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事儿,真是让多少老百姓费脑子、费钱包。前脚还在研究哪个品牌靠谱,后脚又被千奇百怪的配置套路搞得晕头转向。你想要个舒适点的座椅?想让家人坐得更自在?行,厂家说,得顶配才有。而顶配那价格,咱又不是没报过火气,硬生生比入门款贵上好几万,还强行捆绑一堆莫名其妙你压根不需要的“高端功能”,买个车像做数学选择题,蹲在线下门店一会儿完全不懂是来消费还是来考试。
所以前几天看到昊铂HL增程版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吹牛?再仔细翻一圈,才发现,这车还真是有点意思。它竟然直接把那些常年“顶配限定”的一整套高端配置给打包了,放进了每一款,甭管你买哪个版本,都是一样拉满。看到这里,估计不少人要问:这么干,厂家到底图啥?
问得好。可咱得先绕回去想一想,为啥之前那么多品牌喜欢搞“顶配专属”?其实还是掏钱方式问题。一堆人只想舒舒服服安稳开个车,但都怕买便宜了功能缩水,花贵了又实在舍不得。厂家很清楚这心思,于是把座椅按摩、空气悬架这些看起来高端实用的东西锁死在高价位,让你不得不算计,最后心软了还是乖乖加钱。而对厂商来说,这就是白赚一笔“配置溢价”,稳赚不赔。
不过,问题也来了。你真的愿意花更多的钱,只为了那几个不能选的小配置?很多人咬牙买了顶配,心里委屈:我根本不在乎那些不需要的花头,为啥不让我单独选?等开了两年,才发现常用还是那几个功能,其他的纯粹“凑数”。这就像去饭馆点菜,只想要一个红烧肉,却非要人家搭个套餐,硬塞个冻豆腐、素炒蛋,结果既没吃爽,钱还多花了一大笔。
现在昊铂HL增程版干了件很不一样的事,它把原本只属于顶配、值得消费者追求的核心功能,干脆全系标配。例如18点热石按摩双零重力座椅这玩意儿,据说是真正的高端享受,按摩、加热、零重力一条龙服务,你走长途、堵车、送孩子,腰不酸腿不疼,跟家里按摩椅一样。还有可变阻尼减震器、空气弹簧和全铝合金悬架,这套下来的底盘,是一般高端品牌才舍得上的料,开在北京路、广州烂路上都稳得跟公园推婴儿车似的,后排递瓶水都不晃。
可能有人又要问:这些用料砸进去,是不是价格也水涨船高?专门看了下,起步价26万出头,和市面主流新能源SUV比,这绝对不是提价玩虚的,全系拉满的性价比真就让那些主打“选配”的对手开始脸红。
更值得琢磨的是,它连智能配置也不玩缩水。别人还在吆喝什么“你买低配,车机卡得像老爸的山寨安卓手机”,这车直接用高通骁龙8295P芯片,快得跟用旗舰手机一样。语音控制也是响应秒到,没有那种“喊半天小度小捷小灵通,最后自己动手”的糟心。还有广汽自己的GSD智驾系统,高速跟车、车道保持都做得很全面。不是说你必须买最贵的,才能安全、才能智能,而是每个人花的钱都明明白白,799包邮的标准,该给的全都有。
走到这,很多人估计会开脑洞:那会不会大家以后都跟着昊铂HL这套玩?难说。毕竟车企惯性太强,过去靠配置赚钱,谁愿意直接放弃这块肥肉?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是说价格越贵越值,是看每一块钱花得是不是“对等”的服务和体验。那些还在“选配+顶配强推”路线上的品牌,要是不跟进,怕是慢慢就掉队了。
想想以往,多少次我们被配置套路“教育”——买便宜点的,功能被砍没;买贵点的,又“被迫”买了一堆鸡肋,钱包跟心态都被薅秃了。其实这背后的道理特别简单:厂家看到了大家愿意为“省心”、“一步到位”买单,干脆选择让每一款都省事儿。用户用得舒服,商家口碑也好,这才叫长远买卖。可惜像昊铂HL增程版这么“讲道理”的配置策略,放眼大市场还是稀缺动物,各位用脚投票绝对不亏。
话说回来,为什么车企过去老喜欢靠“选装”、“分级”做文章?表面上看是利润,实际是对用户缺乏真正的理解。车不是名牌包,配置也不是奢侈品logo,绝大多数人要的还是用着实在、全家都能享受。结果你非要把“享受”变成“稀缺”,让人心里不平衡。配置溢价就像餐桌上的添加剂,吃多了除了心疼钱包,真没什么幸福感。
有朋友问,现在有些车还可以“后装”改装,那要不要一开始就省钱买最低配?说实在的,后装是个解法,但安全、稳定、兼容性啥的都难说,弄不好还伤车。还不如厂家一次性给你标配,花钱买省心,本来就应该是买车最基础的需求。现在市场有了标杆,后面厂商跟不跟,倒是看谁更“敢赢现钱”了。
其实这个事儿大到整个行业,小到消费者每个人。如果厂商能真心琢磨、真心肯投入,用户能实打实体验更舒服的用车生活,而市场也会把“真诚”当成硬通货。不是说智能化、电气化就是新鲜感,而是得问问大家——我们为啥非得被动接受配置分级,让选车变得这么纠结?厂商说“配置拉满”,其实是还了用户一个没有套路的消费权利。也许我们现在还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政策带来的实惠,但趋势已经很明了:谁敢真给,谁就能赢得真心。
有人开玩笑说,买车也是一次智商税考试,看你能不能从配置表里找出冤枉钱花哪了。但现在昊铂HL增程版直接抹平了差距,相当于大家都能舒舒服服坐头等舱,不用临时加价、不用“从座椅买到遥控钥匙”。到头来,买车其实还是一句话:你给我什么,我就花什么钱,明码实价、明明白白。别再让人家挖坑、捆绑销售,消费者的钱包不是提款机,配置也不是设套工具。
看了这事儿,我在想:以后买车会不会越来越简单——不用为了“想要按摩座椅”纠结三圈,不用为“想多点安全辅助”绞尽脑汁,也不用怕买了低配日后懊恼后悔。大家都能直奔自己真正想要的产品,而不是迷失在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价格战里。其实,这才是消费升级的正道:“把复杂留给厂家,把简单留给用户”。
然后还有一点值得说说——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是真正懂用户?别天天喊用户至上,但连一张座椅都舍不得给。敢把核心配置全系拉满,敢把选择权平等给到每一个消费者,这才是理解市场最基本的诚意。你产品硬,你服务到位,再配点儿有温度的营销,让车主们用得舒心,谁还会犹豫?
当然话说回来,任何品牌、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价和运营策略,你不敢投那么多配置,可能是成本压力,也可能怕被同行拉低了利润。但用户没那么傻,信息透明、比价轻松,选择越来越多,你要是不给真诚,总有别家敢。这种良性竞争,对市场,对咱普通人,都是好事,不怕搅起来,只怕永远不变。
我反倒觉得这个“全系高配”策略不是昊铂HL一家专利,将来肯定越来越多车企跟进。毕竟,当你发现行业“吃差价”的老套路被终结,大家都要重新摸索怎么把产品做好、把体验拉上去。等哪天买车不再烦恼选配凑数,买什么价都能享受高配服务,咱也能说一句:这年头,买车大家的“底子”都变硬气了!
到头来,买车这件事,最该关心的不是“谁家配置多”,而是“谁家真心多”。配置给到位,价格公道点,省心、舒适、安全都能一条龙,谁不乐意?真希望以后车企都能多点这股狠劲,少点套路。哪怕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久了你就知道,消费体验才是长远买卖,全系高配,是对用户心里的尊重。如果有一天,行业都能学会“用户花的钱,配的就是头等舱”,那就是买车最好的日子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