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雾霭里,一场关乎未来的汽车产业狂飙正在上演。重庆,这座以火锅和魔幻地形闻名的城市,突然甩出一张令人瞠目的牌桌筹码——未来五年豪掷七千亿,押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试水”,而是一场梭哈式的产业豪赌。问题是:重庆凭什么敢?又凭什么能赢?
第一幕:豪赌的底牌——七千亿从哪来?
翻开重庆的产业账本,汽车一直是经济支柱。长安、赛力斯、福特等车企扎根于此,去年整车产量超过200万辆,占全国近十分之一。但传统燃油车的天花板触手可及,转型成了生死命题。今年3月,重庆市政府一纸《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砸向市场,宣布到2027年要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其中七千亿直接投向智能驾驶、车路协同、芯片等核心技术。
钱从哪来?政府牵头,企业跟投。长安汽车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千亿,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M7刚创下月销破万的纪录,连本地高校重庆大学都紧急增设了智能网联专业。更狠的是政策杠杆——重庆两江新区对落地企业直接给出现金奖励,最高可达项目投资的30%。网友调侃:“这哪是招商,简直是撒钱抢人!”
第二幕:技术突围——重庆的“弯道超车”能成吗?
智能网联的赛道上,上海有特斯拉,北京有百度Apollo,广州有小马智行,重庆的杀手锏是什么?答案藏在两个关键词里: 全产业链 和 山地场景 。
重庆的野心不止于造车,而是要“通吃”上下游。从锂电池(赣锋锂业已落户)到车规级芯片(联合电子投资50亿建厂),再到全国首个车路协同示范区(在永川区覆盖500公里道路),产业链闭合程度堪称恐怖。更绝的是地理优势——多山路、多隧道、多雾的复杂环境,反而成了测试自动驾驶的天然实验室。一位工程师打趣:“在重庆能跑明白的算法,去平原就是降维打击。”
但挑战也赤裸裸的。行业内部报告显示,重庆本土企业在高精度传感器、AI算法等核心技术上仍依赖外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喊话:“不突破‘卡脖子’技术,七千亿可能变成七千亿学费。”
第三幕:赌局背后——城市竞争的暗流
这场豪赌远不止关乎汽车产业。成都、武汉、合肥等城市早已在新能源领域布局,重庆若成功,将彻底改写中西部产业格局。地方政府的心思很明确:用智能网联汽车撬动整个高端制造业。
但风险同样醒目。七千亿相当于重庆2022年GDP的1/4,若投资回报不及预期,财政压力可想而知。经济学家李稻葵近期在论坛上泼了盆冷水:“地方政府要避免‘为烧钱而烧钱’,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急不来。”
尾声:赌赢的未来长什么样?
站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重庆的野心随着江水奔涌。如果一切顺利,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一极;如果失败,七千亿或许只是又一场地方经济的昂贵试错。
但重庆人似乎习惯了冒险。就像火锅里的九宫格,明知烫嘴也要硬刚。一位本地车企高管说得直白:“燃油车时代我们跟跑,电动车时代我们并跑,智能网联时代必须领跑——赌输了是教训,赌赢了就是历史。”
现在的问题是:你相信这场豪赌会赢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