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儿最近传得挺响:德国汽车行业裁员5.15万!你可能会问,这不德国么?不是都挺富裕的吗?怎么汽车行业说不干就不干了?是不是他们上班太舒服了,不想干了?其实你要是还这么理解,那真得好好琢磨琢磨现在世界怎么运转的了。
为啥要裁员?其实最简单的看,就是车不好卖了,企业撑不下去了。要是你是汽车厂的高管,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卖车的钱还一年比一年少,难道让老板从口袋里取钱发工资?欧美老牌工业强国,德国算是头一份,能被这样逼到墙角,肯定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咱们不能光听个数,得扒一扒背后的门道。
德国以做车牛逼著称,奔驰、大众、保时捷、奥迪,能甩世界一大半品牌一条街。可是这几年,他们越来越发现中国车企“杀疯了”。你说过去咱们买德国车,那是高端、品质、脸面,现在你让我挑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样样有,电车还比他们嗨,价格还便宜,服务更贴心——请问,我干嘛不买中国车?
再问一句:中国车为什么干得过德国车?搞出来一个大趋势叫新能源,电车替代油车本来就是技术升级必然的事儿,德国人一开始瞧不上电动车,觉得小孩把戏,中国那边却卷得飞起——电池啊、芯片啊、智能化啊,德国人都是跟在后面学。最要命的是,中国制造是真便宜,大规模生产往外推,德国厂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一下,德国汽车厂子厂子吃不消了,保时捷电池工厂都撑不住这么高的成本。你想,本来卖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油车,现在消费者都开始排队要电车,电池技术没法跟中国比,车价还比较贵,销量一掉,利润一缩水,裁员就是顺理成章。你站在老板角度想想,还能不裁吗?德国不是没钱,是这钱再烧下去,整个行业就“脱裤子放屁了”。
还有个事儿,德国卖车可不仅仅靠本国啊,很多要卖到美国、中国这些大市场去。偏偏过去几年国际局势动荡,特朗普“加关税”,直接让德国车价在美国高了快一圈,谁还愿意买美国卖的德国车?中国市场上又被国产品牌挤压得不行。你别说德国车企了,其他机械制造、金属生产这些行业一年也减了不少人,连化工和制药都咬牙硬撑。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过,全球化的好日子过去了?咱们之前总觉得发达国家、穷国家是固定的,但现在连德国也保不住铁饭碗。你不创新,不下狠心转型,就等着被“造车新势力”干趴下。其实中国一路狂飙,就是抓住了技术变革的窗口,是不是“野蛮生长”?也不知道,但确实这些年卷出了成果。德国汽车企业本来靠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老本,现在发现“卷不过”,赶紧推什么节约成本计划,关点子公司,再裁员,捂个小钱袋过日子。
这样的转型带来的问题是什么?第一个影响,就业岗位大量流失。德国汽车从业人员净减少5万多,差不多就是打一枪,少了一个镇的人口。不仅如此,机械制造也少了1.7万个,金属生产1.2万个。这都不是小数,意味着多少家庭直接受影响。德国本来是工业强国,说白了收入高、生活好就是靠制造业撑起来的——这些产业要是挺不住,社会矛盾铁定会激化。
再往深了想,德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产业基础是不是还有竞争力?有人用“去工业化”形容德国目前的情况,其实是个挺扎眼的词。可你看官方数据,整体从2014年到现在,岗位其实是涨了一点点,只不过现在架不住风向一变,大规模失业让人开始慌了。企业节约成本大多不是裁即裁,实际上滞后——今天有节约,明后年可能还要裁。
年轻人看着头疼,尤其是学工程的。你安心读了四年大学,毕业一看,全是裁员的消息——你说你发愁不发愁?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都得重新填补,过几年工程师成了“下岗工人”,转行也有点晚了。这其实给全世界都提了醒:老技术只能吃一阵,不思进取终有一天完蛋。中国那几家造车企业为啥能把德国逼成这样?两字,“创新”。
讲到这儿,有个根本问题其实一直没人说透:工业强国不是一成不变的头衔。过去,你说德国好,美国强,日本牛,背后其实是技术、市场、组织、制度、劳动力各种要素组成的。现在运行到了新周期,新能源、智能化,谁应变快谁吃肉。中国车厂不是没过坎,技术换代、价格战、市场割据,刚好让他们锻炼成钢铁直男,“节约成本、猛推新产品”,把德国厂子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此次裁员说到底,也是德国汽车业一次“大醒悟”。狠点说,德国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要科技上新,得砸钱、人力、时间和智慧,不能老靠老本。德国人不是不会创新,只是这几年节奏慢了,转化率低了。在汽车这块,也有高端用户愿意买保时捷、奔驰,但只是个别群体,不够撑起整个行业。大公司日子难,小公司就更难,上上下下全不好过。
老百姓也遭殃,本以为德国工业是最稳定的铁饭碗,结果一场裁员直接打破了这个愿景。你说就业市场冷清了,年轻人怎么办?一堆已经开始重新规划人生,不再奔着传统制造业拼命,开始找新路子。德国如果不加码再创新一把,等着产业转移、人才流失、就业困难,社会不稳定都会来。
你要问未来咋样?德国没啥捷径好走。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坐上主流,想恢复元气只靠关公司裁人没用,得拼命抢技术做赛道升级。中国车企证明,“狂卷+创新+降低成本”是一条路,德国人得放下身段,加入竞争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东山再起。要是真的继续拖沓,该转不转,那德国“去工业化”的声音可能越来越大。
最后想说,世界不是定好了谁强谁弱,谁有勇气升级谁就有饭吃。中国这波能碾压德国,也是很多人没想好的事儿。德国人裁员不是终点,可能只是工业转折点。德国要是认清形势,卷得起来,还是有可能扳回一局。但要不谦虚、不进步,等来的只能是更多岗位流失和日子难熬。
你看德国老牌工业巨头庞然大物都被创新驱动+市场压力+国际制约干懵了,其他像我们这样发展中国家更不能自满,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永远的核心。今天你是老大,明天竞争来了,一夜让你掉下来。想保饭碗,除了革新别无他法。德国汽车的裁员潮,其实是给全球敲了个警钟:掌握未来技术,紧跟消费者需求,谁掉队谁就得付出代价。谁敢于跳出舒适圈、不断升级,谁就是下一个赢家。
所以说,千万别把“铁饭碗”当永恒,只要世界还持续变化,这碗就“捧不稳”。德国汽车行业裁员这事,不是孤立事件,是一场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缩影。谁能跟上变化,谁就能笑到最后。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