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康林松亲自下场,50万电动小G搭载4电机+2挡变速箱,这是在向特斯拉宣战还是给自家大G挖坑?
四个电机、2挡变速箱、非承载式车身,50万的电动小G居然比142万的大G还要技术先进?当奔驰董事长康林松在慕尼黑车展上说出“我们不能拿现有平台,必须为小G创建独属平台”这句话时,台下不少人都愣了。
这话分量很重。现在哪个车企敢这么烧钱?
奔驰这次动真格了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车企的“PPT造车”一向不感冒。但小G这次,确实有些不一样。
从平台到零部件,基本重新开发。连门把手都不和大G通用,整个零件库独立建设。这种做法在成本控制严苛的今天,简直像是在“烧钱玩火”。
更狠的是坚持非承载式车身。你想想,连路虎新卫士都妥协改承载式了,奔驰反而要在电动车上保留“大梁”。电池包怎么和梯形车架兼容?单是这个工程难题就够喝一壶的。
但奔驰就是这么干了。
这套电动系统,有点东西
说句实话,小G的动力系统配置单看着就过瘾。
四电机四驱,总功率608马力,比大G的421马力还猛。关键是那个2挡变速箱,电动车配变速箱的不多见,能解决高速巡航费电的老问题。
四个电机独立控制,理论上能玩出坦克掉头、原地转向这些花活儿。配上电控差速锁,脱困能力可能真比机械四驱还强。
当然,买小G的人有几个会真去越野,这是另一回事。
30-50万,这个价格有讲究
价格区间基本确定在30-50万。乍看挺贵,但奔驰的盘算我大概能猜出来。
这个价位卡得很精准。既不会砸了大G的招牌,又能吸引一批“G级梦”用户。说白了,就是给那些买不起142万大G,但又想沾点G级光环的人准备的。
这招宝马奥迪都玩过,效果还不错。
没有对手的尴尬
转了一圈,还真找不到小G的直接竞品。
方程豹钛3、坦克300这些,要么不够豪华,要么尺寸偏大。吉姆尼倒是小,但那配置和小G比就是个玩具。
电动+硬派+豪华+紧凑,四个标签凑一块儿,目前就小G一家。这既是优势,也是风险。优势是不用卷价格,风险是得自己教育市场。
谁会为50万的小G买单?
这些年接触的客户里,我大概能想象出小G的目标用户画像。
有点钱,对品牌有要求,喜欢个性化但不张扬。平时在城市里开,周末可能去个郊外,更多时候是想在社交媒体上晒个“生活态度”。
他们不会真开小G去穿越无人区,但希望“我的车有这个能力”。这就是情绪消费的逻辑——买的不是功能,是感觉。
奔驰的年轻化突围
小G承载的使命其实挺重的。
奔驰的电动车在国内确实卖得不太好,EQ系列基本没声响,品牌老化问题明显。小G可能是奔驰重新抓住年轻用户的一次机会。
用G级的文化底蕴,加上电动化的技术标签,试图打动一群“原本不考虑奔驰”的年轻人。如果成功,对整个EQ系列都有带动作用。
成功概率几何?
客观讲,小G的胜算还是有的。
市场空白摆在那里,奔驰品牌力也不差,电动化趋势明确。关键是能不能说服用户为“情怀”买单。
但风险也不小。50万价位选择太多了,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阿维塔07,哪个性价比都比小G高。小G拼的是差异化,但差异化能不能转化成销量,还得看市场说话。
更大的考验是,作为奔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产品,小G不仅要卖好,还要重塑品牌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这个担子不轻。
最后说两句
小G这个产品,商业逻辑挺清晰:用符号价值切入细分市场,用技术配置证明实力,用情怀营销引发共鸣。
至于值不值得买,老话说得好——如果你需要纠结,可能就不适合你。小G从来不是理性消费的选择,它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感。
有人说这是交智商税,有人说这是真需求。但不管怎样,市场多一种选择总不是坏事。而且说不定,汽车工业的下一个突破,就从这些看起来“不理性”的产品开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