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和手表合作的剁椒鱼头,越来越大了?

在百花齐放的汽车世界中,Smart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不是豪华的象征,也非速度的代名词,却以独树一帜的小巧、城市化风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这篇文章,我们回顾Smart从诞生到重塑的历程,理解它如何从瑞士手表的理念中诞生,穿越个性化的浪潮,最终中德合资,转型为电动新贵。

奔驰和手表合作的剁椒鱼头,越来越大了?-有驾

奔驰与手表厂的奇缘

Smart的诞生,最初竟与手表品牌有关。上世纪80年代末,瑞士Swatch集团创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Hayek)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可以像设计Swatch手表那样,做一款便宜、时尚、个性、环保的城市小车,岂不是为城市交通带来一场革命?

这一理念被称为Swatchmobile,而这一设想最终被他命名为“Smart”——Swatch Mercedes ART的缩写。

初代Smart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Swatch最初希望与大众汽车合作,但遭到拒绝,最后找到了同样对城市出行充满好奇心的戴姆勒-奔驰。1994年,双方共同成立了Micro Compact Car AG公司,即Smart前身,总部设在德国的伯布林根,项目由奔驰主导技术开发,Swatch负责设计理念。

1998年,第一代Smart Fortwo正式量产,车长短至2.5米,仅能容纳两名乘客,是为拥堵城市量身打造的出行工具。Smart一面世便以极致紧凑和颠覆性的设计吸引全球关注:双色拼接、可更换的塑料车身面板、后置后驱结构,一台小车,却充满科技与个性。

Smart采用了双色车身设计

Fortwo一共生产了三代,算得上是Smart最具标志性的车型,动力单元和配置一直在升级,不变的是车身的小巧尺寸。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诞生出了很多特别的车型。

Fortwo是Smart的代表车型

Smart的特别版车型

身为一款个性化小车,Smart自然也少不了更能凸显性格的特别版。

2002年,Smart打造了一款没有车顶、车门和挡风玻璃的Fortwo,被称为Smart Crossblade,只生产了2000辆,受到了很多汽车收藏家的青睐。

特别的Smart Crossblade

奔驰专业改装厂BRABUS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与Smart合作,推出特别版高性能车型,虽然数据不算突出,但也是玩乐小车中的异类。

BRABUS改装的Smart极具个性

与此同时,Smart也在不断拓展产品线:Smart Roadster敞篷跑车,经典前脸与MR结构让它成为欧洲最富乐趣的微型跑车之一;Smart Forfour是品牌旗下的首款四座车型,与三菱合作开发,试图打入更主流市场,但最终市场反响平平。

Smart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

电动化转型:与吉利牵手再出发

尽管Smart重新定义了城市用车,但因为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一般,常年亏损。随着时代的浪潮转向新能源,Smart作为一个“适合城市出行”的品牌,电动化几乎是它唯一的生路。

Smart在商业上并不算成功

2019年,Smart完成一次关键的转折——戴姆勒与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各持股50%。Smart的品牌、设计、营销继续由奔驰主导,而平台开发、制造则转交给吉利执行。

这场“中德合作”可谓意义深远,奔驰贡献品牌与豪华基因,吉利提供SEA浩瀚架构、中国制造与成本优势,Smart因此获得新生。2022年,Smart带来了中德合作的第一款新车精灵#1,这是一款比传统Smart大得多的紧凑型纯电SUV,采用SEA浩瀚纯电平台,整车能找到很多吉利的元素。

新时代Smart基于吉利的架构

这一次同样有BRABUS高性能版车型,最大功率428匹,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Smart。

虽然之前就有纯电版的Smart Fortwo,但新时代的精灵#1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在科技、安全、配置等方面比老款Smart提升巨大,但尺寸也变大了很多,引发了一些争议。

随后推出的精灵#3则是一款更运动化的轿跑SUV,精灵#5是一款外观硬核的城市SUV,Smart的产品矩阵继续丰富。

Smart实现了全面转型

写在最后

新Smart的发布,无疑标志着品牌的重塑成功。但也必须承认,未来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三款新车性格迥异,但却少了最初那个“Smart”,对于曾经主打“微型城市车”的Smart而言,如何说服消费者为“Smart电动SUV”买单,仍需时间积累品牌认知。

另外,Smart如今完全由中国制造并出口欧洲,它必须在保持德国设计DNA的同时,满足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配置的强烈需求,身为一款新时代的全球车,如何做到市场间的平衡,也尤为重要。

这场变革是否会成功,我们不得而知,曾经独特的Fortwo并未帮助Smart走向商业上的成功,更加“中庸”的新款Smart反而有更多市场的可能性,从“汽车小玩具”,进化为都市生活方式的代表,说不定是一条更适合Smart的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