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轨的商业化运营
比亚迪“云轨”的商业化运营已在银川市展开,且已吸引众多市民体验。
云轨与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同属跨座式单轨系统,尽管在技术层面和国产化率上有所差异。随着云轨的商业化运营在银川市的展开,比亚迪的另一款交通工具——“云巴”也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尽管目前尚未能一睹其真容。
▲ 云巴的亮相与技术考察
本月早些时候,中铁一院副总工程师李团社带领技术团队前往深圳比亚迪总部进行考察,并亲自体验了比亚迪的“云巴”产品。尽管从外观上看,“云巴”与它的“兄弟”——“云轨”并无显著差异,它们都穿梭于高架线路之上。然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若非如此,比亚迪又何需投入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呢?
“云巴”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在高架线路上飞驰的电动大巴。与“云轨”所采用的轨旁供电方式不同,“云巴”全程依赖电池供电,类似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新能源公交车。此外,“云巴”还配备了铁电池,但这种电池仅在轨旁供电出现故障时作为应急之用,平时并不启用。
目前关于“云巴”所搭载电池的具体类型尚未公布,但个人推测,其可能仍会采用与“云轨”相似的铁电池。比亚迪在其新能源汽车产品线中,确实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电池选择,然而铁电池以其卓越的可靠性脱颖而出。铁电池以其高安全性、不燃烧不爆炸的特性、长循环寿命、大电容量以及快速充电能力等特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云巴”采用了独特的到站充电设计,即在每个高架线路站台都配备了充电装置。每当“云巴”到站,乘客上下车的同时,车辆便可进行快速充电,从而确保了后续行驶的动力需求。这种充电方式无疑大大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
▲ 运输能力与应用差异
“云巴”与“云轨”不仅在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以及具备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相似,还在运输能力上有所不同。虽然两者在某些方面有所交集,但它们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关系。具体来说,“云轨”被归类为中量运输系统,而“云巴”则更适合作为机场摆渡车或景区观光车使用,其运输能力相对较小,并不适合用于大、中量的运输线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