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这物件儿,搁以前那就是云端里的玩意儿,总觉得是好莱坞大片里才有的耍酷行头。可现在呢?居然要塞到车里了,而且还不是那种金字塔尖的狠货,十几万的新能源也想来掺和一脚。这事儿,你咂摸咂摸,是不是有点不对味儿?
按常理说,安全这码事,谁能说不要?可防撞气囊、ABS,那都是老掉牙的标配了,怎么这激光雷达,突然就成了“护身符”了?再说了,这玩意儿死贵死贵的,动不动就得掏空你几个月的工资,真能像安全带一样,家家户户都用得起?
禾赛科技最近风头正劲,又是搞技术趴体,又是亮家底,创始人李一帆也到处晃悠,吆喝的核心就一句:“安全不能将就”。听着是挺慷慨激昂的,但细品品,这水儿可深着呢。
李一帆说,现在15万以上的新能源,激光雷达的装配率都窜到25%了,明年要奔着40%去了。这数字瞧着挺唬人的,可别忘了,新能源车这市场,本身就在狂飙突进。与其说是激光雷达有多受待见,倒不如说是新能源车卖得太疯了。
而且,这25%的装配率里,有多少是车厂为了撑场面,硬着头皮往里塞的?又有多少消费者,真觉得这玩意儿对得起这价钱?恐怕还得掂量掂量。
他说激光雷达的,已经从“锦上添花”变成“雪中送炭”了,这话说的漂亮,可背后的逻辑有点意思。以前是弄潮儿,现在变成救命稻草了?那之前没装激光雷达的车,难道都是马路杀手吗?
更让人玩味的是,禾赛自己也在死命压成本。八年时间,成本硬生生砍掉99.5%。这说明啥?说明这玩意儿之前的利润空间得有多肥?也说明降价这事儿,还有得折腾。
当然,降价对咱老百姓是好事,可对公司来说,就得琢磨怎么活下去。李一帆的路子是“国内卷技术,海外赚票子”。这话听着有点苦涩,但也透着真章。国内市场卷成麻花,只能靠硬实力死磕,在国外才能搂到真金白银。
而且,禾赛还在机器人这片蓝海里刨食。割草机、快递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这些玩意儿,看起来和汽车风马牛不相及,可李一帆说,这是“车规技术的下沉”。说白了,就是把在汽车上攒下的经验,搬到别的地盘去,多条腿走路,才能稳当。
华尔街见闻的记者抛了个棘手的问题:激光雷达要是真成了白菜价,“安全标配”这事儿是不是就打脸了?李一帆的回应也挺溜:“200刀是合理成本的底线,但它的价值远超这个数儿。”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玩意儿不可能贱卖,但保证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至于到底值不值,您自个儿掂量着办。
说白了,激光雷达这事儿,就像一场豪赌。车厂赌的是未来,赌的是老百姓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禾赛赌的是技术,赌的是能不能在血海里杀出一条生路。
而咱老百姓呢?赌的是安全,赌的是砸进去几千上万块,能不能真换来个安心。
可说到底,安全这玩意儿,不是靠一个零件就能搞定的。好的开车习惯,完善的规章制度,还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这才是根本。激光雷达,顶多算个辅助工具,别指望它能包治百病。
当我们一股脑地追着“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跑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停下来想想,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啥?是一辆能自己跑的车,还是一条更安全、更舒心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