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镜全面解析:定义、原理、材料、分类与优缺点

说明

本文所涉及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均来源于公开网络及书籍,旨在为读者提供汽车后视镜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习与交流。请勿将本文内容用于商业目的,若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与作者联系。

汽车后视镜,作为车辆上的重要装置,旨在帮助驾驶员全面掌握车辆周边的视觉信息。通过它,驾驶员可以轻松观察车辆后方及侧方的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驾驶决策,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与顺畅。

汽车后视镜的原理

主要基于光的反射。对于常见的平面镜后视镜,光线照射到镜面上时,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样,当后方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向镜面,经过反射后进入驾驶员的眼睛,他们便能观察到后方物体的倒影。

此外,凸面镜也是汽车后视镜中常见的一种,其表面向外凸起,能够反射更宽广范围的光线。因此,它的视野比平面镜更广阔,让驾驶员能够观察到更大范围的侧后方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凸面镜所成的像会比实际物体小,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

汽车后视镜的构造材料多样,其中镜片是关键部件之一。常见的镜片材料包括玻璃和聚碳酸酯。玻璃镜片,以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占比超过70%,因其高清晰度、强耐磨性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而受到青睐,尤其适用于高档汽车及豪华车型,在日间和夜间都能提供清晰的视野。然而,聚碳酸酯镜片也备受瞩目,其抗冲击性强、轻便且光学性能良好,能够在各种光照条件下保持高清晰度,尽管存在易划伤和成本较高的不足。
此外,汽车后视镜的外壳同样不容忽视。ABS塑料因其高强度、优越的韧性和易加工特性而广受欢迎,经过改性后还具备出色的耐热性和耐候性,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ASA树脂,作为一种由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橡胶组成的三元聚合物,其表面硬度高、耐划伤且耐候性好,即便面临恶劣天气也能保持原有性能和外观。
🌲支架
后视镜的支架通常采用铁质材料,因其高强度和稳定性而设计,负责支撑镜片和外壳,确保后视镜在行驶中的稳固性,防止晃动或脱落。

🌲反光膜

反光膜是后视镜的关键组件,其材质直接影响反光效果。银质反光膜在国内部分后视镜中得以应用,其反光效果优异,能提供清晰影像,但成本较高,且长期使用可能氧化。铝质反光膜则因成本低、重量轻而受到青睐,但反光效果略逊于银质。国外部分后视镜则选用铬质反光膜,其耐磨、耐腐蚀性良好,反光效果亦佳,正逐渐取代银镜和铝镜。

🌲涂层

为提升后视镜的性能,一些产品会采用特殊的镜面涂层技术。例如,抗眩光涂层可有效减少反射光线,缓解驾驶者的眼部疲劳。此外,还有防水、增强耐磨性的涂层,进一步提升后视镜的实用性。

✍分类

汽车后视镜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安装位置划分,后视镜可分为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内后视镜通常安装于汽车内部前挡风玻璃处,便于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如后方车辆的行驶状态、距离等,而无需大幅度转头。外后视镜则安装在汽车车身两侧,如车门或翼子板上,主要用于观察车辆侧后方的交通状况,如车辆变道、转弯时的侧后方车辆情况。

此外,后视镜还可根据镜面形状进行分类。平面镜能真实反映后方物体的大小和距离,但视野范围相对较窄。凸面镜则因其表面向外凸出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范围,但所成的像比实际物体小,可能影响驾驶员对距离的判断。双曲率镜面则结合了平面镜和凸面镜的优点,中间部分为平面镜,靠外部分为凸面镜,既保证了真实距离感又扩大了视野范围。

🌲按调节方式分

手动调节后视镜:驾驶员通过手动扳动或转动后视镜的镜片或外壳来调整角度,操作简便,但精准度略显不足。
电动调节后视镜:车内按钮即可轻松控制后视镜镜片的上下、左右调整,既便捷又精准,且部分高端车型还配备了记忆功能。

✍优缺点

🌲优点
增强行车安全:汽车后视镜使驾驶员能全方位观察车辆后方和侧方情况。例如,变道时,驾驶员可依赖后视镜判断相邻车道车辆位置和速度,从而有效预防碰撞事故;倒车时,后视镜则能辅助驾驶员避开障碍物,确保安全倒车。
视野更广阔:凸面外后视镜提供了超越平面镜的广阔视野。平面镜视野有限,而凸面镜则能捕捉到更大范围内的物体,使驾驶员能提前觉察潜在危险,如高速路口即将汇入的车辆。
辅助驾驶操作:后视镜在驾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转弯、掉头还是其他驾驶操作,后视镜都能提供必要的路况信息,帮助驾驶员合理控制车速和转向角度,确保驾驶流畅与安全。

🌲缺点

视觉误差:虽然凸面镜能提供广阔的视野,但它会使物体成像缩小,距离感也会变得模糊。这可能导致驾驶员在变道时误判后方车辆的实际距离和速度,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盲区问题:无论是手动调节还是电动调节的后视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盲区。即使经过精心调整,车辆侧后方某些范围内的物体仍可能无法被察觉。这些盲区可能隐藏着靠近的车辆或行人,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

环境影响:在暴雨、大雪、浓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后视镜表面可能被雨水、雪花覆盖或起雾,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即使配备有加热、防雾功能的后视镜,在极端情况下其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成本考量

汽车后视镜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材料成本是关键。镜片材料方面,若采用高品质的光学玻璃,如因玻璃纯度或镀膜工艺不同,其价格会有所差异。镀膜镜片在反射率和防眩光功能上更出色,但相应地也会增加成本。若选择聚碳酸酯镜片,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材料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同样会影响最终的成本。

再来看外壳材料,如ABS塑料或ASA树脂,其成本会受到原材料价格和加工工艺的影响。高品质的ASA树脂外壳,在耐候性和抗划伤性方面表现卓越,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此外,支架材料通常为金属,例如铁,其成本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化。同时,支架的加工精度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高精度的加工工艺能确保支架的稳固性和耐用性,但无疑会增加成本。

🌲制造加工成本

在将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后视镜成品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工艺,如注塑成型、切割和打磨等。这些工艺都需要消耗能源、人力和设备资源。例如,高精度的注塑设备能够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外壳,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此外,组装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将镜片、外壳、支架等部件组装在一起所需的人工操作和场地资源。

🌲研发成本

为了设计出符合汽车整体风格和功能要求的后视镜,汽车制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设计成本。这涵盖了使用专业设计软件、聘请设计师以及进行相关测试的费用。同时,在后视镜投入生产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如视野测试、耐久性测试和抗冲击测试等,这些测试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其他成本

除了上述提到的制造加工成本和研发成本外,后视镜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成本。例如,运输成本会受到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的影响;而包装成本则与保护后视镜的包装材料的质量和设计有关。这些成本因素都需要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进行综合考虑。

✍供应商

在汽车后视镜领域,存在多家优质供应商。传统后视镜供应商方面,上海干巷车镜实业有限公司以其“蝴蝶牌”商标脱颖而出,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多家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服务。其产品质量上乘,已通过多项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具备自主设计和同步开发能力。麦格纳汽车镜像(上海)有限公司也是行业佼佼者,其产品广泛供应给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各大主机厂。此外,镜泰(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智能调光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等领域技术领先,其客户包括特斯拉、福特、通用等知名车企。

在电子后视镜领域,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疆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均占据一席之地。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媒体后视镜、cms等产品,并与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车企合作。合肥疆程技术有限公司则专注于汽车抬头显示设备、电子外后视镜等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其客户涵盖北汽、广汽、一汽等众多车企。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以车载智能互联系统、智能后视镜等为主营产品,与大众、雪铁龙等车企保持合作关系。

✍发展趋势

汽车后视镜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与多功能化

  • 驾驶辅助功能整合:后视镜将融合更多前沿的驾驶辅助技术,例如智能识别道路标线、障碍物探测、车距警告等。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能实时监测后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从而在潜在碰撞风险出现时及时警示驾驶员。
    • 信息展示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反射成像功能,后视镜还将能够展示导航指令、车辆状态详情、天气状况等多元化信息。在高端车型中,后视镜已能与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相连通,为驾驶员提供全面的行车信息支持。

🌲电动化与自动化

  • 自动调节功能升级:电动后视镜的操控将更加精准且便捷,配备自动折叠、自动调光等特性。在光线条件变化时,自动调光后视镜能自动调整反射率,有效减少眩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干扰。
    • 与自动驾驶技术协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后视镜有望成为车辆感知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传感器共同工作,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数据。

🌲高清化与可视化

  • 高清成像技术运用:采用高分辨率摄像头和显示屏,提升后视镜的成像清晰度,确保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为驾驶员提供高质量的后视图像。
    360度全景影像系统逐渐普及:当前,部分高端汽车已率先配备了360度全景影像系统。展望未来,这一技术有望与后视镜更深层次地融合,借助多个摄像头的协同捕捉,实现车辆四周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测与呈现。

🌲轻量化与小型化

新材料的应用:研发采用如碳纤维、镁合金等轻质且高强度的材料,以减轻后视镜的重量,进而降低整车能耗和碳排放。
设计优化:通过改进后视镜的结构和外形,减小其尺寸和空气阻力,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平稳性。

🌲电子化与数字化

电子后视镜的崛起:电子后视镜借助摄像头和显示屏替代传统光学镜片,其视野更宽广、可调性更强、抗干扰能力更优,正逐渐在商用车及部分乘用车上得到应用。
车联网功能的拓展:实现后视镜与其他车辆电子系统及外部网络的互联,如与手机APP相连结,使驾驶员能远程查看后视镜实时画面或调整其设置。

🌲个性化与定制化

外观设计的个性化:消费者可依据个人喜好和车辆整体风格,选择不同形状、色彩和材质的后视镜外壳,以突显车辆独特性。
功能配置的定制化:汽车制造商和后视镜供应商将提供更多可定制功能,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