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奇瑞汽车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而其背后的研发团队,则是推动这颗明星持续发光发热的强大动力源泉。从创立之初,奇瑞就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支撑企业长远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队伍。
汇聚人才,构建多元专业矩阵
奇瑞研发团队规模宏大且构成多元,成员们来自不同专业领域,涵盖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材料科学等。这些专业人才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技术经验,从各个维度为研发工作添砖加瓦。他们既可以是设计汽车外观线条的艺术家,也能成为优化发动机性能的工匠,又或是构建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达人,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
近年来,奇瑞广纳贤才的脚步从未停歇。仅2023年,就有近3000名应届毕业生加入,其中硕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达到31%,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30%。未来五年,奇瑞更是计划培养研发人才25000多人,其中动总研发团队人数接近3000人,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预计超过400人 。
此外,奇瑞积极与外部60余家知名院校和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了奇瑞动总研究院。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奇瑞引入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前沿研究成果与理论支持,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实现了互利共赢。例如,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究项目,奇瑞得以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攻克技术,攀登创新高峰
奇瑞研发团队始终聚焦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在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斩获了诸多成果。
在动力系统领域,经过26年的深耕,奇瑞构建起了覆盖燃油、混动、纯电、氢能的“鲲鹏动力”全域技术架构,以及PHEV、HEV、REEV三大混动技术路线。其中,鲲鹏超能电混CDM 6.0系统综合热效率高达45.79%,实测百公里油耗仅3.65L,纯电续航超过250km,实测续航更是突破2000km+,无级超级电混DHT Pro峰值功率增至160kW,峰值扭矩达到310N·m,电池充放电循环达到5000次,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新一代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未来还有望实现48%以上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再度刷新中国混合动力技术的高峰。在增程赛道,鲲鹏黄金增程系统以“零自燃”纪录通过中汽中心132项极端安全测试,成为首个获“高品质增程”认证的国产技术,1L油发电3.1度的能效比,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0.1度,在长距离行驶场景中能显著降低油耗。
在智能驾驶方面,奇瑞全力打造“猎鹰智驾”系统,该系统将于2025年覆盖全系车型,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高阶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团队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和数据采集,不断优化算法,提升系统对复杂路况和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比如在自动泊车功能的研发中,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停车场的布局和车位类型进行了大量测试,使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车位并完成自动泊车操作。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奇瑞在电池技术上不断探索。其研发的混动专用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奇瑞还积极参与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管理,激发团队活力
为了保持团队的创新能力和高效运作,奇瑞建立了科学的研发管理体系。“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体系,确保了技术的持续迭代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依托“瑶光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奇瑞整合了电池、电机、电控全链条技术,加速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进程。
在项目管理上,奇瑞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紧密协作。在一款新车型的研发过程中,设计、工程、测试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跨职能团队,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共同参与,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此外,奇瑞还注重对研发人员的激励,设立了多种奖项和晋升渠道,对在技术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奇瑞研发团队凭借着强大的人才储备、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奇瑞汽车在市场中不断前行。在未来,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加速转型,奇瑞研发团队也将继续勇攀高峰,为奇瑞汽车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