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

哎呀,这新闻真让人一秒入戏。国际汽联刚刚宣布对勒克莱尔那事判了个说法,是不是有人觉得这样就完事儿了?我看未必。你说那个第32圈的超车,动静还挺大,打得硬碰硬,结果就是双方都说没啥事。赛会也说了,证据不足,感觉像是敷衍的公关稿。可我就想问了,不是说比赛要公平吗?结果到了感觉像是给个面子,敷衍过去,还可以继续看热闹。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再说那个第53圈的乌龙。安东内利那次撞车,死定了,责任全在他。从现场照片看嘛,明显是试图内线超人,结果转向不足,把勒克莱尔撞得泪奔一样,赛车严重受损,直接退出比赛。你说他赛后还赔礼道歉,心软是吧。但我就想问,难道他不清楚自己那一刹那的动作会惹出多大麻烦?而且,罚10秒加扣2分,感觉像对一个小错误的轻描淡写。也不能说完全就不在意,但总感觉裁判的尺度像变色龙,变得随心所欲。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赛车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风险和运气是伴随着的。谁都想着赛场上兄弟情,谁都怕出事。不像以前那样,事故发生后赛场那种压抑的氛围。这次判罚出来,倒让我觉得裁判也是在玩“看热闹”,不是在维护竞技公平。拉塞尔那个事没人多提,毕竟没人受伤,但你都看得到,那个强硬超车若人为失误可能会酿成更大的意外。

而且你仔细想想,这两次事件裁判的判定背后隐藏的,是比赛中大家都知道的规则“灰色地带”。有时候就是那一瞬间的判断,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走向。能避免的就别碰,不能避免的,还得裁判来“调和”。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裁判的“尺度”就像个摇摇欲坠的秤,不知道哪次会偏到哪儿去。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这两次判罚,表面看没啥大事,可我心里觉得,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可能更沉重。勒克莱尔那次几乎无辜,事件被判定为“无责”,但心里知道自己那次超车本来也没想惹麻烦。安东内利则明明知道撞人该吃罚,偏偏一闹就闹大。你说,这比赛是不是变成了“战术+碰瓷”潮?有点像是在跟裁判玩捉迷藏。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而且你发现没?现在的车手和车队,越来越像是在演一场“猜裁判心情”的游戏。你谁还能百分百保证自己不会被定义成“过激玩家”?观众也是,看得眼花缭乱。明明比赛很精彩,结果折腾这些细节,把比赛变成了“规则斗殴”,少了一份纯粹的竞技感。

更别说,这些判罚公告出来后,评论区炸锅了。有说“裁判太偏心”,有说“规则不清楚”,还有人开始质疑:你这判罚到底是真公平还是玩哄骗?我倒觉得,这种事不用多追究,关键还是比赛的节奏和氛围被冲淡了。明面上讲,谁赢谁输,暗地里就是一场“看谁能忍住” 游戏。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总结一句:裁判的尺度变了,比赛的精彩也变了。这个点,什么时候能回到最单纯的车技较量?没人想死在赛道上,但你说,像这样一场比赛,规则还这么“模糊”,真不怕出事吗?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就此成为未来比赛裁判的“日常”?

国际汽联对勒克莱尔涉及两次事故作出判罚,第32圈强硬超车触碰拉塞尔无进一步处罚,第53圈与安东内利相撞后安东内利被罚10秒并扣分-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