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哥聊车|佛山车市:新能源汽车高歌下的数据“回音”

川哥聊车|佛山车市:新能源汽车高歌下的数据“回音”-有驾

全国乘用车交强险购买数指出,2025年上半年,佛山乘用车上牌量为10.8858万辆,同比下滑6.81%,仅1月份(2.1937万辆)和5月份(2.0109万辆)实现单月超过2万辆,全国城市排名从2024年第20位滑落至第26位。

来自新能源乘用车方面,佛山以5.3223万辆,同比增长8.06%,全国城市排名位居第29位,下滑7位,倍受关注的市场渗透率达到49%,比2024年上升4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从数据看,尽管目前佛山新能源乘用车上牌量已逼近50%关口,但受制于总量下滑,佛山在广东核心城市群的汽车消费版图中正呈现出微妙的困局。

川哥聊车|佛山车市:新能源汽车高歌下的数据“回音”-有驾

佛山传媒通过搭建镇街车展平台激发汽车消费潜能。图为“2024中国南庄第二届车水马龙节惠民汽车展”。

纵向回溯近三年数据,就可以看出,佛山车市增速明显放缓:2023-2024年,佛山乘用车上牌量为27.5120万辆和26.6854万辆,同比下滑10.65%和2.96%,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分别落后少于东莞6.0339万辆和10.5599万辆;从2025年上半年看,东莞超出佛山4.2132万辆,预计两地差距今年仍将达到8万辆以上。

在新能源乘用车赛道,2023年佛山新能源乘用车上牌以9.1880万辆领先东莞的8.8485万辆,但2025年上半年东莞以6.7066万辆实现反超,且39.57%的增速近乎佛山(8.06%)的五倍,而令人意外的是,佛山以49%的市场渗透率要高于东莞的44%,这从侧面看,东莞的市场总量优势则比佛山明显。

与此同时,广深双核的虹吸效应持续强化:深圳以66%的市场渗透率一骑绝尘,相当于每售出3辆车就有2辆是新能源;广州则以53%市场渗透率支撑起28万辆的巨量市场,相当于佛山总量的2.5倍。

横向观察2025年上半年数据,广东四座核心城市格局分化:广州乘用车上牌量为28万辆,同比增长13.48%;深圳为21.9万辆,增长6.75%;东莞为15.1万辆,增长7.65%;唯有佛山以10.9万辆,出现负增长。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广州、深圳分别以14.95万辆和14.50万辆稳居全国前五,东莞以6.71万辆增速领跑四城,佛山则以5.32万辆的销量与增速均处于追赶态势。

川哥聊车|佛山车市:新能源汽车高歌下的数据“回音”-有驾

利泰汽车集团在佛山着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品牌,图为去年底落户南庄的佛山佳腾腾势中心。

这几年,广深凭借一线城市的综合磁力,在消费虹吸效应上天然占据高地。随着广州、深圳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跨越53%甚至66%的门槛,其政策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及消费引领效应,无形中加速了周边地区潜在高端消费的外溢。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之后,新能源乘用车将逐步成为市场消费主流,单一维度的市场渗透率数据已不足以支撑一座城市在汽车消费市场版图中的竞争力,包括总量规模与消费活力、结构优化与市场韧性、产业基础与消费环境等多重交响将是未来角逐的另一个层面。这也意味着,佛山49%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仍然需要倚重市场总量,通过激活市场活力,以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特别在消费环境、使用便利性上打造比肩广深的体验,构筑“近者悦,远者来”的消费生态。

这意味着,新能源乘用车消费成为主流,佛山车市的新考验才刚拉开序幕:如何在市场渗透率攀升的同时,让市场的心脏重新有力地搏动起来?这不仅是传统品牌在佛山的“退潮”,对冲像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等新贵的“圈地”,这场转型不单是能源形式的更替,更是一座城市在区域竞合格局中重塑消费活力的深层蜕变。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资深汽车评论员 邓镇川

川哥聊车|佛山车市:新能源汽车高歌下的数据“回音”-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