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开车,突然注意到自己刹车灯的亮度变得不一样了。平常还倒是惯了,那种微弱的红光,或者灯亮起时的死板感。而这次,感觉明亮许多,也更稳定,是不是汽车技术又偷偷升级了?说到这个,我其实一直挺好奇,新能源车和智能车的那些细节到底还隐藏了多少黑科技。
去年我跑到一个维修厂,顺便聊了下新车的事情。一个师傅说:这车的刹车灯,比以前亮多了,省得后面那些人追尾。我还打趣:是不是迎合监管要求啊?他笑:更多是软件调调的事。硬件都一样,就是调节一下亮度。这个细节其实挺微妙,硬件都差不多,能亮得很多,靠的还是软件算法。估算一下,像这种灯的调整,可能只需软件调节参数,成本几乎没有变化,但体验上就差别大了。
我在整理思路时,突然联想到,汽车的硬件其实像人骨架,软件就是大脑,二者配合才能行得动。你试想,车里的传感器、芯片就像感官系统,软件算法像思考和决策。比如自动刹车,传感器捕捉到危险点,软件判断后行动。整个过程,软件的推演速度比硬件更关键。
这个关系挺有意思。原本我以为,硬件才是决胜关键,但其实软件的优化,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才是真正的鸡血。像去年某位朋友开的那辆国产SUV,硬件配置都差不多,但它的自动泊车比朋友那辆贵3000元的同款车智能多,说白了,软件调度得更聪明。你试问,买车时是不是越看越觉得算法和芯片的聪明程度,越能影响用车体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说得通?硬件就像骨骼,软件则是肌肉和神经,只有两者配合,车才是真正的活的。但硬件差一点儿,软件还可以弥补点;反过来,硬件再好,软件不给力,车也像没灵魂的木偶。
这让我又想起一件事——供应链质量控制。硬件的供应链像是食材供应,一旦出问题,整锅汤都可能变味儿。软件嘛,倒像是一场市场调研,算法优化得好,体验就能拔高不少。你也得知道,硬件像芯片、传感器的成本,估算每辆车大约在2000到5000元区间(这段先按下不表,说不清楚具体范围),软件开发呢,更像在打磨刀霍霍的算盘。
问:你们觉得,未来汽车的核心会越来越偏向软件?还是硬件还是个硬货?是不是汽车变成了智能手机+车体的合体?我觉得,硬件越复杂,制造越难,但软件的更新就像手机系统推送,简单易行。这次的合作,明显也是偏重软件和场景推演——华为过去是通讯巨头,现在晃过来一脚智能科技,内心还有点小佩服。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那辆岚图的内部设计,居然每次软件更新都能带来新感觉。其实不难,比方说车里的座椅调节,只是电动调节,普通车也能实现;但加了智能算法,第一次用时,居然可以根据人惯,自动找到最舒适位置。你见过车用软件智能推荐座椅位置的?这就是在用数据教车学会自己喜欢。
而且,怎样让系统记住多用户偏好这块,从技术角度看并不复杂,反倒像是宠物训练,用户一用,车就知道你喜欢偏左还是偏右。我真的怀疑,这个过程,是不是叫具身智能——让车有像人一样的身体记忆?(这段先按下不表)
从供应链的角度讲,好像我们都低估了工业链的忍耐度。硬件变差点,但如果软件还能善意补偿,就不会造成体验崩盘。就像我小时候穿衣服,有时布料用得不好,但只要穿着舒服,其他都还好。反正,现在大部分车型的芯片包其实就那么几款,优势主要在封装和调校,才让它们能跑得更快、更稳。
你觉得,未来软件会不会有良心点——比如自动检测故障、提前预警?我觉得,概率挺高的。这种预知能力,靠的是监测每个传感器的状态,时刻学用户惯。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误报或者漏报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我没细想过的猜测。
说到这,我晃了一下手机,发现今年夏天岚图的新车越变越丰富,像是自动驾驶助手的细节做得更贴心。比如之前的自动紧急变道,看似简单,实际调试起来复杂得很,毕竟一个误操作可能就出命案,但大家还愿意试。这就像踩刹车时,车自动预判能不能刹住,那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无数次软件调优的小实验。
我还在想,汽车的智能究竟是硬件的变革,还是场景的深耕?毕竟硬件升级很快,但场景细分慢得像蜗牛。若想做到随叫随到,软件得不停地学和适应。就像我家那只猫,摸头摸尾都知道是喂食时间,只不过汽车还不会认人。但我记得修理工曾说:车越智能,越要动脑子,软件越复杂。说完自己还摇摇头。
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你曾经有过,驾驶一辆车时觉得它懂我的瞬间吗?我觉得,这其实很难——毕竟软件学的再聪明,也只是模拟理解,总归缺少一点亲情。或者是不知道,你有没有遇过那种死板的自动驾驶?不灵光,反应慢,反倒不如我们人类开车灵巧。
我试想,还会不会有哪天,汽车不仅能认路,还能识面,甚至知道你的心情?哈,这是不是又陷入了想象空间中?我总觉得,未来比我预想的要慢一些,但细节上的变化,却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就在这样琢磨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夜里看车的灯光、调节座椅的记忆、软件的流畅度,都是这个新汽车未来感的微细节。它们,逐渐融合成真实的场景。
说到这,我不禁问:你认为,下一代车会不会真变成陪伴式的智能体?比方说,疲劳时提醒你休息,心情不好自动调节空调、音乐配合情绪——一切都像有个聪明的小伙伴在旁边。
可这,真的是未来吗?还是早已在静静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