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L这台1.5L发动机热效率46%背后:从深圳开到北京一箱油够不够用?

比亚迪秦L这台1.5L发动机热效率46%背后:从深圳开到北京一箱油够不够用?

上个月有朋友开着秦L从深圳出发去北京谈生意,中途只在服务区充了次电,到地儿油表还剩四分之一。他给我发微信说:“老王,这车有点邪门,高速上发动机声音几乎听不见,油耗表显示百公里2.9升,我开始以为是仪表坏了。”

这话要是别人说,我多半当笑话听。但这哥们儿常年跑长途,对油耗这事儿比谁都敏感。他那台车满油满电能跑两千多公里,按现在油价算,每公里成本大概一毛出头。

那台1.5L机器,藏着些讲究

秦L用的第五代DM-i系统,核心是台排量不大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6%左右,这数字意味着烧进去的每一升油,有将近一半能转化成推动车轮的力,剩下才是热量散掉。

发动机设计用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缸内直喷这些手段。通俗点说就是让它尽量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干活,不该启动的时候就歇着。实际开下来能感觉到,城里走走停停基本是电机在跑,发动机多数时候处于待命状态。

上了高速情况就不同了。时速八十往上,系统会切到发动机直驱模式,这时候传动效率最高。整套逻辑像个会算账的管家,该省的地方一点不含糊。

没电了也不慌,油耗控制有门道

插混车最怕的就是电池见底,退化成纯油车。秦L这点倒是让人放心些。

比亚迪秦L这台1.5L发动机热效率46%背后:从深圳开到北京一箱油够不够用?-有驾

官方给的馈电油耗2.79升/百公里,是在电池电量低于15%之后测出来的。我看过几家媒体实测,数据在2.8到3.1升之间浮动,跟宣传值相差不大。这个成绩放在A级轿车里算是能打的,毕竟车长接近五米,轴距快到两米八。

整车能耗管理做得挺细。风阻系数压到0.275Cd,轮胎选的低滚阻型号,空调换成热泵系统。这些改进单独看可能省不了多少,加起来效果就明显了。有东北的车主反馈,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油耗也就多个零点三升左右,比预期好不少。

那块电池,几个细节值得说说

18.3度电的刀片电池,走的磷酸铁锂路线。安全性那些针刺测试的视频网上到处都是,这里不赘述。我比较关注充电速度,快充从30%到80%大概二十五分钟,应付日常够用。

电池管理算法调得还行,能量回收力度不会太突兀。松油门的时候不会有明显拖拽感,跟油车的惯性体验差不多。有个朋友把它形容成“温柔地帮你踩刹车”,这个比喻挺贴切。

低温表现方面,零下三十度环境下放电能力还能保持八成以上。这在北方那些城市或许比较实用,毕竟冬天电池衰减是个普遍问题。

配置够用,没啥明显短板

十个气囊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也给到位了。AEB系统能识别行人、自行车和静止障碍物,虽说不能百分百依赖,但多层保护总归安心些。

空间这块儿没槽点。后排腿部空间接近一米,放倒后座能装下不少东西。储物格设计挺实在,手机无线充电、后排充电口这些都有配上。

悬架调校偏舒适取向,过减速带的时候不会太生硬。转向助力有三种模式,城里开轻便,高速会自动加重,这个设定还算合理。车机系统偶尔会有点小卡顿,后排中央地台有凸起,这些算是需要接受的地方。

比亚迪秦L这台1.5L发动机热效率46%背后:从深圳开到北京一箱油够不够用?-有驾

十万出头的价格,算盘得自己打

起售价不到十万,顶配十四万多点。这价位能拿到这套动力系统加上这些配置,账面上看着挺划算。

据说三个月订单超过十二万台,九月单月销量四万辆出头。市场反馈多少能说明些问题——车主看中的核心点还是用车成本,每月油费电费三百块左右,这笔账对通勤族挺有吸引力。

保值率方面,一年车龄能保持78%上下,在插混车型里算是中上水平。

适合谁用,得看场景

这车大概适合几类人:每天通勤七八十公里以内的,能充上电,基本就是电车的体验;偶尔跑长途的,一箱油能撑很久;对油耗敏感又不想被充电桩限制的,这套方案或许正合适。

但它也有局限。车机反应速度有时不太跟手,后排地台凸起影响中间乘客舒适度,这些细节还有优化余地。

站在十万这个价位看,秦L这套技术方案的成熟度和实用性确实有点门道。值不值得入手,还得结合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预算来定。毕竟买车这事儿,别人的经验只能当参考,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