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万蔚来ES性价比逆天

不到20万的蔚来ES6,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真实?更夸张的是,这可不是孤例。最近新能源车行业里类似“跳水价”的消息,层出不穷。问界M5降了,特斯拉直接“以价换量”,小鹏也跟着补贴,甚至更传统的燃油车企,比亚迪、长城也开始降。这几个月,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已经打成了内卷,消费者看得很嗨,但行业内的人却心里嘀咕:这价格打得这么狠,老板们晚上睡得着觉吗?亏成这样,还能喘几口气?

先丢个数据,咱们不绕弯子。蔚来,作为新能源“新势力”的代表,今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净亏损达到了接近60亿人民币。这不是营收,是亏损。比去年同期还扩大了两成多。放眼整个新能源行业,新势力几乎个个都“不赚钱”。小鹏亏,理想亏,哪怕是特斯拉,国内卖得那么猛,但靠大幅降价换来的出货量,毛利率也在直线下滑。这不禁让人心里咯噔一下:都在亏,这行业还能活吗?

不到20万蔚来ES性价比逆天-有驾

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件件拆开看。

先从最核心的几组数字说起吧。我们看车企的财务数据,最关键的几个指标其实很简单:销量、营收、毛利、净利润。这几个指标一环扣一环,能直接反映一家车企的经营状况。以蔚来为例,2023年上半年总销量约为5.4万辆,营收在300亿元水平。看起来还不错?但往下看,问题就来了。毛利率,从上一年的13%掉到了1.0%——对,你没看错,才1%。而净利润直接是负的,亏损接近60亿元。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卖一台亏一台,甚至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不到20万蔚来ES性价比逆天-有驾

这是怎么回事呢?先别慌,我们再仔细剖一剖这个“亏”的结构。像蔚来这种新势力车企,账面上的亏损,其实大头并不是因为车卖得不好。相反,销量虽然比不上理想,但也没差到哪里去。真正拉低利润率的,是研发成本、营销支出和高昂的固定资产投入。

咱们先说研发。这事其实很好理解,新能源车本质上是科技产品,不是传统车企造个新款、换个外壳就能卖的。要比拼的,是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车机交互这些核心软硬件能力,而这些,全靠烧研发费用砸出来。蔚来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7亿,占总营收的19%。这么花钱,听起来像败家,但这事在新能源行业是标配。小鹏做智舱、理想做增程器、特斯拉做自动驾驶,哪个不是一年几十亿砸进去?这不是乱花钱,而是“必花的钱”。

再看营销和资产投入。蔚来的直销模式,意味着它需要自己建线下门店、开工厂,这些固定资产投入巨大。蔚来不是造个车丢给4S店完事,而是要自己搭服务网络,给车主提供蔚来中心、换电站这些独特服务。这当然很烧钱,但如果想长期撬动高端市场,这又是绕不开的一步。换句话说,它是在为未来的利润铺路。

不到20万蔚来ES性价比逆天-有驾

到这,你可能会问,那传统车企是不是就轻松很多?其实也未必。传统车企这些年转型新能源,日子一样难。以比亚迪为例,虽然它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经稳坐国内头把交椅,但为了扩张市场份额,它的利润率也在被挤压。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虽然还算健康,但由于原材料涨价、电池成本高企,净利润增速已经在放缓。再看国外的特斯拉,虽然它的单车利润一度碾压同行,但今年频繁降价后,毛利率直接从20%以上掉到了十几。新能源这行,谁都不轻松。

回到蔚来和新势力们的亏损,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说明他们没活路了?其实未必。企业亏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活不下去了,只能靠烧钱续命;另一种叫战略性亏损,短期把资金押在未来的大市场上。蔚来属于后者。它现在看着亏,但它的策略很清晰——守住品牌溢价,把高端市场打透,同时布局换电模式、汽车订阅服务这种新商业模式。赔钱,是为了让自己“能活得更久、更强”。

不到20万蔚来ES性价比逆天-有驾

当然,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新能源行业竞争这几年确实内卷得厉害。价格战、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等待观望,都让车企的压力越来越大。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势力,虽然账面上亏得多,但现金储备还算充足。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熬过这波市场洗牌,等到盈利模式跑通。

所以,回到“不到20万的蔚来ES6”,它当然看起来离谱,但从行业规律上看,这未必是坏事。新能源车企愿意放下身段打价格战,证明市场竞争进入了新阶段。消费者是赢家,而车企则是“在勒紧裤腰带中赌未来”。

最终能活下来的,可能不会很多,但一定是那些最能熬、最能跑的。至于蔚来,烧钱的背后是它赌定高端用户的忠诚度。这事成不成,还得看它接下来几步棋怎么走。对行业来说,这场价格战,也许是危险的开始,也可能是洗牌的最好机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