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龙头企业又玩新招!百亿底盘落袋,汽车被带出全新玩法

汽车龙头企业又玩新招!百亿底盘落袋,汽车被带出全新玩法

宁德时代又放了个大招,这回不是电池,是专门为造车搞出的“磐石底盘”,还给它单独孵化了家叫时代智能的新公司。 刚融资就吸进去了二十多亿,估值直接冲上了百亿级别,这在行业里妥妥算是新的“独角兽”选手。 最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不碰电池业务,全身心扑在做汽车底盘上,还起了个挺硬气的名字——磐石。

说到底,这东西跟咱小时候玩的四驱车滑板差不多,上面外壳随便换,但核心零件都集成到底下那块板子里。 想开发新车型?不用再从头到尾折腾一遍,只需要把自己喜欢的外观、内饰、中控这些装上去就行。 等于现在买菜不用洗、不用切,直接现成预制菜端锅里就能开火——省事儿。

这个所谓的滑板式底盘,把所有关键部件都打包好了:自家的麒麟电池、华为提供的动力系统和刹车模块,一体整合得明明白白,还留着接口兼容各种车型大小,有点像拼乐高积木,不挑客户基础配置,都能往上一扣。 对车企来说,一个字:快! 以前研发一款新车动辄三年,现在最快一年出头就能推出来,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还多。

钱也真省下来不少,据说采购成本下降5%,更狠的是整体开发费用居然节约六七成左右,对于预算紧张的小厂商简直就是救命稻草一样存在。 难怪有人调侃,说这是宁德时代给整个造车圈备好的大礼包,“只要会换壳子,你家也能立刻变身新能源品牌”。

最近这一轮融资阵仗很大,从博裕投资到国泰君安,再到北汽、上海科创这样的产业资本,还有一些政府系资金扎堆进场,就连阿维塔的新项目,也已经开始等着搭载这套底盘量产上市了。 剩下的钱还准备投向下一代技术升级,看样子是不打算当一次性生意干,要一直卷下去。

表面看起来风光,其实背后算盘打得精细。
宁德时代之所以跨界弄这个,就是想把自己的电池牢牢捆在更多主机厂身上,多卖一点配套服务赚双份利润。
毕竟,在纯电动车领域,“谁掌握核心部件谁的话语权足”,而真正影响车辆性能体验和安全性的,无非还是那块重重的大电池怎么塞进去以及跟其他系统如何协同工作。

现在好办,把“动力+控制”一起打包卖出去,对方用了你的平台,自然也离不开你的主力产品。
负责操刀的人叫杨汉兵,以前混过全球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高管背景,新能源传动专业户,对这里面的弯道拐角烂熟于心。
江西宜春那边刚建完生产基地,占地1200亩,一年产30万套标准化底盘已经拉满马力运转,为后续订单兜住护航。

但并不是所有厂家都愿意照单全收,用归用,各种小九九藏着掖着没少见。
最大的问题其实早被业内人戳破,那就是大家怕沦为无脑“代工”。
如果连驾驶辅助交给华为们搞掉,现在再把最重要的“小脑”部分(指底盘)让别人掌控,到最后除了贴牌、组装和销售还有啥本事?

消费者问一句:“你家这台是不是根本没有自主研发?”厂商脸色多少都会发红吧,更别提将来毛利空间会不会被挤压殆尽;美国有些初创公司靠滑板概念炒热市场,当时福特都曾站台合作,但八个月不到合作黄了,人家理由特别简单:“我们老字号什么没见过?自己造比你强。” 国内那些蔚来、小鹏这种玩家,本来也都有自研能力,对这种通用方案兴趣有限;他们觉得花那么多钱买标准货,不如继续磨炼自身技术壁垒更划算。

汽车龙头企业又玩新招!百亿底盘落袋,汽车被带出全新玩法-有驾

有些工程师吐槽,即使底盘速度提升明显,可实际拖慢项目上线步伐的一般都是设计层面的琐碎,比如内饰风格调整或者中控软件适配等等,并不是每一家都会为了抢几个月时间选择牺牲定制自由度与品牌标签感受。 对于追求极致体验或讲究身份象征的新势力而言,这笔账怎么算都有点纠结。

不过市场总归分层,有人犹豫自然有人兴奋,大规模推广恐怕暂时悬着,不过特殊场景倒是真可能率先爆发需求,例如自动驾驶出租(Robotaxi)、城市物流配送专用小型卡客等路线,就非常适合高度标准化的平台模式,大批量复制维护方便又经济实惠; 无人驾驶要求稳定可靠,又懒得重复优化一遍结构参数,那直接拿成熟平台改两下正好顺路,而且百度早已参与其中,两边团队联合推进Robotaxi相关项目,说不准哪天网约来的无人出租,用上的就是这一副骨架;

汽车龙头企业又玩新招!百亿底盘落袋,汽车被带出全新玩法-有驾

海外也是野心所在,小型欧洲品牌比如菲亚特、西雅特这样实力一般、自研乏力却渴望入局新能源浪潮的小企业,将现成解决方案搬过去,可以跳过许多复杂试错环节; 按计划2026年前后进入欧洲市场,如果谈妥几家标杆案例,很容易迅速打开知名度,也未必只是空喊口号;

汽车龙头企业又玩新招!百亿底盘落袋,汽车被带出全新玩法-有驾

目前已知名单除了阿维塔以外,还有北汽、江淮,包括哈啰出行与T3出行这些互联网网约运营者,以及百度自动驾驶实验队伍,每一个都是潜在增量用户群; 虽然距离形成全面覆盖尚需时日,但随着迭代加快,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依赖模块化供应链,好处坏处各自显眼——效率确实起来了,但是自主创新风险始终绕不开;

回头看整个故事线,其实套路很清楚:传统巨头找机会拓宽赛道,把赚钱路径铺平铺广,让上下游深度绑定同时还能保持主动权, 但对制造业来说,没有绝对安全区,总有人敢赌未来,也总有人死守技术壁垒,两派观点永远此消彼长;

以后要是在4S店遇到销售员推荐某款搭载磐石底盘的新车型,不奇怪,它真的逐渐融进消费生活; 至于最终赢家是谁,还真不好猜,每一步变化,都可能引发一次新的洗牌游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