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

最近您要是琢磨着买车,特别是想看看十来万到二十万的SUV,估计会有点眼花缭乱。

这边是咱们国产车,配置高、样子也越来越好看;那边是合资老品牌,名气大、优惠也给得足。

到底该怎么选?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

别急,刚刚出炉的7月份汽车销量榜单,就像一份期中考试成绩单,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现在的老百姓到底更愿意为谁掏腰包。

尤其是在紧凑型SUV这个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这次的排名变化,可以说是看点十足,也让我们看懂了现在买车的一些新门道。

最让人意外,也最让人提气的,就是这次的冠军换人了。

吉利的博越L,您没看错,一个月卖了2万1千多台,把一众合资老牌劲旅都给挤到了身后,稳稳当当地坐上了冠军宝座。

这可不是蒙的,也不是单靠降价换来的。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博越L能冲上来,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说白了,吉利现在是把以前只有在高端车上才用的技术,下放到了十几万的家用车上。

比如它的造车平台,是和豪华品牌沃尔沃共享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好,那身子骨自然就硬朗,开起来感觉更扎实、更安全。

再加上车里那块几乎占了半个中控台的超长大屏幕,配上反应飞快的高通8155芯片,用起来就跟我们手里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

这种科技感,让很多还用着小屏幕、反应慢半拍的合资车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所以说,博越L的成功,标志着咱们的国产车,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堆砌配置的“傻大个”,而是在核心技术和品质上真正站起来了。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紧随其后的吉利星越L和长安CS75 PLUS,也都是国产阵营里的优等生,一个月分别卖了一万七千多台和一万四千多台。

它们能一直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抓住了中国家庭的核心需求:空间要大、样子要气派、配置要新潮,最关键的是,价格还得实在。

这三款车联手,可以说是在榜单最前面,为中国品牌挣足了面子。

当然,合资品牌也不是吃素的。

面对国产车的强势崛起,它们也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降价。

您看排在第二名的丰田RAV4荣放,一个月卖了一万八千多台,实力依然非常强悍。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买这种传统的日系燃油车?

其实道理很简单。

在很多家庭,尤其是上了点年纪、讲究踏实过日子的消费者心里,丰田这两个字就约等于“省心”和“开不坏”。

这是一种经过几十年市场考验积累下来的信任感。

过去这款车价格一直很坚挺,现在为了抢市场,优惠力度大了很多。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老字号招牌,平时价格不便宜,现在突然搞活动打折,那吸引力自然就上来了。

丰田还特别聪明,搞起了“双车战略”,RAV4荣放的姊妹车威兰达也卖了一万多台,再加上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这两款更加入门的兄弟车型,也都卖了一万三四千台。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它们就像撒下了一张大网,在不同的价位段,用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产品,把追求稳定、信赖大品牌的消费者牢牢网住。

同样的路数,本田和大众也在用。

本田CR-V和皓影,大众的途岳,都靠着多年积累的口碑和现在非常有诚意的价格,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它们仿佛在说:我的技术可能不是最酷炫的,但我的品质和可靠性,加上现在的价格,难道不值得你考虑一下吗?

除了燃油车这边的激烈拼杀,新能源大军的势头更是锐不可当。

比亚迪的宋Pro DM-i和元PLUS,都卖出了一万一千多台的好成绩。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尤其是宋Pro DM-i这款车,它之所以能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就是因为它解决了一个最大的痛点:既想要电动车省钱、安静的优点,又害怕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这种插电式混动技术,平时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用电,一度电跑个五六公里,成本非常低;周末或者节假日要出远门,它又能像普通油车一样加油跑,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

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特性,对普通家庭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而且,现在的新能源车战场,已经不再是比亚迪一家独秀了。

吉利的银河E5、比亚迪海洋网的海狮05 EV这些新面孔,也纷纷冲进了一万台的销量俱乐部。

它们用更时尚的设计、更智能化的座舱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7月SUV销量榜出炉,12款车型破万,星越L冲进前三-有驾

从榜单上看,虽然新能源车在总数量上还没能完全压倒燃油车,但这种多点开花、集团冲锋的态势,已经说明新能源成为主流只是时间问题。

它们正在从市场的补充,一步步变成市场的核心。

总的来看,7月份的这份榜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越来越多元、竞争也越来越充分的汽车市场。

国产燃油车靠着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地位;合资燃油车则通过调整价格策略,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证明了品牌和口碑的价值依然巨大;而新能源车队,则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版图。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件大好事。

因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厂家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和价格来吸引我们。

无论是追求稳定可靠,还是拥抱科技潮流,现在我们都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选择。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燃油车在努力变得更智能,新能源车也在努力解决续航和补能的痛点。

最终,谁能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谁能提供最实在、最贴心的产品,谁就能在这场不断变化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