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咱们身边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尤其是新能源车,新牌子、新车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很多新车都喜欢拉上一些科技大公司一起玩,什么车里装个大屏幕、能语音控制、能自动泊车,都快成了标配。
很多人心里就有个疑问,这种合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汽车厂找科技公司买个智能系统装上去,还是说有更深层次的门道?
就在大家琢磨这事儿的时候,咱们国家汽车行业的老牌劲旅广汽集团,和大家手里的手机、家里的路由器都可能出自一家的科技巨头华为,宣布要一起搞个大事情,成立一个叫“华望汽车”的新品牌。
这可不是简单地贴个牌或者买卖技术,他们说要一起演奏一首“交响曲”。
这话听着挺高级,但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曲子到底好不好听,能不能谱写出智能汽车的新篇章,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要说清楚华望汽车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咱们得先看看以前车企和科技公司是怎么合作的。
最常见的就是“供应商模式”,简单说就是车厂是甲方,科技公司是乙方。
车厂说,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控大屏,你给我做出来,我给你钱,咱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了。
后来,华为自己搞了个“智选车”模式,跟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个模式下,华为参与得就深多了,不光提供全套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连车怎么卖、去哪卖,华为都要管。
这就像一个装修队,不仅帮你设计、提供最好的材料,还帮你把房子卖出去。
但即便如此,车子本身的设计和生产主体还是赛力斯。
而广汽和华为这次搞的华望,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是进入了“共生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不是谁给谁打工,也不是谁主导谁,而是两家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真正地融为一体,从零开始共同创造一个全新的孩子。
咱们具体看看,华为拿出来的是什么?
可不只是我们听得耳朵起茧的鸿蒙座舱和那个据说非常厉害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更关键的是,华为把他们在手机、通信这些竞争极其惨烈的领域里,磨练了几十年才总结出来的两套管理体系——一套叫IPD,管产品怎么开发;另一套叫IPMS,管产品怎么营销和服务——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华望。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就意味着,从这辆车最初只是一个想法的时候,从讨论这车应该是什么样、有什么功能、卖给谁开始,华为的整套方法论就已经介入了。
它不是在车子造好了之后再往里加智能化的“料”,而是在基因层面就决定了这辆车必须是一个智能化的整体。
那广汽这边呢?
作为在造车这条路上走了将近三十年的“老大哥”,广汽的底蕴同样深厚。
它拿出来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首先,广汽有个号称是世界顶尖水平的新能源“灯塔工厂”,这个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能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灵活地调整生产线。
这就保证了华为那些精密复杂的智能化模块,能够严丝合缝地、高效率地安装到车上,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广汽近三十年积累下来的整车工程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一辆车看着简单,实际上由上万个零件组成,怎么把这些零件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让车子既安全可靠,开起来又舒服,风噪、胎噪都控制得很好,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长年累月的经验和数据积累,是科技公司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
这就好比,华为是顶级的作曲家,能写出华丽的乐章,而广汽就是顶级的乐团和指挥家,能把这乐谱一音不差、充满感情地演奏出来,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所以,华望汽车从一开始,就同时拥有了科技公司的“聪明大脑”和传统车企的“强健体魄”。
理念说得再好,也得看具体怎么做。
华望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了“不分你我”。
在研发阶段,他们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把华为负责软件和智能系统的工程师,跟广汽负责车身、底盘这些硬件的工程师,安排在一起办公。
甚至双方的工程师可以互相查看对方的设计系统,这就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我设计完了,你再来适配”的低效率模式。
现在是大家从一张白纸开始,就坐在一起商量,屏幕多大最合适?
摄像头放哪里视角最好?
这样从根源上就避免了软硬件打架的问题。
在生产流程上,他们把华为那套讲究快速迭代的开发流程,和广汽那套讲究严谨稳妥的造车流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双轨评审机制”。
一个新功能或者新设计,既要通过华为这边的创新性评审,也要通过广汽那边的可靠性审查,确保了产品既先进又安全。
在资源共享上,更是体现了诚意,广汽开放了最先进的生产线,而华为也拿出了超过两千项的智能汽车专利授权给华望使用,这些专利都是华为花巨资研发的成果,现在直接拿出来共享,可见其决心之大。
车造出来了,怎么卖给消费者,怎么服务好消费者,也是个大问题。
很多新品牌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华望汽车也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打法。
他们对经销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S店,实行“零库存”的代理制。
这对经销商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过去,经销商得自己掏腰包从厂家那里买车回来卖,卖不掉就全砸在自己手里,资金压力巨大。
现在华望说,你不用买车,车还是我的,你只管把店面弄好,把客户服务好,每卖出去一辆车,我给你丰厚的佣金。
这样一来,经销商的包袱就卸下来了,他们就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让客户满意上,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清库存。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也意味着能得到更纯粹、更专业的服务。
同时,在店面布局上,他们会在市中心最好的地段开大型的用户中心,提供全面的服务,也会在人流量大的商场里开一些小型的体验店,让我们在逛街购物的时候,就能顺便了解和体验车辆,大大方便了我们。
这种做法,是真正想把经销商和厂家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好最终的用户,一起把市场做好。
当然,广汽和华为这样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头深度融合,挑战也肯定是有的。
比如,华为作为科技公司,习惯了快速开发、快速迭代,而汽车行业人命关天,任何一个改动都需要经过长期、严苛的测试验证。
如何平衡好创新速度和安全可靠,是他们需要持续解决的难题。
但是,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因为我们看到了双方高层的坚定决心和高度互信,这在任何合作中都是最宝贵的。
广汽和华为的这次携手,不仅仅是为了造一款车,更是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时代如何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它告诉世界,中国的企业不仅能制造出好产品,更能创造出新的合作模式和产业生态。
这首由中国两大巨头共同谱写的“交响曲”,究竟能有多么动听,我们满怀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