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VS王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分野

刘强东VS王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分野-有驾

“东哥还是那个东哥。”

——3月21日,当刘强东朋友圈的发声,在朋友圈、社群疯转,冲上热搜时,这成为绝大多数网友的一致评论。

就在前一天,京东宣布与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正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

“我们所学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值得一提的是,刘强东同时强调称,“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这正是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同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以外卖行业为例,当刘强东宣布为万名外卖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时,美团创始人王兴却沉醉于最新财报“2024年净利润358亿同比增长高达158%”的业绩中,却对外界最为关注的外卖骑手社保、高额佣金压榨餐饮商家等问题,避而不谈。

显然王兴早已忘了,当年他创建美团上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公司价值观,将“客户第一”排在第一位——彼时在王兴看来,骑手、商家、消费者都是事关美团生死的客户,这比刘强东常说的“让兄弟们过得更好”的大白话,高屋建瓴多了。

“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相信的程度。”如同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所谓价值观,在于长期坚持与执行强度,而非价值观本身内容,更别说宣传式口号。

如今,在京东和美团对待外卖骑手和餐饮商家的不同态度、落地做法中,人们有着心中那杆秤:坚持给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五险一金”、0佣金让利餐饮合作伙伴的东哥,还是那个东哥;而让餐饮商家、外卖骑手困在算法里的王兴,早已忘掉初心,变为“嗜血者”王兴。

京东快速推进,美团还是零

外卖市场,由美团一家独大许久。

今年2月,京东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以三大“杀手锏”强势入局外卖市场:一是“仅招募品质堂食餐厅”,二是“全年0佣金”,三是“为全职外卖骑手买社保”,且全由平台包干。

这三大杀手锏,此前在行业几乎是天方夜谭,可谓锏锏直击美团被外界质疑许久的核心痛点。

比如,京东宣布承担骑手五险一金的全部成本。这种将劳动者权益前置的决策,就直接击穿美团持续十余年的“算法暴政”。

在外卖行业,骑手是核心竞争力。2025年1月,新华社报道中国外卖骑手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在美团平台,骑手超过700万名,这是美团此前能一家独大的基本盘。

问题在于,虽然美团从外卖员身上抽取佣金,但数百万外卖骑手和美团没有劳动关系——美团成功利用外包、众包模式,规避了《劳动法》的约束,把劳动关系层层转包给第三方公司,自己却不承担任何保障义务。

从王兴角度看,这是非常“聪明”的选择,美团不但可以省去社保等开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撇清风险和责任。比如,2019年1月,西安曾发生一起美团骑手送餐途中猝死时,平台就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赔偿、撇清责任。

结果是,我国社保体系日渐完善之际,700万美团外卖骑手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尽管相关政策要求“稳定兼职”骑手可以享受社保,但算法却成了骑手们最大的拦路虎——商业保险虽能提供一定保障,但费用由骑手自担,且保障范围有限。骑手们所能做的,只是疲于奔命。

因此,当后来者京东成为首个承诺“五险一金”保障的外卖平台,而且缴纳成本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这份给外卖骑手的安心“兜底”,受到了广泛赞誉。

此前长期无动于衷的美团,显然也感到了紧迫感。于是在京东之后,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无论美团是感到紧张,还是不得已而跟进,对外卖骑手、外卖行业来说都是好事。但问题是,仍然要看后续具体执行,而不是宣传口号。

结果已经很明显。

刘强东VS王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分野-有驾

不到一个月,京东就突破了行业多年未曾走出的痛点:2月28日与首批骑手代表签约,3月1日起全职骑手正式与京东签署劳动合同,3月20日京东外卖签约超10000名全职骑手……

京东以实际行动向外界表明,为外卖小哥缴纳社保并非“说说而已”,而是真正不计成本,快速、彻底推进和落实措施,也难怪网友们纷纷感叹:东哥还是那个东哥。

相反美团,依然只是在财报上轻描淡写地表示,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骑手买社保。并且不是全部买社保,而是在部分城市试点。

这其实就可以说明,无论借口如何,美团到现在为止,社保具体方案都未出台,也未真正去落实骑手社保的推进。更别说,可以公布的社保人数了。

所以,不出意料在美团的最新财报后,引起了外界的质疑和嘲讽:为何如此迟缓?拖延到第二季度意义何在?为什么是部分城市试点,而不是覆盖全部“全职或稳定兼职”?

京东能快速落地外卖骑手社保的推进,确实比美团有优势。京东此前为数十万快递小哥,缴纳了五险一金,在保障灵活就业群体上,已长期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给外卖骑手买社保,或许只需“复制”和“调整”案就行。

但对美团如此规模的企业而言,是否有可参考方案并不重要——相关法律法规中自有答案,或者抄袭下京东方案,“依样画葫芦”。更何况根据美团官方宣传,其早在2024年8月就做过为骑手缴纳社保的预案,那么为何到现在为止还毫无动静?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成本上的激增,王兴不愿意给骑手上社保,因此采取了拖延战术,等关注焦点过去,能拖就拖,能不买就不买——根据相关统计,美团“全职或稳定兼职”的骑手,人群规模据统计为82万。对美团来说,这显然是一笔不小开支。

但是,对2024年净利润358亿,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708亿元的美团来说,哪怕同时给82万名骑手买社保,就会伤筋动骨吗?

至少,从商业模式来看,依靠“平台佣金、广告”赚钱的美团,相比需要为物流基础建设不计成本投入,赚辛苦钱的京东来说,要容易一些。

这无关经济问题,而是企业道德、责任问题。

社会责任VS利润机器,带来不同认可

从未来几个月来看,外卖行业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美团骑手在暴雨中为几元配送费赌命、对未来迷茫无措时,京东外卖骑手却因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将外卖骑手当成了一份真正有盼头、有尊严的职业。

相通场景,此前已经在快递行业反复出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同为快递小哥缴纳社保一样,京东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也遭到了一些猜忌乃至无端诋毁、抹黑。

归根结底,京东外卖和美团看似普通的商业竞争,实则是两种企业治理哲学的终极碰撞——是选择将劳动者视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还是真正践行“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对王兴和美团而言,选择的是前者。不只体现在骑手社保上,还有对商家“二选一”“高佣金”的逼迫上。

刘强东VS王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分野-有驾

尽管美团最近否认,美团外卖“收取商户30%高额佣金”是谣言。王兴也曾表示,美团没有强迫任何一位商家或骑手,一切都是自愿的。但事实是,自2020年以来,时至近期,北京、广东、大连、滨州等多地餐饮协会,以及众多商家,就公开发函喊话美团,对其“强迫二选一,缴纳20%~26%高昂佣金,否则下架”怨声载道。最终,这也成为美团被反垄断处罚的导火索。

这种对外卖骑手、外卖商家两头“杀鸡取卵”的行为,直到现在都还在反复出现。

今年1月23日,一个名叫刘雯的刑法硕士在2024年8月发布的一条外卖抽成视频,竟让市值万亿的美团当日股价跌破发行价:54元外卖订单中骑手仅分得3元、商家到手不足10元数据,配上法院判决书里“38元配送费”的荒谬解释,直接把美团推上“吸血平台”的风口浪尖。

美团利用资本优势盘剥其他群体事实难以反驳时,消费者也就成为受害最后一环。

今年315期间,黄焖鸡后厨卫生暴雷事件让矛盾再升级——被曝光的加盟商后厨蟑螂遍地,美团却因审核机制形同虚设遭遇猛烈抨击,为何商家交着20%抽成,平台连厨房地址都不核实?

刘强东VS王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伦理分野-有驾

这只是外卖行业很多品质、卫生糟糕的缩影。但从商家角度来看,当美团抽佣高达26%,如果不偷工减料,又该如何生存?

赚着“高佣金”快钱,交钱就能上架的美团,审核不严甚至纵容默许,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不少不良商家也抓准了美团心理,让藏身于老旧小区、偏僻角落,卫生、食材没有任何保障的“无堂食,纯外卖店”大行其道。

这也就更能体现,京东外卖为何要求上线合作的门店必须具备堂食条件, 也就是必须是面向线下经营的实体门店才允许上线。从源头的商家筛选上就发挥好平台审核的作用。与此同时,“0佣金”让商家赚钱,显然也是东哥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一手让利,一手保障,源自于京东过去二十多年来恪守的“三毛五理论”商业信仰。

刘强东曾说,“如果京东有机会获取一元利润,不会全部据为己有,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余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从“三毛五理论”,再到今天京东角逐外卖所进行的行业重塑,无疑都是在讲一个与合作伙伴会“合理分蛋糕”的故事。

如今,京东外卖刚刚上线不过40天,日订单量已突破100万,平台上涌现大量月销订单突破2000单门店,合作的品质堂食餐厅也已经超45万家。不少餐厅老板在社交媒体上表露心声:在京东,外卖终于能赚到钱了,1单利润抵6单。

劳动价值,应从根本上尊重

京东外卖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还是对签约商家的门槛准入,和当初坚决不外包物流——不计成本、亏损投入物流基础设施一样,其实都是一种“反效率”的运营策略。

这种“反效率”的策略,却是对劳动价值的根本尊重。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权益和福利。

正是这种古典企业家的责任感,成为外界对“东哥说话算数”“东哥还是东哥”朴素认知的来源。结果是,京东员工忠诚度高,社会形象良好,长期来看反而更具竞争力。

那么,王兴何时不再是有初心的王兴呢?

或许,当2015年美团合并大众点评成为行业霸主时,完全有能力建立规范用工体系没有行动;当美团在2018年4月悄悄启动变革,将配送直营全部加盟商化,彻底用外包,甩掉最后的“社保包袱”;

当2021年,美团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港元,成为仅次腾讯和阿里的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时,不存在“无力承担社保”借口,却都没有任何行动,反而加剧将商家、骑手困在“算法系统”里时——王兴就已经变为商家、骑手口中的“唯利是图”商人模样了。

某种程度上,如今美团的负面形象,正好印证着刘强东的预言:漠视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

“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则虽远亦至;格局小,则虽近亦阻。”亚当·斯密也在《道德情操论》中警示: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但道德不能替代经济规律。

垄断护城河并非不可逾越,商业伦理才是终极竞争力。新时代的商业竞争,正在从“效率至上”转向“责任优先”,在这场商业文明的较量中,用户和外界口碑早已分出胜败:

当王兴早在资本迷途中丢失企业家初心时,坚守让一线劳动者体面生活的东哥,还是那个东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