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汽车动力企业,能在慕尼黑车展上“秀肌肉”,说实话,这事要搁前些年,我敢打赌没人敢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民族汽车品牌是不是能走出去、敢不敢正面硬刚国际大厂,赛力斯动力这波,是不是相当于用行动给了个响亮的回答?到底怎么才能玩得转世界舞台,这件事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得琢磨琢磨。
说到底,中国车的出海,早就不仅仅是卖个壳、组个装那么简单了。赛力斯动力这次高调亮相,是“技术力”的展示。咱们以前一聊“海外”,说实话,总觉得别人的发动机、变速箱高高在上,咱得用;现在直接把“全新一代增程技术”、“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端出来,是真正和世界顶级对话了。这背后到底靠的是什么?“研发投入、技术沉淀、市场验证”,就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哪家不当回事儿。
咱们先说说“超级增程”,这词热不热?就拿问界来说,车友圈里提增程,十有八九得夸两句。过去增程技术就是个“备胎”——电车怕没电、燃油车又嫌老土,中间搞个增程给你兜底。但赛力斯这波亮出来的新系统,主打先进架构,还搞了个“RoboREX智能控制”,意思是真能智能判断、主动参与能量调度。据说噪音压到90%以下、热效率拉到44.8%,这些参数放在台面上,不是吹牛皮。你敢往展台上一放,那欧洲专家、德日工程师可都盯着看。比咱自己夸有说服力多了。
再说他们的分布式电驱动。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四条腿分别装发动机”,以前做不到,现在电控、一体化都成熟了,直接给不同级别的车型都能用,不仅加速快,还能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乐趣。这就是中国造车这几年最可怕的地方,“技术下放”——不是豪车独享,你几十万的车甚至二三十万的车,都能用上国际顶级的玩意儿。这事要搁十年前,想都不敢想。中国企业在动力总成、驱动模式这些本事上,真的慢慢爬上来了。
但赛力斯这个案例,最让我在意的还是它背后的逻辑:“中国技术、中国原创、中国方案,能不能变成世界标准?”十年前咱们卖个纯零部件到国外,算个事,现在赛力斯动力直接和25家全球大厂一起合作,年销量电机电控产品90万台,动力总成60万台,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咱有声量、有圈子、有地位了。中国造车一开始是价格战,后来搞品质、搞颜值。现在大家在车展上“秀肌肉”,往技术专业会议上一坐,讲系统原理、讲集成方案,“软实力”才是最能服人的。
咱们别光看数字、看技术参数。我要问个问题:这些所谓的“突破”,用户到底能不能感受到?其实咱们普通人要的,本质还就那么几条:“能跑多远、能有多省、开起来响不响、操控扎不扎实。”赛力斯这套超级增程系统,落到普通车主身上,就是“油省了、电池没焦虑、车安静”。有的时候,技术越高深,人们越不关心。他只看得见结果:我这个月少加油了、这趟自驾没掉链子、冬天车里没噪音……你说那一堆四十几的热效率,谁在意啊?但事实就是,这堆数字让价格打下来、性能打上去,咱干活用上实惠,这比啥都实在。
其实赛力斯能冲到世界舞台,说到底还是得益于背后持续的研发投入。人家专利申请3900项、百余项荣誉,这堆数据里看见的是什么?是“野心”。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容易陷入短视,觉得搞个热点、跟个潮流,赚快钱就行了。赛力斯从2016年一直死磕,能沉住气把“超级增程”这条路走通,人家是瞄着前头的天花板去的。做行业的“开拓者”,你得敢赌、舍得投。没这个决心,哪能推出啥All-in-ONE、智能增程、分布式电驱动?
车展是技术人的春晚,谁家有“干货”谁就有掌声。你看这次慕尼黑的发布会,各路大咖都来了,从博世到AVL,马勒到斯特兰蒂斯,几十家全球车企齐聚一堂。咱以前在这种场合基本是被“听课”的,没多少说话权;现在能拉出个“技术沙龙”,讨论增程机、高效动力、智能电驱,甚至路标是“下一代动力技术中国方案”。这层意义,比纯卖几辆车含金量高得多。中国的智能电驱、分布式动力方案,要真正走进全世界,对行业有根本影响,舞台可不光在中国本土。
还有个很值得琢磨的点:为什么增程技术现在成了“高端车首选”?很多人觉得纯电才是“未来”,但市场实际是复杂的。让老百姓真正地实现“没有焦虑”的自由出行——冬天续航、长途补能、乡下用车——不靠补贴、不靠政策,就要靠技术创新。赛力斯也是抓到这里痛点,才敢到国际市场秀肌肉。你有本事解决全球新能源的“补能焦虑”,自然强者恒强。问界能年销几十万,是市场自发选择、消费者用钱投票的结果。
再反过来说,中国动力企业能从“配角”变“主角”,其实不是偶然。这背后是大量工程师、技术专家的辛苦积累,是一家又一家研发部门、供应商的默默付出。可能咱们偶尔看见谁在朋友圈晒交付量,其实不知有多少人在风口浪尖上拼。你说赛力斯今天一夜成名,那是许多个日夜加班做出来的。车圈的牛逼事,总是悄悄发生。
未来会发生什么?我觉得真正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动力企业的原创技术,能不能持续引领新一波全球趋势?慕尼黑车展顶多是个节点,一个开始。你看特斯拉、丰田、大众,谁不是不断自我迭代?敢把核心技术一次次更新、敢投入巨量成本换可靠品质,这才是“领头羊”应有的范儿。咱们的赛力斯、比亚迪、理想们,未来有无底气和欧洲、日本、美国同台争高低?关键还得看持续创新的能力。
这就又回到最初那句话:“中国动力,世界答案。”希望不久的将来,海外用户选动力系统,能像选奔驰宝马那样放心摘下中国品牌,信心满满。不靠卷价格,不靠跟风炒冷饭,而是靠真本事、硬实力。总之,中国车“出海”,终点就是靠“技术安身立命”。谁能让用户得到最好,谁就能笑到最后。赛力斯敢在慕尼黑亮剑,这一剑,值得所有造车人的掌声。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