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比较,忠诚这种事,就不可能牢靠!
今天我要聊的是,小米YU7 1个小时28.9万大定,有多少来自 车企友商自以为坚定、忠诚的基本盘。
先说结论,我粗略估计,至少有50%!
以下我将从3+1个维度来拆解:
1、传统燃油车:
YU7高配版(Max版32.99万元)已接近BBA(宝马X3、奔驰GLC、奥迪Q5)主销车型价格区间,且性能和续航不逊色。BBA的传统用户群中,部分追求新技术和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可能被YU7吸引,这里预估贡献贡献约3万-5万订单。
2、特斯拉:
按照小米YU7明确对标的特斯拉Model Y来看,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比Model Y(26.35万元起)低1万元,同时配置更高(如全系标配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835km续航等)。这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而那些对特斯拉FSD功能受限不满的消费者,更可能无缝链接到YU7。
这里预估约1万-2万订单,来自特斯拉的基本盘。
3、国产新能源:
YU7所在25-35万元价格区间竞争激烈,覆盖的国产品牌有如:极氪7X、阿维塔07、智界R7、理想L6等。小米的“高配平价”策略、雷军的个人IP、以及“人车家全生态”模式(如智能互联、个性化设计)将吸引大批追求科技感和情绪价值的用户。
预计将有约5万-7万订单来自这些品牌的潜在用户,而且这里我觉得是保守估计了。
4、小米生态的内部转化
去年su7首日战绩是4分钟破1万台,27分钟破5万台,估计1小时大定在7万台左右。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5年1季度新能源汽车50%的增长,今年小米用户的自然贡献,约为10万辆左右,算上su7转的和黄牛贡献的,整体应该在13~14万辆左右,占比整个28.9万订单的接近50%。
那么剩余的50%,也就是14万多的订单,5万来自传统燃油车,2万来自特斯拉,7万来自国产新能源,各位觉得这个数,靠谱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