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边,有个朋友之前特别喜欢试驾各种新车,听他说:别看外观都挺像,有的车开起来跟拖拉机似的。说白了,市面上同级车型多,差别不大,但一款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车,还是得看它是不是给我量身定做。
刚刚开了辆亚洲龙,站在车旁,我忍不住又看了几眼。那尺寸,4990毫米长,1850毫米宽,1450毫米高,轴距2870mm,感觉像个行走的豪华套件。身边有人说:空间够用吧?我跟他们打招呼:试坐坐吧,即使后排腿还能留出两拳的余量,坐进去感觉绰绰有余。那天朋友还问我:开长途会不会感觉局促?我心想,开过就知道。像他们那次家庭出游就说:别说后排,小孩躺后我都能趴着睡。大概空姐都说,空间就是要留得有人气。
这车的三种动力配置让我有点犹豫。2.0L自然吸气配CVT(估算体感,不算太差),起步轻快,城市堵车时换挡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有人问:油耗怎么样?这个我得说,结合我那点心算(5人平均每人每公里0.06元油费,大概能跑个1500公里/年,百公里油耗4.3L左右,价格按每升7元估算,油费每年约450元),整体日常油钱还算可以接受,比起别的中高端车,算是省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那天我拍了辆喜欢的蓝色亚洲龙,车顶有点倒腾指甲的金属光——还真挺耀眼。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一直觉得‘智能安全配置’不是厂家打广告的卖点,而是真让人用着觉得安心。配备高通骁龙8155芯片,你试想,平时用语音问导航,几乎不用反复说嘿,导航,一次就对,反应快得像我家猫随叫随到。微信消息同步、OTA升级都极其便捷,想想以后功能还能不停加料,让我啥都不担心。
安全设备方面,亚洲龙标配10个SRS空气囊,覆盖范围广。把它比作公共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礼包——你不会想开车时遇到意外,但能多一点保障总没错。更别说Toyota Pilot的自动跟车、车道保持。高速上跟车,那点掉队的可能比别人多,但自动修正车道让我像个老司机一样悠然不怕。
可我更关心的,是长远的事。这个车的保值率,按市面上的调研(样本少,估算)大概70%左右。这个比例,在中高级车里面算不错了。换句话说,车未来贬值速度慢点,卖掉还能多卖点钱。你会不会觉得,一台车的存在就是为了最终能多拿点卖价?
别只听我说。问问自己:我用车,是看重颜值、空间还是开起来的舒适?我真会天天享受智能驾驶辅助带来的安宁吗?这点都挺个人的。也许有人会觉得麻烦起步略慢,尤其是那些惯马力爆棚的街霸。我有点怀疑,6到8万的价格能匹敌高性能车的动力表现吗?大概像买楼,讲究多的是整体品质,而不是哪一项爆表。
说到这我又突然想到:可能我没细想过,亚洲龙的后悬架调教是不是比同级对手软点更舒服些?硬点联想到颠簸,那次经过市区某个坑洼地段,感觉还挺软绵绵的。猜测也许设计师在研发时,偏重了舒适性(这段先按下不表),不怎么在意操控快感。就是喜欢那种像在开玻璃钢布丁。
问题也有:你会在意油耗的微小差别吗?一天到晚跑几百公里,燃料差几块钱还影响心情?每次回想那些养车成本,自己表面说省油,心里其实还是喜欢能开起来爽的感觉。
我也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用车哲学。有人觉得:空间大点,安全配置全点,操控还行,就是放心。有人偏爱开起来就像开飞机,性能第一。可这车问题挺多——配备智能驾驶辅助时,会不会有过度依赖导致反应变慢?还是说夜间行车,光线不好时,摄像头还能不能识别得准?
我发现,其实。。。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位修理工也说:亚洲龙挺好,跑了不少年,基本不用折腾,但偶尔还是得加点雪种。这让我觉得,车再怎么全能,换个配件还是避不开的。
说到这我忽然觉得:也许,我该多关注点每年实际用车成本——不只油钱,还包括偶尔的保养、保险(估算,保险差不多每年5000元左右,车价高了,理赔也贵点)。相比起车贬值,成本才更实在。
你们说,这样的全能车型,未来还能不能持续吸引我?还是说,惯成自然,其实还是得看那辆车,细节里藏着能宠坏一个人的小秘密。
像这样的车,是不是带点人性化设计在里面?就像我老妈说的:开车就是安心,不然真受不了这折腾。就算每天堵在路上,看着它稳稳当当,心里那点小满足,也算是幸福值。
你会不会也有点像我这样的疑问:车的会越来越像智能伴侣,还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或者一直留存在那一个小细节——就在车门边那块微微发光的锁把手,告诉我,下一次出门,还是我每天惯触摸的温度。
我想,或许,这才是真实用车的意义——在任何细小的瞬间,感受到它的心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