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能否全面替代燃油车?
面对这个犀利的问题相信客观上还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从战略规划的视角看未来则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然而汽车产业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面对燃油车依旧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事实,全面汽车电动化将会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相信这也是不能否认的。
但是有读者认为想要找出答案只需要看一看摩托车市场现状即可,城市里还能看到多少燃油动力摩托车?基本都是电动车。所以现在就能下结论,燃油车一定会被取代!你要如何反驳?
在一系列的提问中笔者最想要解读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的结论看似很有说服力却完全背离实际。
来看数据:
2024年摩托车销量为1645.62万辆
电动摩托车销量为346.66万辆
数据没有主观情绪则不会撒谎。
去年全面的电动摩托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21.06%,如果仅看这个数据的话,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电动化将会“遥遥无期。”参考鸿沟理论的实用主义者阶段的起点也是从16%的市占率开始,早期大众市场的占有率要达到34%,综合初期的16%共计达到50%才会迎来关键转折点。
电摩发展的时间相较于电动汽车而言更长,可是目前的占有率就是这样。
放眼全球·油车依然重要
不能否认电动汽车或电动摩托在经济性、环保性和使用体验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可是想要让这三点成为优势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想要让电动机动车有经济性优势则要有发达的电力工业和全面的电力产业,说穿了就是民用电或专用电的单价要足够低;在国内使用电动机动车之所以会感觉到更划算,原因正是电单价足够低,基础则是发达的电力工业。可是这个世界很大,有许多国家或地区并不适合发展低成本的风电、水电或光伏能源,想要利用地热能或潮汐能也需要对应的地理优势;而无法在这一方面打造出优势的话,那就只能依靠传统火力发电,然而其又需要消耗常规能源,比如煤炭,而煤炭也不是随处都能挖掘到的,所以有些发达国家会是电力不发达的国家,电单价是相当高的。
而主流汽车市场用户或摩托车市场用户普遍关注的是车辆的经济性,不论是在欧美市场还是在亚太市场。
所以仅此一点即决定电动机动车不会适合所有市场用户,燃油车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为何电摩无法取代燃油动力摩托车?
除上述因素以外,实用性的差距也是重要的因素。
电摩的体积小、动力电池仓的容积小,装不下太多电池;而现在的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偏低,即便是磷酸铁锂或更高的三元锂电池也很难让小小的摩托车做到大容量和长续航。充一次电至多只能行驶一百多公里,而摩托车只要油箱稍大一些,加一次油则能行驶两三百公里;即便原车油箱较小,随车带上一个备用油壶也能增加上百公里的续航里程,可是电动车不能随车再带一组电池。
这就是电摩很难全面取代燃油动力摩托车的原因。
当然城市里的电摩是偏多的,但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城市里;摩托车90%的销量来自小排量的跨骑车、踏板车和弯梁车,这些车主要在三四级市场里畅销,其对应的区域是四五线城市、乡镇和农村市场,在这些区域里用车是需要车辆有更长续航能力的。
同理,在这些区域里使用汽车也有几乎相同的用车需求。
总结:
汽车电动化是行业战略,实现全面电动化是终极目标;但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汽车产业这样的工业支柱产业,其融合了诸多产业,产业转型必然要循序渐进且稳扎稳打。否则是有可能动摇产业根基的。所以汽车电动化的浪潮看似非常迅猛,可是燃油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在半数左右;两类车的占比将会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维持平衡,想要打破平衡不仅需要诸如固态电池产业规模化的实现,更需要上中下游企业的同步调整,只有维持产业基础稳固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不建议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及其营销服务企业唱衰燃油车,转型是缓慢的,话说太满反而会适得其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