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

你有没有琢磨过,为啥跨上铁骑,左手控离合,右手拿捏刹柄,脚下还得招呼后刹,整得跟乐队鼓手似的,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才够用。可钻进铁盒(汽车),就一个刹车墩子,一脚跺下去,四个轱辘都乖乖听话,这又是唱的哪出?

这事儿啊,不能光看个皮毛。咱先唠唠这制动力分配的门道。甭管是四个轱辘的铁盒,还是两个轱辘的铁骑,急刹的时候,车身重心都得往前窜。你想啊,往前窜,那前边俩轱辘受的力道肯定更大,需要的制动力也更猛。要是前后轱辘的刹车劲儿一样,那轻则轮胎抱死,重则直接栽跟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铁盒之所以能一个墩子管四个轱辘,后头其实藏着个压箱底的玩意儿——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刹车劲儿调校师”,它能瞅准车身的重心挪动,自个儿调整前后轱辘的刹车力道,保准每个轱辘都能扒紧地面,把车稳稳当当地墩住。铁盒身板厚重,驾驶员对车身姿态的拿捏没那么精细,要是前后刹车分家,劲儿头稍微拿捏不好,那几吨重的家伙,刹车距离可能就得抻长好几米,这可太悬乎了。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可铁骑就两码事了。小摩托身轻如燕,骑起来那感觉,一丁点风吹草动都能门儿清。攥前刹,车头立马往下杵;踩后刹,车尾立马往上翘。车身姿态回馈这么灵敏,骑手自然就能更精准地拿捏刹车劲儿。再说了,摩托车身板紧凑,要塞一套复杂的制动力分配系统,那地儿还真不好找。反倒是,手柄和脚蹬子有的是空儿安,使唤起来也顺溜,所以分头管,简单直接,反倒更顶用。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有人可能会嘀咕,铁盒也整个俩刹车墩子,一个管前轱辘,一个管后轱辘,不也挺好吗?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真要这么干,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你想啊,开铁盒本来就够忙的了,又是方向盘,又是油门,又是五花八门的钮子,再来俩刹车墩子,紧急时刻一脚下去,踩哪个?估计得原地宕机。这可不是开玩笑,安全是头等大事啊!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再瞅瞅铁骑,它的刹车设计,其实也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后轮刹车在右脚,前轮刹车在右手。要是前后刹车都堆在手上,那坡道起步的时候,右手得同时松刹车、拧油门,这得多瓷实的功夫啊?万一停在斜坡上,溜车了,右脚第一时间可够不着刹车,也危险。所以,把前刹放在把手上,坡道停车的时候,右手轻轻一捏,就妥了,省事又安全。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所以说,铁盒和铁骑刹车方式的不同,不是拍脑门定的,而是经历了百八十年的摸爬滚打,不断调整、优化,最后才定下来的。这背后,既有技术上的考量,也有安全上的权衡,更是对驾驶习惯的尊重。就眼下这情况看,这两种控制方式,绝对是最适合它们的。

摩托车手为何需分前后刹车?答案让人意外-有驾

当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铁盒刹车就应该是“一脚蹬死”的时候,是否忽略了铁骑手对车身姿态的精妙把控?兴许,对于追求极致驾驭感的摩托车手来说,这种“手脚并用”的耍法,才是真正的个中滋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