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在路上,远远看到一辆还算新潮的中型SUV压线驶过,心里一动——这可能是刚刚上市的尚界H5。打开车门一股淡淡的塑料味,我心里其实想着:这车的制造成本估算在多少?大概都花了哪些地方?(体感:我觉得车身用料还挺一般的,飘窗线条看起来就很普通,应该是在成本控制上做了不少功夫。)
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反正整体价格在15万到20万之间,主要靠批量生产摊薄成本。像车身尺寸,坐进去基本感觉挺宽敞的,虽然我也只看了几眼——长4790mm,宽1910mm,高1664mm,轴距2840mm,这个尺寸说白了,和途观差不多,只是整体的线条更平直些。和问界M5比起来,我估计内外设计的差别主要在于用料感——问界M5硬塑明显多一些,这个尚界H5看起来还好,但要是跟零跑C11那些对比,我会觉得它更偏中庸。
对了,车尾那条海平面尾灯亮起来还挺有辨识度的,尤其那个发光线条挺漂亮。想知道,省油灯/照明效果是不是华为的自有技术?我估算一台车的灯光用电大概在每小时2-3度电,开长途的话一个小时左右,觉得挺省电的。
我们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实际上,华为的车载系统真的不简单。这次的鸿蒙座舱,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那块15.6英寸的中控屏——我试了试,反应很快,特别是在调导航或调音乐时,没有卡顿。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操作界面相较于传统车机,简直像用手机操作一样顺畅?
之前有人告诉我,辅助驾驶系统根据车型不同,配置也会有差别。比如Max版的华为ADS 4支持自动领航,配超高清激光雷达。一想到这些传感器,心里还琢磨,它们的感知能力到底和老款车的雷达差了多远?我猜可能多了点智能,就像让盲人多了双眼睛吧。再说,辅助驾驶用在市区堵车路段会不会误判——这是个现实的问题。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车里那块配置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盘,旁边的星环散射体音响还挺有未来感。座椅支持三档通风和加热,我还在想,夏天开空调的话,纯电续航是不是会打折?据估算,开启空调,大概会多耗费10%左右的电能。这个数字虽不多,但对于续航焦虑的朋友来说,减去它,感觉续航真空值就变少了。
提到竞品,零跑C11、海狮06、小鹏G6这些都在争市场。零跑在空间设计上厉害,造型更潮,我倒觉得这个中庸风格更适合更宽泛的客户。假如我想问问,选择这类车,最看重的是颜值还是辅助驾驶?(这问题有点突兀,但确实反映不少潜在用户的心声。)
回到价格和销量,按我个人感觉,15-20万的新能源SUV,这个档次的销量其实很难破天花板。海狮06的16897辆,虽然算是第一,但它用的是比亚迪的造车经验和价格优势。尚界H5依靠华为的硬件背书和有点未来感的系统,或许能吸引一部分人,但市场惯了的还是产品质量和售后体验。
从供应链角度讲,刚才我心算了一下:车身用料实在,少一些花哨的装饰,可能直接将成本压到每台车一万以内。大家都知道,普通SUV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区间,想赚差价,供应链必须极其高效。这也让我觉得,像华为这样从零开始布局的品牌,要在这么快的时间推出车,质量能否跟上?这个问题,我还真没底。
这让我想起之前修理工一句话:做这种快车,一定要有‘快’的底气。我想,华为可能就是偏向快抢市场,但要稳住阵脚,还得靠后续优化与升级。
说完这些,我又开始琢磨:他们的市场预估销量,估算月销在1到1.5万车,合理吗?如果产能能保障,或许爆发还是有可能的。你怎么看?在这个区间,谁能坐得住?我觉得,除了技术和价格,市场的耐心也是个问题。
带着些微的疑虑,我站在路边,看着那辆尚界H5缓缓驶远,心里有点期待也有点忧虑。毕竟,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是要交给时间去检验——车尾灯的光线渐隐在远方,把这份市场的不确定留给了未来。
(这段最后留一手,现实和未知,总让人觉得这个尚界H5究竟能走多远,还很悬。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