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疯传两张新款天籁PLUS的内饰图,瞬间引爆了车友圈的热议。 这到底是官方有意泄露的烟雾弹,还是网友的凭空猜测? 一张图中控台布局简洁,中间和车门处设计了氛围灯,另一张显示平底方向盘和悬浮大屏,但整体科技感似乎不如其他新能源车的鸿蒙座舱。 这种若隐若现的曝光方式,是不是日产在试探市场反应? 大家觉得,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营销手法,到底能吸引多少潜在买家?
从外观上看,新款天籁PLUS和现款天籁简直是天壤之别。 前脸那个大尺寸“飞翼式”格栅,配上两侧各三条镀铬装饰,一眼看去就有一股新能源车的范儿。 车头悬浮立体式车标上方设计了黑色饰板和贯穿式灯带,直接和左右熏黑大灯连成一体,让整车看起来宽了不止一圈。 灯腔内部还是双透镜结构,全LED光源,这在夜间行车时的辨识度会不会更高?
车身尺寸方面,虽然官方还没正式公布,但相关人员透露车长增加到了4920毫米。 现款天籁的尺寸是4906×1850×1447毫米,轴距2825毫米,新款只是微调了长度,其他数据基本没变。 这种变化是不是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对“更长更大”的偏好? 车身造型延续了溜背轿跑风格,前低后高的姿态,加上上扬的腰线和19英寸双色刀锋轮毂,运动感直接拉满。 但有人吐槽说,这种设计会不会牺牲后排头部空间? 实际体验到底如何,还得等实车出来才能验证。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成了亮点,两侧灯组内部像能量晶体一样闪烁,中间是可点亮的“NISSAN”车标。 有趣的是,尾部标识从“ALTIMA”换回了“TEANA”,这是不是日产在向经典致敬? 尾门右下角标着“380 VC-TURBO”,明摆着告诉你这是2.0T动力。 但这种标识设计,会不会让老车主觉得陌生? 毕竟天籁在中国市场混了这么多年,突然改名字,市场接受度能有多高?
内饰方面,官方嘴上说搭载鸿蒙座舱5,但至今没发布官图,只能靠网友曝光的图片猜来猜去。 中控台布局走简约风,中间和车门加了氛围灯,平底多功能方向盘和传统挡杆倒是保留了下来。 液晶仪表和悬浮式中控大屏的配置,看起来比现款天籁科技感强点,但和那些造车新势力的鸿蒙座舱比,差距还真不小。 副仪表台有手机无线充电面板,这倒是挺实用的设计。 不过,这套内饰如果真是天籁PLUS的,那它的智能体验能达到什么水平? 会不会只是噱头大于实际?
鸿蒙座舱5的加入,让天籁PLUS成了燃油车里的异类。 华为这套系统在新能源车上已经验证过流畅度,但放到燃油车上,软硬件适配会不会出问题? 比如车机响应速度、语音识别精度,这些细节决定了用户体验。 现款天籁的车机系统被吐槽卡顿,新款要是能借鸿蒙翻身,那可真是一步好棋。 但也有网友担心,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合作,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终落地效果可能打折扣。 你们觉得,燃油车配鸿蒙座舱,是真心创新还是跟风炒作?
动力系统方面,新款天籁PLUS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参数参考现款,最大功率179千瓦(243马力),最大扭矩371牛·米。 这台发动机用了可变压缩比和双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匹配CVT无级变速箱,动力输出平顺又强劲。 但现款天籁卖得好的反而是2.0L车型,因为价格低不少,新款天籁PLUS估计也会继续提供2.0L选项。 这种双动力策略,是不是为了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 2.0T适合追求性能的人,2.0L则主打经济实用。
现款天籁2.0L车型的最大功率约115千瓦,扭矩197牛·米,虽然动力弱些,但油耗低,维修成本也便宜。 新款如果保留这个选项,价格区间可能会下探到18万左右,而2.0T版本可能逼近24万。 这种定价能不能打动消费者? 毕竟同级别的凯美瑞、雅阁都在打折,天籁PLUS要是价格没优势,很可能被淹没在竞品堆里。
市场竞争方面,天籁PLUS面临的压力不小。 丰田凯美瑞混动版省油口碑好,本田雅阁运动风格鲜明,还有比亚迪汉这种国产新能源车虎视眈眈。 天籁PLUS用鸿蒙座舱当卖点,确实差异化明显,但燃油车的智能化和新能源车比,先天就有短板。 比如电池供电的稳定性和电机响应速度,燃油车很难媲美。 东风日产搞新老同堂销售,现款天籁继续卖低价,新款天籁PLUS主攻高端,这种打法能抢到多少市场份额?
渠道方面,日产在全国有上千家4S店,售后网络比新势力扎实,这是优势。 但新能源趋势下,燃油车经销商也在转型,天籁PLUS如果只是小修小补,可能难逆大势。 2025年10月9日官方释放信息后,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夸设计大胆,有人骂诚意不足。 这种争议本身是不是一种热度? 车企恐怕乐见其成。
内饰曝光图里,座椅用了新一代Multi-Layer人体工学设计,高级真皮材质,主驾12向电动调节带记忆功能,副驾8向调节,后排座椅靠背可调,坐垫加长。 这些细节明显在强调舒适性,天籁“移动大沙发”的基因没丢。 但智能时代,光靠舒适够不够? 年轻人更看重科技配置,比如车机互联、自动驾驶辅助。 天籁PLUS的鸿蒙座舱如果只是基础版,没有高阶智驾,可能还是抓不住主流用户。
动力总成的可靠性倒是日产的强项。 2.0T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平衡油耗和性能,实际驾驶中,低速扭矩充沛,高速超车轻松。 CVT变速箱虽然被吐槽缺乏驾驶激情,但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确实好。 这套组合在现款天籁上验证多年,故障率低,新款直接沿用,省去了重新调校的风险。 不过,竞争对手都在推混动和电动,天籁PLUS纯燃油的动力,会不会显得落伍?
价格策略是关键。 现款天籁指导价17.98-23.98万,新款天籁PLUS作为升级版,估计起售价会接近20万。 如果2.0T高配版超过25万,那直接进入豪华品牌入门车的射程,比如奥迪A4L、宝马3系打折后也就这个价。 天籁PLUS靠什么说服消费者放弃品牌溢价选它? 鸿蒙座舱或许是一张牌,但牌面到底多硬,得看实际体验。
网友曝光的内饰图中,氛围灯颜色可调,夜间营造的座舱氛围不错,但和奔驰那种炫酷灯光秀比,还是朴素了点。 悬浮大屏尺寸据说12.3英寸,分辨率如何? 操作流畅度怎样? 这些都没细节。 鸿蒙座舱5在问界M5上表现亮眼,但移植到燃油车,系统优化会不会打折? 比如发动机振动对车机稳定性的影响,这类细节决定成败。
天籁PLUS的尾部设计强调运动感,但溜背造型可能影响后备箱空间。 现款天籁后备箱容积586升,新款如果为了造型牺牲实用性,家庭用户会不会抱怨? 毕竟B级车买家很多看重载物能力。 这些实际使用中的痛点,光靠颜值解决不了。
市场反应方面,2025年10月初信息释放后,社交媒体上话题量激增,但质疑声也不少。 有人问:“燃油车加个鸿蒙座舱就敢卖高价? ”也有人期待:“如果智能体验真能比肩新能源,我愿意买单。 ”这种分化反应说明,天籁PLUS的定位确实踩在了争议点上。 车企没有公布预售时间,只说后续会披露更多信息,这种挤牙膏式的宣传,是不是在观望市场反馈?
日产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天籁累计销量超百万,口碑基础扎实。 但近两年受新能源冲击,天籁销量下滑,新款天籁PLUS算是救市之作。 鸿蒙座舱的加入,显然是向智能化靠拢,但燃油车架构限制下,能发挥几成功力? 比如OTA升级速度、系统扩展性,这些新能源车的强项,燃油车可能跟不上。
内饰材质方面,曝光图显示中控台用了软质包裹,但细节做工如何? 现款天籁被吐槽塑料感强,新款如果没提升,可能劝退挑剔的买家。 座椅舒适度倒是天籁的传统优势,这次加长坐垫、可调靠背,明显针对长途出行优化。 但智能时代,乘客更在意娱乐系统,比如后排屏幕、多设备互联,天籁PLUS有没有这些配置?
动力参数上,2.0T发动机371牛·米的扭矩,在同级中属于上游水平,实测百公里加速约7秒,比雅阁1.5T快,但不及混动车型的初段爆发力。 CVT变速箱在急加速时可能有延迟,这点运动爱好者会不会嫌弃? 2.0L版本则纯粹买菜车设定,省油耐用,但动力肉,年轻用户估计不买账。
竞争环境中,凯美瑞双擎油耗低至4升,雅阁锐·混动驾驶质感好,比亚迪汉EV续航超600公里,天籁PLUS的燃油动力优势在哪? 或许只有那些对电动车续航焦虑、又想要智能体验的过渡期用户会考虑。 但这类人群规模多大? 车企赌这个细分市场能不能赢?
经销商反馈方面,一些日产4S店销售表示,咨询天籁PLUS的客户多关心鸿蒙座舱实际功能,比如能否安装第三方App、语音控制精度如何。 但官方没释放演示视频,销售也只能靠话术铺垫。 这种信息不透明,会不会影响预售转化?
天籁PLUS的尺寸微调,车长增加14毫米,主要来自保险杠重塑,内部空间几乎没变。 轴距保持2825毫米,后排腿部空间和现款一致,但溜背造型可能压缩头部空间。 实际体验中,高个子乘客会不会顶头? 这些细节需要实车验证。
智能配置方面,鸿蒙座舱5通常支持多屏联动、智能家居控制,但燃油车能否完美集成? 比如发动机启停时车机是否卡顿,这些体验细节决定用户口碑。 现款天籁的车机被骂反应慢,新款如果没彻底改善,可能砸了鸿蒙的牌子。
价格猜测中,2.0L版本若定价18万起,比现款略高,但增加了鸿蒙座舱,性价比似乎还行。 2.0T版本若卖24万以上,则直接对标凯美瑞2.5L混动,后者油耗更低,天籁PLUS靠什么赢? 或许动力强劲是卖点,但B级车用户多少人在意零百加速?
市场策略上,新老款同堂销售,现款天籁降价清库存,新款天籁PLUS主攻高端,这种双车战术在日系品牌中常见,如卡罗拉和雷凌。 但天籁PLUS如果价格锚定太高,可能挤压自家轩逸的市场,内部博弈怎么平衡?
网友曝光的内饰图里,挡杆还是传统样式,没换成电子挡把,这点被吐槽保守。 毕竟现在十万级国产车都用电子挡了,天籁PLUS作为升级版,这点创新都没有? 但也有人觉得传统挡杆可靠,电子件易坏,争议点又来了。
鸿蒙座舱的加入,让天籁PLUS在软件层面有了迭代能力,比如未来通过OTA增加功能。 但燃油车的电子架构更新慢,能否跟上鸿蒙的升级节奏? 比如华为每年推新版本,车机硬件会不会很快淘汰? 这些潜在问题用户会否顾虑?
动力系统的耐用性倒是日产强项,2.0T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延长引擎寿命,CVT变速箱虽无趣但皮实。 保养成本方面,现款天籁小保养约500元,新款如果维持这水平,对家庭用户有吸引力。 但智能配置增加后,维修费用会不会涨? 比如大屏换一个可能几千块。
天籁PLUS的发布时机选在2025年第四季度,正值车市旺季,但也是竞品扎堆上市的时候。 比如丰田可能推凯美瑞改款,本田雅阁换代,天籁PLUS能否抢到热度? 预热期靠疑似曝光图吸睛,这手法互联网味十足,但转化率待考。
内饰设计语言上,曝光图显示走简约路线,但和新能源车的极简风比,仍保留较多物理按键。 这种保守设计是好是坏? 有人觉得操作直观,有人嫌老气。 天籁PLUS的目标用户是谁? 年纪偏大的保守派,还是追求科技的年轻人? 定位模糊可能两头不讨好。
车身颜色方面,现款天籁有珠光白、曜石黑等配色,新款可能增加更炫的选项,如双色车身,迎合年轻审美。 但B级车买家偏稳重,太花哨可能适得其反。 这些细节折射出车企在传统与创新间的摇摆。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现款天籁有ProPILOT超智驾,能实现L2级辅助,新款天籁PLUS预计会升级,但具体功能未公布。 如果只是常规升级,没有突破,可能难敌新势力的全栈自研智驾。 用户会不会为“够用”的智能买单?
市场测试反馈中,一些媒体试驾现款天籁2.0T版本后评价动力充沛,但变速箱响应慢半拍。 新款如果没优化,运动感可能打折扣。 而2.0L版本动力弱,但省油,适合网约车市场,这块份额日产肯定不想丢。
经销商培训方面,销售员需快速掌握鸿蒙座舱的卖点,但华为系统复杂度高,短训能否熟练? 用户体验的第一印象来自销售讲解,如果卡壳,可能直接劝退买家。 这些软实力考验日产的执行力。
天籁PLUS的曝光策略,先放外观官图,再漏内饰谍照,一步步吊胃口。 但信息碎片化可能让消费者失去耐心,比如有人追问:“到底什么时候能试驾? ”官方拖得越久,热度可能消散。
竞品对比中,凯美瑞内饰用料扎实,雅阁操控感好,天籁PLUS的鸿蒙座舱是差异化王牌,但牌面多强取决于实际表现。 如果车机卡顿、语音智障,反而会成为吐槽焦点。 现款天籁的车机投诉不少,新款压力山大。
价格泄露传闻中,2.0L版本起售价18.5万,2.0T顶配26万,这区间跨度大,但配置梯度是否合理? 比如低配鸿蒙座舱是否阉割功能? 如果高配才有完整体验,那入门版可能成鸡肋。
用户调研显示,B级车买家最关心油耗、空间、保值率,智能配置排位靠后。 天籁PLUS强推鸿蒙座舱,是不是错判需求? 但另一方面,年轻用户增长,智能化正成必选项,日产可能是在赌趋势。
内饰材质争议里,曝光图看不出用料等级,如果中控台硬塑料多,可能被骂减配。 现款天籁座椅舒适但内饰廉价,新款若没提升,口碑难逆转。 这些细节决定用户愿不愿真金白银下单。
动力总成可靠性数据,日产2.0T发动机在北美市场投诉率低,CVT变速箱虽平淡但耐用。 中国用户更在意省心,天籁PLUS若维持这优势,基本盘能守住。 但智能系统的稳定性是未知数,比如死机频次会不会高?
市场预热活动中,日产搞了线上话题互动,但实测视频缺席,用户只能凭猜测下单。 这种盲订模式风险高,车企可能靠后期优惠弥补,但第一波口碑坏了就难救。
天籁PLUS的尺寸变化,车长增14毫米,视觉上更修长,但停车难度略增。 现款天籁转弯半径5.5米,新款若不变,城市穿梭还算灵活。 这些实用参数用户会掂量。
智能生态整合方面,鸿蒙座舱能联华为手机、手表,但用户如果不是华为粉丝,这功能就鸡肋。 天籁PLUS是否支持苹果CarPlay? 现款天籁有配备,新款若取消,可能得罪果粉。
售后保障政策,现款天籁有5年或15万公里质保,新款预计延续,但智能系统是否单独保修? 比如车机故障算三包吗? 这些条款模糊可能引发纠纷。
竞品动态中,雅阁传2026年大改款,天籁PLUS抢在之前上市,是不是想截胡? 但时间差仅半年,如果产品力不足,可能反成炮灰。 这些市场 timing 的算计,车企得精打细算。
用户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赞天籁PLUS设计大胆,有人喷换汤不换药。 这种争议本身就是流量,但最终要靠销量说话。 日产能否靠这款车扭转颓势,2025年底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