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应该大家都见识过吧: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假期出门旅游么,小到人挤人的十字路口,大到像停了车的高速路,堵车简直成了现代生活的标配!
要是蚂蚁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愣得像个木桩子似的,脑袋上都是问号!
马路像开了罐沙丁鱼,车子一个挨着一个动不了!
这是个啥玩意儿嘛!
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样事儿呢!
作为世上少数也有“反向路线”的生物,蚂蚁就是不怕踩到刹车,几千上万只嗡嗡叫着出门,也就只是慢悠悠,不会把路堵死。
那这玩意儿到底咋整的呢?
要不要咱们像蚂蚁那样,上天入地找路,解锁城市堵车的烦恼?
各位好,今儿咱们来唠唠,为啥咱这交通总是遭遇拥堵,而小蚂蚁们偏偏就没这烦恼。
到底啥原因让我们车子像爹妈拉着的孩儿一样动不了呀?
你觉不觉得的马路就像是对着我们发脾气,一下子就让车儿们排起了长龙?
在中规院发布的2024年报告里,咱们全国36座大城市的工作日高峰期,平均速度只有20.3公里每小时,跟2022年比少了2.4公里,整体来看就是个中等堵车的状态。
有33个城里,差不多92%都走得慢得像蜗牛,速度在18到25公里每小时之间,都是一片拥堵!
2022年那点儿不算太堵的城市,今年都变成了中等程度的堵车了。
兰州、北京、广州的车速都像蜗牛一样,连18公里每小时都赶不上,交通堵得厉害得很。
在车流中,大家都快要抓狂了!
喂,咱们这是咋回事儿,怎么车子都停那儿动不了?
车比人多,路却少,这可真让人头疼,因为每个城市的车子就像夏天的蚊子一样,一天天往上涨。
杭州这地方,2020年车子有311.9万,到2025年居然飙升到479万辆,平均每年像长了个怪兽一样,多出33.42万辆!
按我的算计,到了 2030 年,这个数字差不多能蹦达到720万,妥妥是2020年的两倍多。
路况的承载力可不会像长线火腿一样疯长得那么快呀!
通常呢,马路越长,能塞车的地方就越多!
说到道路密度,2023年杭州的路网就像开了挂一样,达到了每平方公里7.8公里,排全国第六!相比去年还增长了2.63%,而其他36个大城市的平均增幅才1.9%,这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啊!
相比起汽车一个劲儿地往上窜,路的宽度就像蜗牛一样遛弯,永远追不上那辆疯狂的车!
车多得像赶集,路却少得跟吃泡面一样!
你说修路就能把堵车的问题搞定,真是让我笑到肚子疼啊!
未必如此!
北京就像个缺勤的司机,路网稀稀拉拉的,毛细血管也短得可怜,6.0公里每平方千米的路网密度在全国36个大城市里还勉强排到第23呢!
这座城市的马路宽得跟一条大河似的,平均有14.64米,简直是个“宽大道”,主干道上的车流量占了六成多,让人感觉骑个单车都能飞起来!
东京的马路宽到可以给小猫跑个八百米,车道大得像是给四辆坦克准备的,可偏偏这种超宽马路只占了1.51%的地方,而那儿的交通拥堵程度却比北京要轻松多了!
这玩意儿就叫做引导大家消费和奇葩的布雷斯矛盾,路越修越宽,结果车反而塞得更厉害!
有些时候,车少不是问题,反而是那一堆人想挤上来!
马路宽了,大家出门的兴致就更高了,肯定都选那条最肥的路走!
路一宽,司机就像喝了兴奋剂似的,不停地踩油门、来回换车道,结果整个交通就像打了无敌风火轮,卡得那叫一个难受!
你瞅瞅,经过四次扩展的北京四环,到了高峰时段照样堵得像吃了药似的!
开车不讲究,结果就变成“人挤人”的大聚会!
有时那条路堵得跟停车场一样,开到头一看,啥都没得!
没啥意外,也没工人在忙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堵得严严实实。
这就是那种“鬼影车队”!
前面的车要是踩了刹车,后面的车也跟着急刹,结果一来二去,跟前的车越来越近,最后就像打包的沙丁鱼似的,不停地反复刹车,这玩意儿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最后搞得像停车场一样!
司机那一猛踩刹车、随便换个道,快的就像没见过鬼一样,让车子堵得跟小巷子似的。时速四十公里稳稳当当,一下刹车能牵扯到十几二十辆车,通行时间增加个两三成,简直让人抓狂!
凭着人类那小心眼和“我先插队”的决心,搞出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人跟人就是不一样,脑子有时候也不太好使,这才是车堵的老大原因!
蚂蚁咋会遇到交通堵塞呢?它们走路跟风儿一样,快得很呐!
看看蚂蚁,它们可从没做过这种事!
2019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跟动物聪明研究中心等地方的专家们搞了个实验。
他们把阿根廷蚂蚁划分成各种各样的小集体,从四百只到两万五千六百只不等,想看看这么多小家伙是不是会挤成一团,变成大堵车。
研究的小伙伴们给蚂蚁和吃的之间搭建了座小桥,还做了三种宽度的桥,分别是5、10和20毫米,然后他们像发疯一样做了170次实验,每秒钟数着过桥的蚂蚁有多少。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黑点爬上桥,桥上的人挤人越来越多了。虽然这些小家伙的速度开始慢下来,但行走的人流却没变还感觉更热闹,一次都没有发生堵车的尴尬情况!
人类的小车在马路上占了 40% 的地盘就开始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而蚂蚁们占了 80% 的路面还照样跑得飞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它们究竟是靠啥本事办到的呢?
就算路窄得像针眼,别急着搞实验哦!当蚂蚁们聚在一起还算稀稀拉拉的时候,它们会慢慢加速,直到像大排长龙一样,人潮汹涌!
只要密度一过临界点,它们就开始懒洋洋地爬了!
蚂蚁看起来会悠着劲儿地观察前面的路有多挤,再用慢吞吞的速度来换取更多的小伙伴一起爬。
无论桥有多窄,蚂蚁就像赶着上班的上班族,通行能力杠杠的,密集了也绝对不掉队!
它们在找吃的或者搬家时,会排成一条“蚂蚁高速公路”,就像是在地上画了分车道一样,能分成双向甚至三向的小道,一旦排好队,就稳稳当当地走起来了。
大家开车的时候就像在跳舞,各自都有自己的舞步,不会随便乱挤!
蚂蚁一块儿走路基本上都是齐步走,快慢差不多在5%以内,而咱人类的车开起来差别可大了,能有30%多!它们根本没啥急刹车的问题,就算有点小波动,也不会变成“闹鬼的堵车”!
除了自个儿的组织能力,蚂蚁们还有个秘密武器,就是那种神奇的臭味剂!
你会看到小蚂蚁们总是能摸索出一条捡吃的特省心的路。
对一只蚂蚁来说,找吃的就跟踩平路一样——众虫皆行,我也跟着走!
蚂蚁在忙活的时候,会把一种“香水”洒在路上,给后面的小伙伴指路。
后头的蚂蚁再次走这条路的时候,会先挑那股味儿浓得要命的方向走。
那条有浓香的路,说明以前经过的蚂蚁特别多,也就是说这条路用起来蛮顺的。
要是某条蚂蚁小道上人满为患,那些信息素就像喝醉了的老兄,被踩得飞天了;这时候,发现新路的小蚂蚁们就忙着在另一条路上洒下自己的印记,顺便来个“快排队行不行”的大转移。
蚂蚁们靠调节信息素,自动躲避人满为患的尴尬场面。
“气味导航”就像人类的交通工具,其实就是“马路 + 招牌 + 地图软件”的组合,让小蚂蚁们高效地找到了最聪明的走法。
这套通过群体智慧来找目标的聪明搜索方法,叫做蚁群算法,后来就简称为ACS,最早是1990年意大利的马可·多里戈他们搞出来的。
北京交通大学搞过个实验,研究蚂蚁是咋搬家的,结果弄得车流都跟着它们乱跑!
他们在北京城里的一些大马路上,借着传感器的信息和实时监控视频,像小蚂蚁一样搞交通信号优化和灵活路线规划。
结果一捅出来,竟然在几个繁忙时间段里,用那种蚂蚁算法搞的智能信号控制,把一些热闹路口的通行能力提升了15%到25%,缓解了些许堵车问题。
蚁群算法可不仅仅是在交通上搞事情,它在物流路线规划等很多领域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呢!
大约在2000年左右,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在运输货物时遭遇了点儿小麻烦。
飞机的货舱面积仅占七分之一,但有些机场忙得跟打仗似的,根本忙来搞定预定的货物,结果把整个西南航线的运输和管理搞得乱七八糟!
要搞定这个事儿,西南航空学了蚂蚁的干活方式。
当那些改良过的蚁群算法拿来解决西南航空的麻烦时,货运站的转运效率直接掉了个80%,搬运工们的活儿也轻松了20%。
大家都想往一个方向走,可蚂蚁们不捣乱的关键就是它们完全不自私。
蚂蚁们认为“大家一起才是王道”,谁也不着急抢先,总是一心一意想着团队的效率,根本不在乎自己能不能飞快通过。
它们的相互走动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活下去,而不是拼命抢夺。
人类在马路上就像是在打擂台,尤其是当路上塞得跟罐头似的,每个人都想着先把自己的屁股挤到前面!
变换车道、插队、超越、抢行……大家都想着“我先到”,结果把自己堵得像是在跟红灯比赛,看谁能等得久!
咋用“蚂蚁算法”来搞定塞车这摊事儿呢?
这事儿,人类这辈子也别指望搞明白了!
要是能搞定人类的贪心毛病,那可真是,别提塞车了,连世界和平都能敲锣打鼓实现了!
咱们还是能从小蚂蚁那里挖掘点儿经验,帮忙弄点交通堵塞的小麻烦。
用信息素指路就像蚂蚁开会一样,边走边更新交通情况,让车子找到最优的跑道,真是一条聪明的路线!
要是车子能自己开,那它们就能互相聊“信息小秘密”,一旦遇到堵车的时候,系统会聪明地把车导向畅通无阻的路!
可以把蚁群算法融入到城市的交通灯计时中,很多城市的信号灯还在老实定时,如果用信息素让信号灯变聪明,自然能减轻不少交通压力!
新加坡的交通管理局在2019年把蚂蚁找路的办法加入了红绿灯控制,结果堵车少了20%,真是让人开怀啊!
城里的行车安排不光要靠电脑算,还得借鉴一下蚂蚁们的走路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马路更好使!
蚂蚁在流量大的时候,就像开了多条道一样,分散走动。它们会根据要做的事和方向自个儿形成不同的“通道”,拉着重担回家的蚂蚁一般走中间那条直线,而出去捡东西的蚂蚁偏偏靠边走,结果就把路分成了两个方向的车流!
城市规划啊,得多搞几条备选路,让车儿别都挤到那几条大马路上,就像要是唱歌的话别光指望一首热门曲!
道路设计上可以把不同种类的车流分开,免得它们互相拌嘴。
就像给公交车和货车各自划条“独行道”,让它们别再打架,随便变道,结果一堆车堵得像糟糕的年会一样!
咱们的目标就是让大家伙都活得好,虽然不可能像蚂蚁那样做到全身心奉献,但在马路上干架的时候,得学学蚂蚁那种团结精神:别老把马路当成独木桥,要记得齐心协力、整齐划一地走!
有可能真正的提升,不是把马路修得更宽,而是大家都会在竞争里学会搭伙,能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找到一致的规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