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谢幕,留下的谈资,啧,够嚼一阵的。特别是那几位“重量级选手”——领克900、理想L9、魏牌蓝山,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六座SUV这块肥肉。这事儿,细品有门道,现如今,大伙都这么“好大喜功”了?
说白了吧,一方面,二胎、三胎政策一松绑,家里的“吞金兽”多了,对肚量的需求那是杠杠的。六座车,恰好拿捏住这个“将将够”的尺度。一家老小出趟门,人叠人,那滋味可不好受。
另方面,里子有了,面儿上也不能跌份儿。瞅瞅现在,车早就不是单纯的跑腿工具,某种程度上,它成了行走的“名片”。车越大,好像越能撑起一部分人那颗渴望被认可的心。
可事情啊,恐怕没那么简单。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家庭刚需”和“消费升级”挂在嘴边时,是不是忽略了“心慌”这个隐形玩家?
琢磨琢磨,这年头,内卷像牛皮糖,甩都甩不掉。从鸡娃到996,甚至连生活方式,都被赶着往前跑。买车这事儿,也逃不出这套路。邻居换了更大的座驾,自己也得咬牙跟上,不然就觉得自己矮人一截。
车企那帮人精,早就把消费者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在“大”上做还不够,还得加点“智能”、“奢华”这些佐料。领克900那两颗8295芯片,理想L9的全电动按摩椅,魏牌蓝山的双联屏HUD,哪个不是奔着掏空你的钱包去的?
说到这儿,就得拎出领克900溜溜。这次它可是卯足了劲儿,不仅块头够唬人,智能化装备也恨不得把仓库都搬空。说真的,光瞄一眼那块30寸的6K联屏,就足够让人心痒痒了。二排座椅还能180度旋转,简直是移动的“葛优瘫”专座。
可反过来想想,这些玩意儿,真就那么不可或缺吗?我们真需要一台能和你唠嗑的汽车吗?又或者,真需要一个能让你彻底放飞自我的后排?这些“聪明”和“阔绰”,到底是提升了咱们的幸福感,还是徒增了莫名的焦躁?
再瞅瞅那价格,这几款车,随随便便就奔着三四十万去了,甚至更高。对于寻常百姓家,这可不是能随便挥霍的数目。为了那点空间和花里胡哨的配置,搭上一屁股债,图啥呢?
不如换个思路,干嘛非得买这么大的车?小车就不能满足日常所需了吗?难道非得靠这些身外之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和大众的认知相悖,实情是,不少人买了大家伙之后,利用率反而不高。平时通勤,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单枪匹马。周末郊游,也未必能塞满六个人。
单凭这个数字,就够人寻思的了。很多时候,我们买车,压根不是因为真需要,而是因为“别人有,我也不能落后”。这种暗戳戳的攀比心理,才是助推SUV市场膨胀的幕后黑手。
当然,车企的营销手段也得记一功。他们变着法儿地给我们洗脑,“更大的空间=更巴适的生活”、“更聪明的配置=更高阶的享受”。让你觉得,不整这些行头,就对不起自己。
说到底,真正的生活品质,不在于拥有多少身外之物,而在于握有多少自由。自由选择的权力,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享受生活的心情。
所以,下回你再逛车展,瞧见那些五花八门的六座SUV时,不妨先冷静一下,扪心自问:我真的需要这么大的车吗?还是说,我需要用一辆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兴许,答案并没有那么玄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