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曾经的日系豪华标杆,如今却站在了十字路口。上海车展,第八代ES全球首发,裹挟着电气化、智能化的浪潮而来,却难掩其内心的焦虑。这场变革,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无奈的挣扎。
全新ES,的确令人眼前一亮。犀利的轿跑线条、前卫的分体式大灯、流畅的溜背造型、贯穿式尾灯,甚至还有那科技感十足的中控双联屏,都昭示着雷克萨斯求变的决心。然而,这身光鲜亮丽的新衣,却掩盖不住其内在的苍白。
曾几何时,ES加价提车,消费者趋之若鹜,仿佛拥有它便拥有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如今,新能源的浪潮席卷而来,BBA都不得不放下身段,以价换量,雷克萨斯这过气的“进口光环”还能值几个钱?正如《桃花扇》中所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变革,便是等死。
将全新ES的全球首发放在中国,足见雷克萨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只是,中国消费者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少年。他们要的是真材实料,是前沿科技,是物超所值。700公里的续航、5秒的零百加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只能说是中规中矩。40万的价格,面对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一众强敌,ES的胜算几何?
更令人担忧的是,雷克萨斯赖以生存的品牌溢价,正在加速流失。“匠心”的标签,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务实,曾经的信仰,如今还能支撑多久?
国产,或许是雷克萨斯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本是无可厚非之举。但若仅仅是换个地方生产,而不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策略,恐怕也只是饮鸩止渴。雷克萨斯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国产化,而是彻底的自我革新。
这场变革,对雷克萨斯而言,无疑是一场豪赌。赢了,或许能重获新生;输了,则可能万劫不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雷克萨斯,是成为时代的弃儿,还是浴火重生,答案掌握在它自己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