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亮相五款新车,智能化升级,越野性能加强

今年成都车展能玩多大?老实讲,大部分人心里打个问号。

去年逛展时,身边有老司机直接吐槽:现在的电车都像复印机下来的,辨识度归零,看得眼花缭乱。

难不成我们花个几十万,是在买个“谁都一样”的大号电子壳?

但今年显然风向变了。

越来越多品牌掏出了底牌,竞争不再只靠那点堆料参数。

大家主动挑细分市场的刺,拼内功、秀科技、抢用户。

就说岚图追光L。

一辆行政级轿跑,拿着大哥级别的车身比例出场,典型的“有里有面”。

可真碾压别家那点车长、轴距?

5088mm长度,说实话,搁前几年那妥妥得挂成BOSS座驾。

空间表现吗?妥妥的大沙发。

3.8秒破百的加速,更像是在告诉那些几十万还想体会超跑推背的小伙伴,国产也能卷到你尖叫。

看得出,岚图是铆着一股“让豪车标准下沉再下沉”的狠劲儿。

核心技术那一块,109kWh电池、800V快充、连SUPERCAR都得抬头。

10分钟充230公里续航,这谁听了不心动?

至于大家经常吐槽的“电车焦虑”,在追光L这儿基本就是个伪命题。

一边行政大佬风光出场,一边享受高性能低焦虑,这梦里体验突然变成现实。

事实上,每次看自主品牌在底层技术上卷出花,我这老汽车人心里多少有点骄傲,咱们终于不只是追着老外跑。

说完岚图,绕不开小米今年最炸场的YU7。

是的,就是那个横空出世,硬生生逼得一众燃油老炮坐立难安的家伙。

上市18小时,24万份订单,这种声量多多少少透着点“新物种”降临的戏剧性。

数据?车身4999mm、轴距3000mm,大空间不是吹的。

对那些孩子要坐后排、老婆要大后备箱的家庭用户来说,生活空间从A4纸扩展成海报级别。

但真让人“觉醒”的地方,其实是满满的智能化堆料:Thor芯片、激光雷达、全系HUD。

什么1000万Clips的辅助驾驶、天际屏全景显示,说白了,小米是在把科技玩到人机融合的边界。

双电机690马力、835公里续航,三秒多破百,这些两年前只能出现在超级跑车配置单上的东西,现在贴了小米的标签,就成了全民可及的新日常。

成都车展亮相五款新车,智能化升级,越野性能加强-有驾

感慨吗?超车速度堪比互联网换代,传统厂的老把式都得瞠目结舌。

至于烈马新能源,直接把“硬派”俩字贴在了电动标签上。

在越野圈子,谁不想一次穿越到头,半路上断电靠朋友拉?

可别说,这次福特烈马给了两把锁。

成都车展亮相五款新车,智能化升级,越野性能加强-有驾

增程版直接给你1220公里总续航,纯电模式也能扛200多公里——城市新一代代步神器+无人区的续航卫士。

经典的越野元素都保留着,挂备胎的造型一出场就自带“硬核”滤镜。

再加什么激光雷达、发光LOGO,本来就是野性和科技的混搭风。

用户群体从喜欢耍野到玩科技,覆盖得服服帖帖。

而且想想看,传统燃油越野党要转型,最担心啥?

肯定是怕电子化带来的不靠谱感。

可现在这个配置,既保留了玩越野的魂,也贴合新势力对新能源的执念。

畅行无阻这事儿,终于变得靠谱了。

再来看看极氪9X,MPV和SUV的界限被抹得差不多了。

什么三排六座、3169轴距、二排零重力座椅,这摆明了是为全家出行定制的“头等舱”。

但不同于那些纯粹追求舒适感的MPV,极氪9X自带一股全路况的野心。

智能方案更是放肆地往高端靠拢,双Thor芯片、5颗激光雷达。

光是算力就够一打对手倒在起跑线上,900V平台也显出吉利对混动这套技术的深厚积累。

而写实一点说,高端家庭场景里,既要家人安稳舒适,还得照顾男人们说走就走的中二心情。

SUV底盘装上MPV的灵魂,极氪这次还真是把“舒适”二字卷出新高度。

成都车展亮相五款新车,智能化升级,越野性能加强-有驾

定价合理的话,估计不少理想L9的准车主恐怕要分神。

说到最后,当然少不了今年搅局25万元级越野市场的黑马——方程豹钛7。

比亚迪旗下,名字一听就知道想玩差异化。

竞品如坦克300、甚至合资圈的老炮,准确说,没人愿意看到钛7的出现。

为啥?

接近角24度,离去角25度,本来以前定价30多万你才好意思跟“通过性”谈恋爱,现在降到二十几万。

再加180km的纯电续航,1.5T插混,照顾城市精致通勤和户外长途需求。

内饰有意走高端质感,有意和传统越野那套"铁血粗野"撇清界限,直接内卷到你怀疑人生。

要真这价格区间,钛7势必会成为最有压迫感的选手之一。

可能就等着坦克300掉队了。

说实在的,看了这五款新车,谁还敢说中国市场只是国外车企的“大号试车场”?

感觉这一波全是打破认知的选手。

岚图追光L硬刚传统豪华,逼得一票洋品牌开始琢磨人生。

小米YU7用科技和价格双杀燃油,直接抢跑到世界前排。

福特烈马探路纯电越野极限,老越野爱好者看了恐怕要心动。

极氪9X融合SUV和MPV,家庭用车场景突然多了选项。

方程豹钛7看似质朴,实则刀刀精准,谁说20多万不能进越野圈核心?

这年头,买车早不是当年那个简单的“家用/商用/代步”二选一。

车企全都盯着场景细分,使劲让你在一堆高能产品里挑花眼。

话说,长年混迹汽车圈,见证了不少技术换代。

从当年追着外资屁股追新平台,到今天智能驾驶、高压快充咱们自家拿得出手。

路上那句“现在的电车都差不多”已经过时。

新款车型各有绝活,再也不是“猫猫狗狗都长一样”。

而且品牌更在意“你是谁需要什么”,不是千人一面的流水线推销。

说是行业质变毫不为过。

传统标准正在被不断打破,新一轮洗牌提前开启。

但问题也隐隐冒头,这技术热潮下,每家说得天花乱坠,咱能不能看穿数据外衣?

什么高压快充、智能驾驶、四驱多少马力,都看起来跟科幻小说似的。

可实际体验才是硬道理。

有的Chip牛是牛,但现实路况下,有多少人真能用到极限?

辅助驾驶系统普及了,安全、易用才是第一位。

智能座舱再盛大,每天通勤就一个屏幕盯到头,真的用得上那么多功能吗?

所以逛展之前,自我需求要先想清楚:到底家用优先,还是跑长途?

成都车展亮相五款新车,智能化升级,越野性能加强-有驾

追求哪点舒适性,是数据好看还是体验真实?

别到头来被参数“洗脑”,买回家才发现是买给别人看的“炫技道具”。

适合自家的,才算最好的选项。

聊到这,不能不提今年车企们的“细分化大战”。

自动驾驶是自动驾驶,插座多是一回事,能否真联系生活才是硬道理。

谁也不想买个花瓶摆家里,三天新鲜就吃灰。

看得出来,细分需求是下半场制胜法宝。

以前都想着往爆款抄模板,现在聪明厂商小众突破。

你有硬核越野,我有全家出行MPV,他有人机一体智能座舱。

看似各自为阵,实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更猛的是平台和技术开放性,每个品牌都讲生态,都说体验随心所欲。

实际呢?

竞争变成细分世界里的“抢位赛”,谁能理解用户,都能分走一杯羹。

说白了,这届成都车展已然不是谁家灯光最亮、舞台最大那么简单了。

真正拉仇恨、造话题的,是谁能扬长避短、真正用产品插进用户的“生活肌理”。

电动车的未来确实迎来大分水岭。

多强的参数,终究得回归满满的人情味。

用户感情,才是所有彻底细分的产品共振点。

最后,逛车展一句忠告:

别被噱头晃了眼,冷静思考自己适合啥。

是偶尔穿无人区,还是每天早晚高峰堵车刷剧?

别让数据决定行为,让体验指导选择。

参数虽美,体验才真。

至于网上那些场面话、华丽辞藻,各家都说好,关键咱自己买了能不能爽。

别忘了,车是跟你朝夕相处的旅伴,合拍比牛X更重要。

各位看官,今年这五款新车哪款最撩你胃口?你心里的NO.1是谁?留言咱一起唠唠,看看今年谁才是真正“技术流量大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