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又晒车了!7月底刚在社交媒体甩出全新问界M7的外观图,9月上市的消息就砸进了新能源车市。珊瑚红配色亮眼,增程纯电双版本齐上——这哪是新车预热,分明是往已经沸腾的锅里扔了把辣椒面。要知道现在的新能源车市,早就卷成了麻花:理想L7每月卖两万多台,腾势N8上市就加价,比亚迪天天上新像开盲盒,特斯拉隔三差五降价“割韭菜”。问界M7这时候杀出来,到底是来搅局的,还是来给同行送温暖的?消费者的钱包怕是又要保不住了,但买车前咱得先琢磨透:这车到底是真有料,还是余承东又在“遥遥领先”式吹牛?
一、双版本策略:左手抓家庭用户,右手拽年轻人,问界想当“端水大师”?
新车最扎眼的点,是余承东直接放话“有增程,有纯电”。这操作在同级里算少见——理想L7死磕增程,比亚迪纯电为主增程为辅,问界M7偏要两手抓。为啥?答案藏在用户画像里。
先说增程版。现在买中大型SUV的家庭用户,谁没被续航焦虑按在地上摩擦过?过年回老家,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队三小时起;周末带娃郊游,导航显示“剩余续航10公里”能把人吓出冷汗。增程车的逻辑就俩字:踏实。油箱+电池双保险,市区用电省油,长途用油不慌,刚好戳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奶爸痛点。理想L7卖得好,靠的就是“没有续航焦虑”的安全感,问界M7增程版想抢市场,就得在这基础上做文章:比如续航能不能干过理想L7的1315km综合续航?华为的鸿蒙座舱能不能比理想的车机更流畅?座椅按摩、后排空间这些“家庭刚需”配置给不给到位?
再看纯电版。这明显是冲着年轻人来的。现在的95后、00后买车,早就不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那么简单了——要科技感(车机得像平板)、要颜值(配色得发朋友圈能炸街)、要标签(开纯电=环保潮人)。纯电版刚好能满足这些“情绪价值”:充电快、加速猛、设计更激进,再配上华为的智能驾驶ADS 3.0(虽然没明说,但问界M9都有,M7没理由不加),简直是给追求“酷”的年轻人量身定做。
但问题来了:双版本是“端水”还是“摊大饼”?增程版要做续航、空间、舒适性,纯电版要堆智能、加速、设计,研发成本、生产线调试、供应链管理都是难题。万一两边都想讨好,结果增程版续航不如理想,纯电版加速干不过特斯拉,岂不是成了“四不像”?不过换个角度想,问界背靠华为,研发能力确实能打——M9的鸿蒙4.0车机、ADS 3.0驾驶辅助已经验证过实力,M7双版本说不定真能做到“增程不弱,纯电更强”。毕竟现在的消费者,既要安全感,又要新鲜感,能同时满足的车,可不多见。
二、珊瑚红配色:车企玩颜色营销,是审美升级还是黔驴技穷?
这次新车还搞了个“珊瑚红”配色,照片一晒出来,评论区立马有人喊“想贴个同款车膜”。但你发现没?现在车企都爱拿颜色做文章:比亚迪有“赤帝红”“汉EV千山翠”,蔚来玩“极光紫”“星灰”,就连一向低调的大众ID.系列,都推出过“超导红”“离子灰”。颜色营销为啥突然成了香饽饽?
本质上是“颜值经济”在汽车圈的渗透。以前买车,颜色就黑、白、银老三样,选色像选工作服,实用为主。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买车是“移动社交货币”,车颜色得能发朋友圈、拍短视频,最好还能让人一眼记住“这是我的车”。珊瑚红这颜色就很鸡贼——比正红柔和,比粉色素雅,女生开显温柔,男生开不娘气,简直是精准狙击“颜控党”。
但颜色只是敲门砖,能不能留住用户还得看实力。当年比亚迪“赤帝红”火出圈,靠的是颜色+刀片电池的组合拳;蔚来“极光紫”能溢价,背后是换电服务和用户运营在撑着。问界M7的珊瑚红要想不沦为“网红一时爽”,还得靠真本事:比如车漆质量(别开半年就褪色)、内饰能不能和外观配色呼应(红配黑还是红配米?)、会不会搞“颜色加价”(选珊瑚红多掏2000块?那可就败好感了)。毕竟消费者不傻,买车又不是买口红,光好看可不行。
三、余承东的“大嘴”营销:是真有底气,还是“嘴炮王者”?
提到问界,就绕不开余承东的“大嘴”。从“问界M9超越百万豪车”到“特斯拉根本不是对手”,他的发言总能把热搜搅得鸡飞狗跳。这次M7上市,他亲自下场预热,是华为技术真的深度参与,还是就挂个“华为智选车”的名头割韭菜?
得先搞懂华为和问界的关系。现在的“华为智选车模式”,可不是简单贴个logo——华为从研发(比如鸿蒙座舱、智能驾驶)到供应链(比如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再到渠道(华为门店卖车)全链条参与,赛力斯负责生产制造。简单说,问界M7身上的“华为基因”,比早期的问界M5浓多了。M9的热销(2023年12月上市,2024年3月交付破万)已经证明,只要华为技术给到位,消费者愿意买单。
但“大嘴”营销也有风险。去年问界M5 EV销量拉胯,就有人吐槽“华为技术吹得响,续航和充电速度却跟不上”;M9刚上市时,“车身漏水”的投诉也让口碑波动过。消费者现在对“华为光环”已经免疫了,嘴上喊着“遥遥领先”,钱包却很诚实:你说续航强,拿出真实数据来;你说智能驾驶牛,敢不敢开放城市NOA试驾?余承东要是光靠嘴炮,这次M7怕是要栽跟头——毕竟现在的用户,早就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
四、9月上市:抢滩“金九银十”,问界M7要和谁刺刀见红?
选在9月上市,问界M7明显是冲着“金九银十”来的。这俩月是传统购车旺季,消费者年终奖还没花完,车企冲销量就靠这波。但今年的9月,怕是要变成“绞肉机”——
理想L7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作为中大型SUV销冠,L7刚经历过改款,降价1.5万不说,还加了后排5G网络、电动遮阳帘。问界M7要抢用户,要么价格更低(起售价能不能压到30万以内?),要么配置更狠(比如标配华为ADS 3.0,理想L7得选装)。
腾势N8也不是善茬。比亚迪和奔驰联手的“亲儿子”,上市就喊出“加价2万排队等车”,靠的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还有6/7座灵活布局。问界M7要是只做5座,怕是要错失多孩家庭用户。
还有特斯拉Model Y。虽然定位中型SUV,但Model Y降价后起售价才26.39万,品牌力和加速性能(3.7秒破百)是年轻人的心头好。问界M7纯电版要和它抢市场,除了鸿蒙座舱,还得在续航(比如干到600km以上)和价格(别超过35万)上拿出诚意。
更别说还有深蓝S7、零跑C11这些二线选手在虎视眈眈,靠性价比“偷家”。问界M7夹在中间,既要扛住理想、腾势的“正面硬刚”,又要防着特斯拉、深蓝的“侧面偷袭”,9月上市怕是要“开盘即决战”。
五、消费者该站队吗?买车前先想清楚:你到底在焦虑什么?
说了这么多,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这车到底值不值得等?其实答案藏在你自己的需求里。
如果你是“家庭刚需党”:选车就看三个字“实用性”。问界M7增程版值不值得买,就看三点:续航(综合续航能不能到1300km+?)、空间(后排能不能让1米8的人跷二郎腿?)、价格(对比理想L7,有没有1-2万的优势?)。要是这三点都达标,闭眼冲增程版问题不大——毕竟华为的车机和智能驾驶,确实比很多竞品强。
如果你是“年轻潮玩党”:纯电版可以重点关注。但别光看颜色和加速,得抠细节:充电速度(半小时能不能充到80%?)、智能驾驶(华为ADS 3.0能不能在你所在的城市开放?)、车机流畅度(别用半年就卡顿,像早年的安卓机)。要是这些都没问题,珊瑚红配色往街上一开,回头率绝对拉满。
但无论选哪个版本,有个坑一定要避开:别被“华为光环”冲昏头。买车不是买手机,得开5年以上,质量、售后、保值率都得考虑。问界虽然有华为加持,但赛力斯的制造工艺、交付速度、售后网点数量,和比亚迪、理想比还有差距。建议上市后别急着下单,等首批车主开三个月,看看有没有“小毛病”(比如车机卡顿、异响、续航虚标)再决定——毕竟20多万的车,买错了可不是换手机那么简单。
六、新能源车市内卷:车企和消费者,到底谁在“被绑架”?
聊到最后,不得不感慨: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已经卷到没有“旁观者”了。车企为了抢用户,配置堆到“过剩”(20万的车给空气悬架,30万的车标配激光雷达),价格战打到“亏本赚吆喝”(特斯拉Model Y毛利率从30%降到17%);消费者呢?买车像“拆盲盒”,今天买明天降,配置多到用不完,续航焦虑还没解决,又添了“选择焦虑”。
问界M7的双版本策略、颜色营销、9月上市,本质上都是车企在“内卷”中的求生欲。但内卷的尽头是什么?不是“谁活得最好”,而是“谁最懂用户”。理想懂家庭用户的“安全感”,所以死磕增程;比亚迪懂大众用户的“性价比”,所以靠规模压成本;华为懂科技用户的“新鲜感”,所以把手机的交互体验搬进车里。
这次问界M7能不能火,9月上市后见分晓。但对消费者来说,与其纠结“买不买”,不如记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合适的车。你要是天天市区通勤,纯电版足够;你要是经常跑长途,增程版更踏实;你要是就喜欢珊瑚红的颜值,也别不好意思承认——毕竟车是自己开的,自己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说句大实话:不管余承东怎么“大嘴”,问界M7怎么预热,新能源车市怎么卷,最终掏钱的是咱消费者。捂紧钱包,多看多试,别被营销话术忽悠,才是买车的“硬道理”。至于问界M7能不能成爆款?9月上市后,咱们去华为门店摸摸方向盘,试试车机卡不卡,就知道答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