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满大街跑的电动车,恨不得都长得跟星际战舰似的,恨不得把所有能塞的屏幕都一股脑儿怼进去。
可雷克萨斯倒好,在魔都车展上,冷不丁地扔出个ES Luxury Concept,还来个全球首秀。
这物件儿,乍一看,还是那味儿的ES,但细瞅,又觉着忒不一样。
说它“蹊跷”,是因为它的设计路数,简直就是在跟当下流行的“堆砌风”奢华对着干。
人家恨不得把车变成移动轰趴馆,它倒好,玩起了东方意蕴。
水墨写意、数字光影,听着就玄乎其玄。
但你要说它泥古不化?
那可真真是冤枉它了。
撞色车身、1314颗熠熠生辉的镀铬菱片,还有那宛若“雪霁初晴”的座椅纹路,细节控看了估计要当场缴械。
设计师撂了句话,光是撞色车身,就得多耗上八个钟头喷涂。
这年月,寸金难买寸光阴,雷克萨斯这是在用时间来诠释何谓“矜贵”。
症结来了,都公元2025了,自动驾驶都快司空见惯了,咱真需要这种“慢条斯理”的奢靡吗?
抑或,这只是雷克萨斯在给自己找个说辞,毕竟电动化转型是慢人一步了?
实则,雷克萨斯这步棋下得颇为老辣。
它拿捏住了当下消费者一个极其微妙的心绪:一方面,咱渴望科技感,渴望智能化;但另一方面,咱也开始缅怀那些有温度、有肌理感的东西。
试想一下,天天对着手机屏幕,刷着无脑短视频,眼睛都快报废了。
好不容易钻进车里,难道还要再盯着一块更大的屏幕?
雷克萨斯执意保留物理旋钮,或许就是想警醒咱:别忘了,你终究是个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诚然,定有人会嘀咕,这套“东方奢华主义”就是个幌子,是雷克萨斯为了攫取更高溢价的障眼法。
毕竟,情怀这玩意儿,最容易收割智商税。
但换个思路忖量,当所有车企都在竞逐参数、竞逐速率的时候,雷克萨斯选择放缓脚步,去雕琢一些更精微的东西,未尝不是一种另辟蹊径的竞争策略。
不仅如此,这背后实则也折射出汽车行业的一个趋势:电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但终归还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
车,说到底还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炫技的。
设计师张彦君直言,这套撞色设计语言是对东方美学的当代演绎,更是对过度设计风潮的一次优雅反击。
这话听着略显“凡尔赛”,但细细琢磨,倒也颇有几分道理。
现如今不少车企,为了追逐所谓的“未来感”,恨不得把车设计成变形金刚。
结果呢?
车是炫酷了,但实用性、舒适性却大打折扣。
与习以为常的认知相悖,雷克萨斯此番的尝试,或许并非为了引领风尚,而是为了告诫咱:真正的奢华,不是用金钱堆砌而成的,而是用匠心慢煨而成的。
仅那1314颗熠熠生辉的镀铬菱片,就足以佐证雷克萨斯对细节的执着。
当然,这种“慢”和“细”,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甘愿为这种“情怀”掷金?
这好比现在很多人钟情于穿汉服,流连于古镇一样,咱缅怀的,或许并非过往的物质生活,而是过往那种慢条斯理、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因此,雷克萨斯ES Luxury Concept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一款概念车,不如说是一面镜鉴。
它映照出咱对未来汽车的期许,也映照出咱内心深处对“奢华”的定义。
当车展人潮退散,那些驻足在雷克萨斯展台的身影,或许都在冥思苦想:在自动驾驶即将蔚然成风的时代,咱究竟需要怎样的移动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