何解读这张证据?是判断企业创新力的体现,还是困兽之斗的迹象?你怎么看蔚来的自救,把“活下去”摆在第一位?当降价成为行业常态,谁又能确保下一次不会轮到自己?这是刑侦与商业都爱问的问题,而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