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开幕,销量榜热议,新势力竞争升级

试想你正站在成都车展开幕当日的人流之中。灯光晃动,玻璃皮肤的展车在镁光灯下如梦幻般漂浮。记者、KOL、粉领,甚至有数码博主对着车标自拍。一辆辆贴着“新势力”标签的电动车被按下闪动的快门,空气中漂浮着未干胶味和窥探销量榜单的焦灼。如果说往年“金九银十”只是传说,今年的硝烟味早在八月已弥漫全场——零跑、小鹏、小米、蔚来、理想,还有那些早已脱落“光环”的老将新兵,无一缺席。

我常想,一个车企的月度销量排行榜,对大众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它就像午夜便利店橱窗上的贴纸广告——看着花哨,吃不吃里的关东煮,是另一回事。但在新能源车圈,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主导的语境下,销量数字是绝对的硬通货。它比情怀更直白,也比口号更无情。

先摊开一组数字。零跑8月57066辆、小鹏37709辆、小米30000+、蔚来31305辆、理想28529辆,五强烽烟竞逐。别看有的品牌去年还在路边蹲着炒饭,现在一翻身就成了销量榜的头条。行业内行话,叫“高开低走”或者“逆市翻身”。有人觉得这背后都是资本运作的影子,有人只看产品定价如何落地。

小鹏8月同比增幅169%,零跑同比88%增长,小米虽然还分着炒饭,但据说Q2的毛利比特斯拉还高(26.4% vs 17.2%),亏空正肉眼可见地收窄。蔚来乐道的环比暴涨175%,ES8新一代据说预订抢了个“乐道L90”的风头。新车恰如9月天的蘑菇,谁都想趁露水猛长,趁资本还在发烧,多占点地盘——这一点,高管们的电话会发言可比车展还精彩。

当然,这里面的“证据链”远不止一组销量数字。乘联会预测,新能源乘用车8月零售110万台,渗透率56.7%。这本身就是个了不得的“基准线”。新能源内部,纯电和增程的分野逐渐拉大。以前仗着“三电技术”自称高端的,如今被增程、混动搅得一池春水。小鹏四季度要发增程,理想准备ALL IN纯电,零跑“个性产品战略”要搞跨界,小米立FLAG“马上盈利”。你方唱罢我登场,颇有点“谁怕谁”里的热闹。比拼除了看终端价格,还看产能、预售单、甚至新车下线的“朋友圈”传播效果。

这么看来,决定谁“站到最后”的并非单纯的销量数字,而是商业模式何时闭环、盈利能力谁先兑现。靠补贴烧钱体面混日子已非主流,资本嘴里只剩一个词——“自我造血”。有多少家品牌去年还在“买一辆亏一辆”,今年却纷纷改称“我们对Q4盈利很有信心”。不难预料,等真有企业实现季度盈利,用户和市场信心才算有了实锤,竞争才刚进入正经阶段。

需要警惕的,是数据里的供需错觉和消费幻象。新品周期、厂家压库、内部盘算……每一个翻倍的交付量背后,都有凯歌也有暗礁。比如广汽埃安跌24%,极氪、阿维塔“增量微步行”,很多新车看着发得快,大概率是为了拉高月终盘点。最常见的段子,是厂商压着终端去冲“月冠”,季度榜一开,销量车一夜之间卖成了“车界茅台”。过度冲量,质量隐患也容易在后头埋下地雷,哪个品牌真敢摸着良心对外承诺“0故障”?但资本和用户都不关心这些琐事,至少在榜单热搜还在的时候。

另一边,车展上的忙碌其实提前泄露了新能源赛道的“苦中作乐”。新车型拼命曝光,营销话术层出不穷。不少一线从业者“嘴里咬着数据,心里全是HR的KPI”。在我行业里混久了,很难再对哪台新车“心潮澎湃”。一代代还未磨合好的上市车型,转天就被新款盖过;上一代的营销“爆点”,第二天成了梗图或者车评区的段子。久了也只能学会自嘲——哪有什么“科技平权”,搞到最后顶多是“智能中产新解”。

越往下追问,越难给出轻易的结论。销量创新高固然值得庆贺,盈利前景听起来也像那种“已婚同事总跟你分享婚后幸福”的谈资,里头多半藏着代价。可回看每一次“金九银十”热潮,赢家总在年终复盘时悄然换了脸。市场的逻辑永远冷静——谁先讲出下一个新故事,谁就能赢得下一轮融资,攫取下一个用户。

问题是,我们真的准备好,把“创新高”的热度转化为汽车产业的韧性了吗?“造车新势力”们每一次销量爆点,背后既是时代跃迁的沉淀,也是一场暗流涌动的预演。等明年再回头,多少今日热榜已归于沉默,多少“门槛外的”后来者又将杀入?

这届消费者、这届市场,真的会在“高销量+高毛利+高预期”面前,心甘情愿地投下长期信仰票吗?还是说,终有一天,大家都会在热闹散场后,冷静地看一眼账本,再问一句,“下一个爆款,轮得上我买吗?”

成都车展开幕,销量榜热议,新势力竞争升级-有驾
成都车展开幕,销量榜热议,新势力竞争升级-有驾
成都车展开幕,销量榜热议,新势力竞争升级-有驾
成都车展开幕,销量榜热议,新势力竞争升级-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