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皮卡,我猜你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那种在美国电影里横冲直撞的“猛禽”,或者日本丰田那种满大街跑的耐造货。但你看过近几年国内皮卡市场没有?几乎没人正眼瞧,就像菜市场冷柜里被遗忘的小饺子,热闹全被家用轿车和SUV搅了个底朝天。
可为什么说这冷柜里其实藏着金子?2023年全球皮卡销量550万辆——别看不及轿车量大,但利润率比那些家用车高太多了,都是各国车厂眼里稳稳的利润奶酪。你以为皮卡都是拉货拉人的“傻大黑粗”?其实真会玩的是福特、丰田这些老外,他们在高端皮卡上搞得飞起,10万美元一台的车一卖就是100万台,钱都挣到手抽筋。中国厂家以前就一个名声——“便宜货”,拼价格没溢价,想多卖点都难。
为什么中国皮卡一直没有存在感?是不是我们技术不行?你再想想,咱们中国电动车那个高速发展劲头,新能源渗透率都快奔40%去了,可皮卡只2%!你说奇不奇怪?新能源浪潮都拍到沙滩上了,偏偏皮卡像装了免疫针一样,纹丝不动。为啥?因为这块蛋糕,美国日本捧着不放。他们习惯了靠柴油发动机卖车挣钱,电动技术没下血本搞,新能源这碗饭先去让你们中国人吃,但皮卡,不能丢!
这个局谁来打破?奇瑞威麟站了出来,他们说,要搞“油电平权”,让油车和电车一个价,把新能源也塞进皮卡车厢里。你品一品,这不是仅仅卖皮卡,而是有人想倒腾一下全球皮卡一个多世纪来的老算盘。
拼的是技术,打的却是规则。
首先得问自己,有没有游戏底牌——也就是有没有“别人没的东西”。你看老柴油皮卡,启动像拖拉机,震得人脑壳嗡嗡响,零下十几度还得在车里等它慢慢热起来,体验烂出新高度。可是习惯了,没人觉得有多不对。奇瑞说,干脆重新做发动机,把柴油机加上混动,能效拉满,冷启动三分钟车里能烤火。这不是你拿着旧农具改个样子,而是硬生生把传统皮卡的性能,捏到了乘用车的舒适线。老外愿不愿意? 这是技术压制,玩得溜就等于“物理上消灭柴油痛点”。
再看电动皮卡,什么Rivian、F-150 Lightning,听起来多牛?贵是一方面,交付还慢得要死,这谁买得起?威麟的主意就是电池和车架一体化设计,不光轻还便宜,造价拉下来,油车多少钱,电车也多少钱。你说这事厉害不厉害?世界上第一款“油电同价”皮卡一旦出来,美国那套“新能源就得贵”逻辑就站不住了。用生意人的算盘一打,谁性价比高谁说了算。外国人还敢继续卖天价皮卡吗?不得跟着降价打价格战?
更狠的是场景。“皮卡=拉货”,十几个接口,能接的配件有限,想拓展个功能还得自己动手,麻烦到家。威麟说人家造货箱跟个乐高一样,随便拼造,货箱、车身、车舱,五十多个接口任你改装。你喜欢露营?能变房车。你当移动商铺?插上咖啡机。你玩钓鱼?加装顶篷。这一下用户不止开皮卡,而是把皮卡过成了个性化生活的“平台”。你觉得这不是降维打击吗?谁还在乎皮卡到底出身哪里,关键好不好用啊。
其实你细想,这干的不是改良而是改写。全球皮卡生意最大的门槛,就是美国日本几十年的积淀。买皮卡,人家想的是“美国国民车”,是丰田的耐造神话,中国牌子进场永远是“山寨”、“廉价”的代名词。那咋办?文化上再补一刀。威麟捣鼓起了“麒麟图腾”,说它仁义温和但也强大,说白了就是入乡随俗,想在全世界讲一套属于自己又能让别人接受的新故事,本地味更浓,再也不是亚洲版“猛禽”,而是一种新的汽车文化尝试。
有人要问了,中国企业这一轮图啥?光拿技术优势有用吗?砸钱搞这种新玩法能有回头钱?我反过来问你,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能卷翻世界?不就是靠体系效率降本、创新玩法做体验,把高溢价变低门槛。车市这个老江湖,现在还以为靠品牌传说和“技术专利壁垒”就能一劳永逸?这时代已经变了。消费者更现实,谁实用、谁便宜、谁懂他,谁能陪着一起怎么玩,谁就是下一个赢家。
威麟一出场,流程、定制开发、用户共创全上阵,说白了就是三观拢住人心,一个都别放过。过去老牌车厂的开发节奏慢、一款车出厂三年起步,现在干脆搞用户“共创”,需求立刻落地,效率翻三倍。生产也更灵了,能灵活改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哪怕沙漠气候、热带雨林都能一车定制。一句话,甩掉僵化,大大提升效率,利润就被掏出来了。
这场新皮卡战争,短期来看,美国、丰田挡不住中国品牌价格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一降价全球利润体系就要崩。长期来看,真正被颠覆的其实是那套“靠技术和文化绑定定价”的老路数。以后拼谁更亲民,谁更懂用户,谁更打得开场景,才是真正角力点。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皮卡文化的迁移其实也代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一轮大博弈。美日是老强势,强调野性、力量;中国新品牌希望讲共生、开放、便利。皮卡变成生活“玩具”、变成工作“插件”,那边厢猛禽哭着喊着卖个高价,这边厢麒麟文化一天天成气候,到底最终谁能立住脚?这可真不好说。就像“德系三强”也无非活成了中国市场的“合资特供”,今后皮卡市场,很可能就是中国输出“玩法”甚至“文化”的新试验田。
当然,说到底,商业世界没有永久的王座,本地巨头也不可能指望一直靠情怀锁市场。谁能把高利润、低成本、高场景适应性都做圆了,谁才是新十年的王者。你看分布,“油电平权”、乐高货箱、用户共创,这招招都拷问了世界皮卡本来的“正确答案”。也许过不了多久,全世界最主流的皮卡,叫的就不再是“猛禽”,而是“麒麟”。
真到那天,谁还敢说“造皮卡只能看美国人的脸色”,谁又会怀念那种“柴油拉风”的老味道呢?也许吧,等后浪再大点,就没人再问“为什么中国皮卡做不起来”,这场逆袭只是刚刚开始,真正的战斗可能还在后头。但敢第一个拿出方案、冲破规则的,注定会写进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历史——既赌了勇气,也考验智慧。
世界这么大,总得有人教点新活。皮卡这局,显然还没收官。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