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不能再是比亚迪的解药

销量,不能再是比亚迪的解药-有驾
图片

出品 / 汽骋

作者 / 陈枫

在6个月的时间里,营收3712.8亿,同比增长23.3%;股东净利润155.1亿,同比增长13.8%;汽车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

国内汽车行业里,这样的成绩无论放在谁家,都是可望而不可得。但唯独放在行业一哥——比亚迪头上,它没那么开心。甚至对这家企业来说,这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样的增速其实不符合比亚迪的预期。拿最直接的汽车销量来说:2024年比亚迪全球汽车销量达427.2万辆,同比增幅41.3%。但在今年前6个月里,比亚迪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了。

比亚迪的压力还体现在盈利能力上。今年二季度“价格战”再起,比亚迪的很多车也波及其中。这可能对净利润造成了影响,致使比亚迪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环比都有下滑。这对一家在增长期的企业来说,十分难堪。

客观来说,谁也无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现在不能搞“价格战”、身后吉利、奇瑞虎视眈眈。比亚迪一边要冲销量,一边又怕碰线,这场“戴着镣铐跳舞”的仗,到底该怎么打?

降不降价,都不太行

还记得比亚迪5月那波“疯狂补贴”吗?

当时海洋网、王朝网十多款车型前后脚推出“限时补贴”,单车最高优惠5万块。没买车的准车主直呼过瘾、老车主直喊背刺。当然这在这几年很常见,不需要大惊小怪。

不过有同行不乐意了。一边是中汽协极其罕见地不点名严厉批评“某头部车企自5月23日大肆降价”,另一边是友商高管怒骂比亚迪“内卷”。

销量,不能再是比亚迪的解药-有驾
图片

但批评归批评、骂归骂,同行的路数也都大差不差。比亚迪不是同期唯一降价的车企,比比亚迪降价狠的也不在少数。当然有些同行的降价方式比较委婉,比如推出新车、定价比同级车型低好几万块,或者换代的时候降价···这样起码观感好一些。

或许是因为二季度的大降价,比亚迪二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都有下滑。今年二季度比亚迪营收2009.2亿元,去年同期1761.8亿元;但净利润只有63.6亿元,今年一季度是91.6亿元,去年二季度是90.6亿元。

最后,主管部门下场叫停了这波“价格战”。

在6月、7月的时候,比亚迪在终端收回了大部分优惠,汉L等车型甚至一度没有一点优惠。当然,7月开始比亚迪汽车销量罕见、却不意外地下滑了,从6月的38.3万辆降到了34.4万辆。

月销下滑、利润下跌,打了四五年顺风局的行业一哥也遇到麻烦了。

在海外,再造比亚迪

其实比亚迪上半年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海外市场的表现。

比亚迪在海外,用一句势不可当毫不为过。上半年比亚迪在海外卖了46.4万辆车,同比增幅超过100%,比去年全年还多。要知道,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已经涨得飞快,全年销量41.7万辆,同比增速71.8%。

比亚迪乘用车出口不到3年时间,同期销量已逼近奇瑞集团(55.0万辆)和上汽集团(49.4万辆)这两个中国出海车企老大哥。在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西班牙等地,比亚迪的销量节节攀升,常常登上当地销量榜单前三位。

销量,不能再是比亚迪的解药-有驾
图片

当然海外市场没那么好做,这涉及好几个方面:一是地缘保护,比如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和准入政策、被认定为倾销的风险、当地产业和就业威胁等等;二是海外市场的环保和碳排放要求,或者投资建设条件等;三还有运营成本。

当然,企业自身的建设发展能力和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上半年比亚迪巴西工厂遭遇的劳工舆论风波。

顺利的话,今年大概能见证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百万辆,甚至超越上汽、奇瑞。

销量不能是比亚迪的解药

出海是个契机,但很难成基本盘。比亚迪还是需要换换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追量。

比亚迪年后在国内有好几个大动作,比如推出了1000V闪充技术和超级e平台、推广全民“智驾”、自动泊车兜底等,以及腾势N9、汉L/唐L等新车。不过技术虽然很领先,但用户感知不足。

比如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兆瓦闪冲”,实测效果十分震撼。但除了新上市的汉L、唐L等旗舰车型之外,别的产品并不支持,况且能提供这么高充电功率的充电桩也屈指可数。

这样技术强、感知轻的例子还有很多,也被不少网友诟病——工程师思维并不错,但是还不够。在现下市场,用户体验和感知也很重要。

销量,不能再是比亚迪的解药-有驾
图片

回到下半年。今年比亚迪被曝全年目标500万辆,虽然官方没有承认,但按照去年的基数和增速,这个数字不失合理。按8月销量约35万辆计算(发稿时官方尚未公布),1-8月比亚迪合计销量284万辆。在剩下4个月里,比亚迪还得卖掉216万辆,平均每个月要卖54万辆才行。

其实大多人不苛求比亚迪连续多年的高增速,500万辆的目标难度也太高,差不多是全球前5大车企的水平。另外,与同行相比,比亚迪汽车销量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很多。

与其追求过高增速,不如回过头来把现有盘砸得结实一些——把更多的钱花在刀刃上,比如电池研发、超充网络建设(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3%,A股第一),而不是一味砸在促销上。这对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市的长远发展来说,其实更有利。

简而言之,比亚迪已经到了量变转为质变的节点。高质量发展,现在或许比更高的销量还重要。毕竟一开始冲得最快的选手,很少跑赢马拉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