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国标在动力电池安全测试方面进行重点修订与新增,被业内视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
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国标”)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该标准将于2027年7月1日实施。
新国标在动力电池安全测试方面进行重点修订与新增,主要涵盖热扩散测试、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三大项目。由于其包含诸多更为详细、标准更高的要求,被业内视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国标的发布意义重大,将在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先进安全技术应用、支撑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便利全球范围经贸往来等多方面发挥有力作用。
重大技术升级
热扩散测试考查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在热扩散测试方面,新国标首次要求将电池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
新国标新增底部碰撞测试,通过用30mm直径的撞击头,以150J的能量撞击三次,考察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达标要求为无泄漏、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此外,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考察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要求电池达到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同样满足不起火、不爆炸。
“新国标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严谨性与科学性,对行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升级。”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频发的起火事件成为行业发展的隐患,使消费者在购车时心存顾虑。而“不起火、不爆炸”标准的落地,有望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痛点,消除消费者的安全担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扫除发展障碍,助力其驶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新国标通过提高安全测试标准和增加新测项目,推动电池在各类复杂使用场景下提升安全性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新国标的实施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有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推动产业向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此外,新国标的推行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及相关车辆产品的品质,助力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强的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
推动市场“洗牌”
工信部发布的编制说明中显示,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14%的企业预计将在2026—2027年具备此项技术,另有8%将在2030年及以后实现。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新国标的高标准要求不仅推动了各类技术创新热度的提升,还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
“以往,企业在安全性、成本、质量等多方面因素之间进行综合权衡,如今安全性被赋予了更高的优先级。”在纪雪洪看来,此次标准的重大升级,更为激烈的“淘汰赛”已拉开帷幕,从材料供应商到工艺装备企业,都将受新国标影响。由于新标准对技术要求更高,生产过程中必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这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那些技术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
曹广平同样提到:“新国标要求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新国标实施后,可能会淘汰一些技术落后、安全标准不达标的企业。相关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与符合新标准之间寻找平衡,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适时建立灵活应对机制
随着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安全性更优的固态电池早已成为各大企业的主攻方向之一,未来有望从中受益。然而,业内人士纷纷指出,当下固态电池面临成本与应用两大难题,且并非能完全消除电池安全隐患。
纪雪洪认为,“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对固态电池的发展是一大利好,但全固态电池也存在起火可能性。技术路线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性能、成本、质量、标准法规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技术革新。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撰文强调,固态电池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而且全固态电池成本需要做到可与目前电池竞争的程度,才有可能取代目前电池。所以不能因为将来可能有固态电池,就放松目前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风险预防。
“在全固态电池正式大规模装车前,电池行业中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综合安全性能较好的电池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曹广平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人士均表示,新国标的贯彻实施需要行业与时俱进,下一步如何有效贯彻落实标准是关键。“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随着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难免会有新问题出现,需要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反馈、技术进步的情况,对标准进行适当微调与优化,确保标准既能推动行业安全升级,又能持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纪雪洪表示。
文丨本报记者 杨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