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当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下滑10.5%时,比亚迪却实现了398%的爆炸式增长。
这一增一减之间,两家电动车巨头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缩小到仅剩1.2个百分点。 三年前还无人能撼动的特斯拉,如今正眼睁睁看着中国对手蚕食自己的领地。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欧洲新车销量达到123.7万辆,同比增长10.7%。 德国市场增长12.8%,英国增长13.7%,西班牙更是实现了16.4%的高增长。 就连增长最慢的法国也有1%的提升。
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电动化转型成为主要推动力。 纯电动车销量增长2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猛增65.4%,混合动力车也有15.9%的增长。 这三类车型合计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商们似乎找到了应对电动化挑战的新路径。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其成本效益和更强的盈利能力,正成为满足排放法规的优先选择。 这与纯电动车转型慢于预期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众集团9月销量增长9.7%,Stellantis增长11.5%,雷诺集团实现了15.2%的同比增长。 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逐渐找回节奏。
从去年9月0.4%的市场份额跃升至如今的2.0%,这家中国车企只用了一年时间。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4.0%收缩至3.2%,失去了近五分之一的阵地。
2025年5月,比亚迪在欧洲16国的总销量就已经超越特斯拉。 在英国市场,比亚迪卖出3025辆车,同比暴增408%;德国市场更是连续两个月压制特斯拉,销量达到1857辆,同比增长824%。
这家中国车企针对欧洲消费者对小型车的偏好,推出了海鸥等车型。 同时通过DM超级混动技术、兆瓦闪充等创新技术打破市场偏见。 本土化布局也在加速,泰国罗勇府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泰国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在8月份首次出口至欧洲。
特斯拉主力车型Model Y自2020年推出后未经历重大升级,品牌形象受到创始人争议言论的影响。 在法国市场,由于电动车补贴取消,Model Y的价格比竞争对手大众ID.4高出1万欧元,这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柏林超级工厂的产能问题也困扰着特斯拉。 产能爬坡速度低于预期,供应链瓶颈与交付延迟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不佳。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整体突破不仅限于比亚迪。 2025年9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49%,市场份额达到7.4%的历史新高。 名爵销量33872辆,增长62%;奇瑞集团卖出19645辆;零跑和小鹏分别实现3410辆和1550辆的销量。
吉利集团以39694辆的销量位列欧洲汽车制造商第九,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国代表。 在车型排名方面,比亚迪Seal U销量同比增长768.6%,升至第22名;Jaecoo J7同比增长5690.1%,首次进入前50名。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指出,今年前九个月,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稳定在16.1%。 但这个数字仍然低于行业转型所需的水平。 汽车制造商们在电动化道路上仍需面对高昂的生产成本、美国进口关税等多重挑战。
德国、西班牙等国由于购车补贴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电动车销量持续增长。 而法国因补贴退坡出现了小幅下降。 这种区域性差异反映出政策支持对电动车市场的重要影响。
大众集团以316383辆的销量保持第一,Stellantis以169703辆位列第二,雷诺集团以115486辆排名第三。 传统欧洲车企正在电动化转型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欧洲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三股势力相互角逐:传统欧洲车企、美国特斯拉和中国品牌。 这场竞争不仅关乎销量,更关乎未来技术路线和产业生态的主导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