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自研技术的全面突破,成功构建了能源生态的全产业链布局。
2023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持续不断,揭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新能源领域,广汽埃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品牌脱颖而出,引领市场潮流,而众多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则紧随其后,展开激烈追赶。
广汽埃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成长速度令人瞩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埃安销量同比猛增126%,达到27.1万辆。今年3月以后,其月销量更是突破4万辆大关,1-11月的累计销量更是高达43万辆,远超去年全年。这一系列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广汽埃安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
近日,广汽埃安旗下的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顺利竣工,标志着广汽埃安成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实现电池全栈自研自产的主机厂之一。这一重要突破不仅补齐了广汽埃安在电池自研方面的短板,更使其与比亚迪、特斯拉一同跻身汽车圈在全产业链均有布局的领先车企行列。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其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40%以上,甚至高达60%。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公开表达对电池成本高昂的担忧,直言主机厂仿佛成为了电池厂商的打工仔。此外,“电池荒”问题也困扰着众多车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高端动力电池电芯产能显得捉襟见肘。在某些时期,车企采购人员不得不驻守在电池供应商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抢货”局面。据美国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动力电池供应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间出现短缺,而到2026年至2030年间,“电池荒”现象可能进一步恶化。
如果能做到在电池环节自给自足,车企将能够显著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并确保稳定可靠的电池供应,从而避免因电池缺货而影响整车生产进度。同时,自主掌控电池设计与制造能更好地与整车相匹配,提升车辆空间利用率,进而大幅增强产品竞争力。因此,许多车企纷纷将业务拓展至电池领域,以保障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例如,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已实现了动力电池的全栈自研。特斯拉与松下自2014年7月开始合作生产锂电池,并在内华达州投资62亿美元建造超级工厂。而广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研究则更早起步,早在2011年就已开始研发和量产搭载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技术。广汽埃安在2017年启动了动力电池电芯的自主研发和试验线建设,并陆续发布了多项先进电池技术。
随着技术积累的成熟,广汽埃安于2022年注册成立了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投资109亿元。同年12月,工厂动工开建,预计在2023年12月正式竣工。因湃电池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电池材料研发及相关技术服务等,具备自研自产产业化能力及自主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能力。据悉,其智能生态工厂首期产能可达6GWh,后期将进一步扩展至36GWh,以满足60万辆汽车的销售需求。
弹匣电池,作为广汽埃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旨在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它涵盖了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全方位安全技术。自2021年3月正式发布并成功通过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后,弹匣电池技术不断进化,今年3月已升级至2.0阶段。而在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于12月12日竣工之际,官方更是发布了弹匣电池2.0的新成果——P58微晶超能电池。这款电池不仅安全性能卓越,更拥有出色的性能和长寿命,其电芯针刺试验甚至能做到无烟、无火。
这次弹匣电池的升级,究竟是如何做到针刺连烟都不冒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技术支撑?
官方信息揭秘,P58微晶超能电芯在电芯安全上大有讲究。它依托于高稳定的磷酸铁锂正极化学体系,辅以纳米陶瓷与耐高温聚合物复合涂覆的隔膜,以及高安全电解液等技术,确保在针刺过程中电芯能够做到无烟、无火,温升控制在1℃以内,几乎无任何变化。同时,它还具备出色的耐压能力,能在高强度挤压下保持不失效,其耐压能力超越1200kN,变形量耐受能力高达45%,远超国标要求。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弹匣电池2.0技术,整包电池在枪击和针刺试验中都能做到不起火、不冒烟。可以说,弹匣电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重塑了电池安全的新标准。
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P58微晶超能电芯经过精心设计,包括方型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优化措施,使得内部体积利用率超过90%。这一设计不仅让整车续航里程突破700km,更实现了比许多三元锂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其质量能量密度能达到195Wh/Kg,体积能量密度更是高达450Wh/L,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5%以上。此外,广汽埃安还通过采用12μm铝箔、4.5μm铜箔以及0.3mm超薄壳体等轻量化设计,进一步优化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基于上述领先技术,P58微晶超能电芯不仅能让整车续航里程超越700km,更配备了3C快充功能,实现仅需10分钟充电,即可续航250km的快速补能。这一创新技术显著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和补能困扰。
广汽埃安还针对电池安全进行了重大改进,通过引入新型高安全添加剂,开发出新型高安全电解液。在高温环境下,该电解液能在正负极界面自聚合形成隔离层,显著提升电芯的热稳定性,将热失控起始温度提高了30℃,并降低了超过30%的热失控总产热量。
此外,弹匣电池2.0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延长。得益于多阶梯成膜和低耗锂负极等尖端技术,P58微晶超能电芯在常温下的快充循环寿命超过了4000周,而在高温环境下也能达到3300周以上。这意味着整车理论行驶里程可超过150万公里,相较于行业主流水平提升了25%以上。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这样的续航里程已经远远超出日常使用需求。
随着新一代P58微晶超能电芯的顺利投产,广汽埃安将能够为其昊铂与埃安两大品牌车型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其整体销量的增长。这一技术的实现不仅为广汽埃安带来了市场上的优势,更标志着该公司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自主掌控,即所谓的“电池自由”。这不仅确保了其货源的稳定供应,还能更精细地匹配不同车型的需求。广汽埃安凭借这一核心技术,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将更加稳固。展望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能的逐步稳定,弹匣电池有望向更多车企供货,走上了类似比亚迪电池的发展道路。
量产搭载65万辆车,零自燃背后的秘密
技术研发的完成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成功落地。在电池的制造过程中,辊压、切叠、焊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核心性能。因此,在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的立项阶段,我们就将先进的制程工艺开发与产品开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了实现P58微晶超能电芯的大规模、高品质生产,我们开发了包括超薄箔材、超高稳定性、超高压实极片智造技术在内的三大工艺制造群。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大数据和AI等先进技术,以提升整体控制精度,并树立了电池工厂的五大标杆,从而重新定义了TWh时代锂电智造的新标准。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致力于成为全球首个极致工艺安全标杆工厂,通过建立制程安全控制标准来防止电芯热失控,确保工艺的一致性。我们强化极限检证,做到极片“零”异物、“零”毛刺,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广汽埃安旗下所有产品均搭载弹匣电池,已成功量产超65万辆汽车,且无一例自燃事故,这背后正是我们严格的安全控制标准在发挥作用。为了达到航空级的质量要求,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精心打造了先进的智能化产线,并配备了超高水平的工艺设计,确保了超高精度的检验,从而成为全球首个航空级质量标杆工厂。
此外,广汽埃安还从埃安APP上收集了车主信息,形成了一份《近百万车主口碑报告》。报告显示,“品质最好”、“最安全”和“最保值”成为用户口碑中的热门词汇,充分证明了广汽埃安在生产制造环节所制定的标准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是全球首个超高效柔性标杆工厂。它拥有电芯秒级生产节拍(<2s/支)和全球最高的6GWh单线产能,能够轻松实现全系列产品混线生产、电芯小时级换型以及PACK无缝换型。其产能切换损失降低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极致效率和超高柔性的完美融合。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同样表现出色。它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通过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和数智决策等技术手段,设置了超过1.5万个数据监控点,实现了研、产、供、销全业务领域数据的拉通和覆盖。这不仅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研发迭代速度,还减少了生产浪费和工厂综合能耗,为数字原生智造工厂的典范。
衡量一款电动车是否真正绿色环保,必须审视其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动力电池的生产环节。在这方面,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通过充分利用绿色电力、节能减排以及废料再生利用等三大策略,成功树立了全球低碳环保的标杆。该工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2.5万吨,这一成就相当于种植了超过252万棵树。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彰显了广汽埃安对于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更体现了其在生产源头就致力于实现绿色转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实现智造零缺陷、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大幅降低库存率,达到了更高的效益和成本优化目标。
未来的竞争,远不止于整车产品。在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落成之前,广汽埃安已在能源生态产业链上进行了深远的布局。这包括成立能源科技公司,构建完善的充、换、储能源补给网络以及电池循环利用体系。紧接着,电驱科技公司的设立,更是标志着广汽埃安在电动车核心部件上的自研自产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广汽埃安也积极向上游延伸,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讨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多个层面的合作。
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的顺利竣工,广汽埃安已成功打通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成就不仅使广汽埃安转型为一家真正的能源公司,更让其跻身全球少数几家实现电池全栈自研自产的主机厂之列。
观察其他新能源领军车企的商业布局,不难发现他们并非简单的汽车制造商,而是在能源生态领域均有着全面的产业链布局。那么,为何这些头部车企都热衷于成为能源公司呢?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指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将主要聚焦于能源生态。尽管目前电动车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但补能便利性的差异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此,提前布局能源生态是对新能源赛道竞争趋势的明智之举,旨在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广汽埃安未来将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其能源生态版图。该工厂不仅将推动“电+电池”战略的深入实施,还将围绕光储充换能源补给网络、能源网自动驾驶、电池梯级利用及电池银行等创新业务,打造出更加完善的能源生态体系,从而开辟出新的效益增长点。
广汽埃安的转型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全方位的实力,这一发展潜力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就在去年,该公司成功完成了182.94亿元的A轮融资,吸引了包括人保资本、国调基金和深创投在内的53名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高达1032.39亿元,成为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中的佼佼者。此外,广汽埃安的IPO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最快将在2024年顺利实现。
随着2023年的结束,2024年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广汽埃安在补齐能源生态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后,无疑将成为这一领域内强有力的竞争者。在技术飞速进步、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即将拉开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